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四、过敏反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原有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生物 合成时带入的残留量的蛋白多肽类杂质; 内源性过敏原可能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 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包括青霉噻唑 蛋白,青霉噻唑多肽,青霉噻唑聚合物的高分子 聚合物。

第二节 青霉素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
H H 4 H H 4 H H 5 R S RCOHN 5 S CH RCOHN RCOHN 5 4 3 6 3 S 6 3 8 7 6 7 N 3 7 N N 2 2 CH3 O CH2A O 1 O 1 1 2 COOH COOH Carbapenems Cephalosporins Penicillins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药动学]
①吸收: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仅少量吸收。 但新生仔猪和鸡内服大剂量(8万~ 10万IU/kg) 青霉素吸收较多,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一般15~30 分钟达到血药峰浓度,并迅速下降。常用剂量 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仅3~8小时。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青霉素G
又名苄青霉素。
[理化性质]
①青霉素是一种有机酸,从青霉菌的培养 液中提取获得,性质稳定,难溶于水。 ②钾盐(青霉素G钾)或钠盐(青霉素G钠)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钾盐、钠盐的性质:
遇酸、碱或氧化剂等迅速失效。 有引湿 性;在水中极易溶解,乙醇中溶解,在脂肪油 或液状石蜡中不溶。 水溶液在室温放置易失效;20万IU/ml青 霉素溶液于30 ℃ 放置24h,效价下降 56%,青 霉烯酸含量增加200倍,临床应用时要新鲜配 制。(所以只有粉制剂,没有注射液,用时用 注射用水稀释;如使用不完,放置不要过久)。
S
CH 3
NH 2
CH 3 COOH
SO3 H
HCHO
SO3 H HO HO SO3 H

HO3 S CH
D
HO HO SO3 H
(缩合)
OH OH
HO3 S
(3)与H2SO4 - HNO3反应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
黄色
H 2 SO 4 - HNO 3 头孢噻吩钠 红棕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④作用期 青霉素对处于繁殖期正大量合成细胞 壁的细菌作用强,而对已合成细胞壁,处 于静止期者作用弱,故称繁殖期杀菌剂。 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对 动物毒性小。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耐药性]
①耐药菌株
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一般细菌不易产生 耐药性。由于青霉素广泛用于兽医临床,杀灭 了金葡菌中的大部分敏感菌株,使原来的极少 数耐药菌株得于大量生长繁殖和传播; 同时通过噬菌体能把耐药菌株产生的β-内 酰胺酶的能力转移到敏感菌上,使敏感菌株变 成了耐药菌株。 因此,耐药的金葡菌菌株的比例逐年增加。


④.β-内酰胺环为一个平面结构。但两个稠 合环不共平面,青霉素样N1-C5轴折叠,头 孢菌素沿N1-C6轴折叠, ⑤.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母核上有3个手性碳 原子,8个旋光异构体中只有绝对构型为2S, 5R,6R具有活性。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母 核上有2手性碳,4个旋光异构体,绝对构 型是6R,7R。β-内酰胺类抗菌活性不仅与 母核的构型有关。而且还与酰胺基上取代 基的手性碳原子有关,旋光异构体间的活 性有很大的差异。
4 4 6 5 6 5 S 3 3 7 N 7 N O O 1 2 1 2 Carbapenem Penem 青霉烯 碳青霉烯 5 3 7 6 S 2 4 4 8 N N 3 O 1 O 1 2 Monobactam Cefm 头孢烯 单环β-内酰胺
4 6 5 S 3 7 N O 1 2 Penam 青霉烷
降解
例:头孢噻吩钠水溶液25℃24h失活8%
鉴别反应 (一)呈色反应 1、 羟肟酸铁反应 β-内酰胺类
- 内酰胺类
NaOH
H 2 NOH ·HCl
羟肟酸衍生物
H+
呈色
Fe3+/3
2、 类似肽键的反应
(1)茚三酮反应 α-氨基
S N
CH 3
CH 3 COOH
CH
COHN O
②分布: 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能分布到全身各 组织,以肾、肝、肺、肌肉、小肠和脾脏等的 浓度较高;骨骼、唾液含量较低。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其 他组织有炎症时,青霉素则较易透入。 (脑膜炎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青 霉素进入量增加,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例:头孢哌酮
(2) 与变色酸-硫酸反应 青霉素 阿莫西林 活泼“-CH2-” 氨苄西林
H 2SO 4
羰基侧链含“- CH 2 - ” HCHO △(分解) 变色酸
显色
褐 阿莫西林 HCHO (缩合) 色 150℃
H 2 SO 4
变色酸
HO
CH
COHN O N
干燥纯净 稳定 水溶液 不稳定
某些氧化剂
青霉素类

(某些金属离子) (温度)
酸、碱、青霉素酶
降解 失效

青霉素的降解反应
H2O/OHˉ
青霉噻唑酸
HgCl2 100℃
青霉素酶
青霉醛 青霉胺
青 霉 素
H 2O
pH2
青霉酸
NH2OH pH4
α–青霉噻唑 酰基羟胺酸 青霉烯酸
CO2
酸、碱、胺类 头孢菌素类 b β - 内酰胺酶 失效
第四章 ß-内酰胺类抗生素
(β-Lactam Antibiotics)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类:




1,β-内酰胺类; 2,四环类; 3,氨基糖苷类; 4,大环内酯类; 5,其他类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 (Characteristic of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1. -内酰胺抗生素的分类
CH 2 C OHN O N S CH 3 CH 3 COOK
Na
难溶于水 2、与有机碱(普鲁卡因)成盐
CH2 COHN O N S CH3 CH3 COOH NH2
C2H5 2 NCH2CH2OOC
普鲁卡因青霉素
(二)手性C:旋光性
1、青霉素类
C3 C5 C6
2、头孢菌素类 C6 C7
﹡﹡
6 7 5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青霉素属窄谱的杀菌性抗生素。抗菌 作用很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球菌、革 兰氏阳性杆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高度敏 感,常作为首选药。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②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菌主要有: 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 脑膜炎球菌、 丹毒杆菌、化脓棒状杆菌、 炭疽杆菌、 李氏杆菌、破伤风梭菌、 魏氏梭菌、 牛放线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钩端螺旋体等。 ③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一、 青霉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④转化与排泄: 青霉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在体内不易破 坏,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给药后1h内在尿中 排出绝大部分药物。
肌注治疗剂量的青霉素钠或钾的水溶液后,通常在 尿中可回收到剂量的60~90%,在尿中约80%的青霉素由 肾小管排出,20%左右通过肾小球过滤。
青霉素可在乳中排泄。因此,给药奶牛的乳 汁应禁止给人食用,因为在易感人中可能引起过 敏反应。牛奶生产残留可影响乳的发酵。
O R C NH S N O O N O OH S H3 C N O OH SR H3 C N O R C O H N COOH X S N O O R C H N X O COOH R COOH COOH COOH CHCH2OH CH3 CH3
à ¹ é Ç Ã Í
õ à ¹ é Ñ Ç Ã Í
头孢噻肟钠
亮黄
(4) 与铜盐反应
头孢氨苄
专属反应
HAc

NaOH
CuSO 4
橄榄绿色
二、鉴别
(二)各种盐的反应 1、K+、Na+的火焰反应
+ Na
焰色→鲜黄色
+ 醋酸氧铀锌→↓黄
K+
焰色→紫色
+ 0.1%四苯硼钠 + Ac→↓白
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能抑制粘肽合成的转肽 反应而使两条聚糖链不能连接成交链结构。
CH 2
COHN O N
S
CH 3 CH 3 COOH
青霉素
(青霉素G、苄青霉素)
HO
CH NH 2
COHN O
S
CH 3 CH 3 COOH
N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CH2
COHN O N
S
CH3 CH3 COOH
NH2
C2H5 2 NCH2CH2OOC
普鲁卡因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RCO NH O
NH 2
α - 氨基 蓝紫色

茚三酮
(2)双缩脲反应
β-内酰胺类 似肽键
CONH

- 内酰胺类 紫红色
(开环分解)
碱性酒石酸铜
3、其他呈色反应 (1) 与重氮苯磺酸反应 重氮苯磺酸 (偶合) 酚羟基
C 6H5 - OH 橙黄色
SCH2R
à ¹ © Ç Ã Ï
¼ à ¹ © Ì Ç Ã Ï
·ß © Í æ 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