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恶性肿瘤药讲解

抗恶性肿瘤药讲解

排泄 原形及其代谢物由尿排出
作用与作用机制
环磷酰胺本身无抗癌活性,需在体内经代谢成 有活性的磷酰胺氮芥后发挥烷化作用。
磷酰胺氮芥能与DNA发生交叉联结,干扰 DNA合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
特点 抗瘤谱较氮芥广,抑瘤作用明显而毒性 较低,化疗指数比其他烷化剂高,应用广泛。
临床应用
7. 原癌基因的激活
原癌基因是能控制正常细胞生长和分化的 基因(pre-oncogene)
激活原因 点突变、基因扩增、染色体转位或某些病
毒的作用
二、抗肿瘤药物分类及有关特性
(一)分类 1.按药物来源及化学结构, 分为7类 (1)烷化剂 (2)抗代谢药 (3)抗肿瘤抗生素 (4)铂类配合物 (5)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 (6)影响激素功能的抗肿瘤药物 (7)其他抗肿瘤药物
氮芥 chlormethine
最早用于临床的氮芥类药物 化学性质活泼,在体内迅速生成有高活性季铵 化合物,易受到电子供体(蛋白质的-SH,蛋白质或 DNA的-N-,DNA碱基或磷酸基的=O,DNA鸟嘌呤残 基中的7位上的N)的亲核攻击,形成共价键,完成 烷基化过程。
特点 起效迅速,作用持久,选择性低,对静止期
对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细胞性白血 病、蕈样真菌病效果显著,
对卵巢癌、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脑、颈、肺、 前列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有效。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出血性膀胱炎 丙烯醛 脱发、肝损害 致畸、致突变
其他烷化剂 白消安 慢粒
二、抗代谢药
抗代谢药物结构与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代谢 物质如叶酸、嘌呤碱、嘧啶碱等相似,从而竞争 性地抑制有关酶类,以伪代谢物的形式干扰核酸 中嘌呤、嘧啶、叶酸等的代谢;
细胞亦有杀灭作用,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用途 主要用于霍奇金病和其他淋巴瘤及肺癌。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 ,环磷 氮芥,癌得星)
药动学
吸收 口服吸收良好 分布 在肝和肿瘤组织内分布浓度较高,可通过血脑
屏障。 代谢 本身无活性,须在肝脏代谢,靠细胞色素P-
450活化,转变成磷酸胺氮芥后发挥烷化作用。 但肝药酶诱导剂对此无影响。
措施
─ 联合用药 ─ 大剂量,短用药间隔
多药抗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1基因 细胞膜上有过量的P糖蛋白
(三)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毒性 恶心、呕吐 ①直接刺激胃肠道 ②血液中的化学成分作用于延脑呕吐中枢
2.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 严格地掌握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定期检查血象; 给予集落刺激因子
第四十六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第一节 概述常 功能:异常 特征
- 失控生长 - 浸润播散 - 转移
一、肿瘤细胞生物学与药物治疗关系
─ 细胞周期 ─ 细胞凋亡 ─ 细胞的增殖失控与端粒酶 ─ 细胞分化 ─ 侵袭和转移 ─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 原癌基因的激活
1. 细胞周期
3. 细胞增殖失控与端粒酶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能够延长染 色体端粒DNA序列的核糖核蛋白酶,它 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 到染色体末端,维持端粒的基本长度, 从而延长细胞寿命。
端粒酶的缩短或消失过程被认为是细胞 分裂停止的基础。
4. 细胞分化
正常细胞的增殖过程 干细胞分裂,产生子代细胞,分化成相
3. 影响上口愈合 4. 脱发 5. 畸胎 6. 。。。。
第二节 常用抗肿瘤药物 一、烷化剂
烷化剂:化学活性高,可产生带正电的碳离子中间 体,与细胞中具有亲核作用物质形成共价键,特 别是容易与鸟嘌呤残基中7位上的氮形成共价键, 即可使细胞中核酸、蛋白质、酶上的-NH2、-OH 、-SH以及嘌呤基等烷基化,使DNA发生链内和 链间的交叉连接,干扰转录和复制;也使核苷酸 发生配对错误,使细胞的分裂增殖受到抑制或引 起细胞死亡。
2. 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分类 (1) 周期特异性药物 仅对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的肿瘤
细胞有杀灭作用。
S期特异性药物 (抗代谢药物)
氨甲蝶呤
5-FU 阿糖胞苷 羟基脲
M期特异性药物 长春碱
长春新碱
(2)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对增殖细胞群的各期以及G0 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与细 胞DNA结合。选择性低,对 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大。
细胞增殖周期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第二次分裂完成
增殖过程
合成前期(Gl期) 指细胞分裂终了到开始合成 DNA之前 的这段时期,约占1/2。
DNA合成期(S期) 主要合成DNA,同时也合成RNA和 蛋白质,约占1/4。
有丝分裂前期(G2期) 约占细胞周期的 l/5。 分裂期(M期) 约占细胞周期的 l/20,细胞含有二倍的
也可与核酸结合,取代正常的核甘酸,干扰 DNA合成,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繁殖,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 S期,属细胞 周期特异性药物。
应组织的成熟细胞。 癌细胞的重要特征 分化能力丧失
5. 侵袭和转移
正常细胞存在于“设定”的组织界限内 癌细胞失去了这种限制,不发生凋亡,还
分泌一些酶,如金属蛋白酶,分解细胞外 基质。
6.肿瘤抑制基因失活
正常细胞含有肿瘤抑制基因,发生突变则与癌 症有关。
p53基因在细胞核内起分子警察的作用 一些抑癌基因突变使DNA异常复制不能停止。
DNA,分裂成二个 Gl期子细胞。
每个子细胞进人下一细胞周期,或进人非增殖状态, 即 G0期(静止期)。
细胞群
增殖细胞群:按指数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非增殖细胞群(G0期) 肿瘤复发的根源 无增殖力细胞群(分化细胞) 与药物治疗关系
不大
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 增殖细胞群在全部肿瘤细胞中所占的比率。 特点:GF值大的肿瘤,对药物较敏感;GF小 的敏感性较差。
烷化剂 抗癌抗生素 铂类 激素类
(二)肿瘤细胞的抗药性
肿瘤细胞对某一种或多种抗肿瘤药物发生 抗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先天性抗药性 抗药性可在治疗一开始就出现 获得抗药性 开始化疗有效,以后失败。
多药抗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1基因 细胞膜上有过量的P糖蛋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