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市场比较法
五、交易日期修正
(一)交易日期调整的含义
价格形成日期
价格形成条件 成交日期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市 场供求关系) 估价时点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市
可比实例
成交日期
待估宗地
估价时点
场供求关系)
注:交易日期调整的实质是市场状况的调整
二、交易日期调整的方法
土地市场状况可能发生的变化:平稳;上涨;下跌。 修正公式:V估价时点=V比×日期修正系数 其中交易日期修正系数应以成交日期时的价格为基准来确 定。若从成交日期到估价时点时,可比实例价格涨跌 的百分率为±T%,则: V估价时点=V比×(1±T%) 在实际评估中,常常通过价格指数和变动率来进行交易日
某住宅建筑面积为100m2,套内建筑面积为92m2,使用面积为 80m2,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价格为3000元,则住宅每平方米建 筑面积的建筑价格为( B )元。
A、2400
B、2580
C、2607
D、2760
例題
某宗房地产交易的成交价格为30万元人民币。该房地产公 摊面积为建筑面积的10%,套内建筑面积为100m2,则该房地 产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的实际单价为( C )元/m2。 A、2593 B、2619 C、2727 D、2862
(二)交易情况修正的程序
1、剔除非正常的交易案例
2、测定各种特殊因素对正常价格的影响程度
3、利用修正额或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三)交易情况修正的方法
百分率法:
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可比实例正常市场价格
在百分率法中,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应以正常市场价格为基准来确定。 假设可比实例成交价格比其正常市场价格高、低的百分率为±S%(当可比 实例成交价格比其正常市场价格高时,为+S%;低时,为-S%)(此为公式的 条件),则:
成交价
可比实例A 可比实例B 4500元/m2 5000元/m2
交易情况修正
-5% +2%
注意:(1)因为交易实例有多个,在交易情况修正中之所以要以正常价 格为基准,是因为只有这样,比较的基准才会只有一个,而不会出现 多个。 (2)价格偏离的程度由于缺乏客观、统一的尺度,测定较困难,主要由 估价人员凭经验加以判断。其中税费负担的修正通过调查计算得到。
四、交易情况修正
(一)造成成交价格偏差的原因
非正常交易
1、交易双方有利害关系; 2、争于脱售或者不了解市场行情;
3、特别的动机或偏好;
4、受债权债务关键影响;
5、相邻地块的合并;
6、交易税费非正常负担的交易; 7、特殊交易方式的交易。
A
B
A、B两宗地面积较小(或形状不规则,或宽度与深度比例不恰当) 的相邻土地,各值30万元,合并后土地价值100万元,合并产生的 增值为40万元。如果A地拥有者购买B地,B地拥有者可以索要30-70 万元。
•1、物质的同一性或类似性 (1)用途相同(2)价格类型相同(3)交易类型与估价目的相吻合 •2、地点及宗地个别条件的同一性和类似性
同一供需圈内,具有替代性(区域越近越好,宗地个别条件相似) •3、时间的接近性 视市场变化情况而定,一般2年内,最多3年。(与待估期日相比)
•4、交易情况正常性 公开市场、完全竞争、信息畅通,交易双方自愿(正常或可以修正)
甲总价(RMB)=30+53÷(1+1%)6=80(万元) 乙总价(美元)=15 (万元)
2.统一币种与货币单位:若以人民币为基准,需要将乙实例的美 元换算为人民币。假设乙实例成交时1美元=8.6人民币,则 甲总价=80(万元),乙总价=15×8.6=129(万元) 若先进行期日修正,则用估价时点汇率。 3.统一面积内涵:若以建筑面积为基准,假设1m2建筑面积 =0.7m2使用面积,则
2. 可靠性、正常性、合法性。
四、市场法的特点
接近市场行情, 现实性较强
1
5
需要估价人员较 高的素质
2 替代原理 比准价格 选择比较实例和合 理修正是关键
4
难以与收益价格 相协调
3
第二节 市场法的操作步骤
搜集交易实例
确定比较交易实例
操 作 步 骤
建立价格比较修正的基础 交易情况修正
交易期日修正 区域因素修正
[例]有甲、乙两交易实例。甲成交总价83万,首付30万,余款53万 半年后付清,建筑面积250m2;乙成交总价15万美元,一次性付 清,使用面积3000平方英尺。若选取此两宗实例为可比实例,在 进行有关修正前建立可比基础。
1.统一付款方式:以成交时一次付清为基准,假设当时人民币的月 利息率为1%,则有:
不动产估价
第三章 市场比较法
第三章 市场法
第一节 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原理
市场法的概念
市场法的理论依据
市场法适用的对象和条件
市场法的特点
一、市场法的概念
将估价对象房地产与近期已经发生了交易的类似房地产加以 比较对照,从已经发生了交易的类似房地产的已知价格,修正得 出估价对象房地产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 建筑面积下的价格=套内建筑面积价格*套内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 建筑面积下的价格=使用面积价格*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下的价格=使用面积价格*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注:总价一定,分别按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分别分 摊。
【例1】某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为2500元/m2,卖方应缴 纳的税费为正常成交价格的7%,买方应缴纳的税费为正常成 交价格的5%。请计算卖方实际得到的价格和买方实际付出 的价格。 【解】卖方实际得到的价格=正常成交价格-应由卖方缴 纳的税费 =2500-2500×7% =2325(元/m2) 买方实际付出的价格计算如下: 买方实际付出的价格=正常成交价格+应由买方缴纳的 税费 =2500+2500×5% =2625(元/m2)
又是由于影响价格的诸因素有所差异引起的。如:交易情况、交易
时间(日期)、区域因素、个别因素等。 市场比较法:实际上就是从影响不动产价格的因素入手,分
析比较评估对象和交易案例的有关影响因素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
交易案例的价格作相应的增减修正,从而得出待估不动产的价格。
因而,利用市场比较法估价要解决两个问题: 1)找出影响价格的因素 2)如何将待估不动产与比较不动产之间的价格差异定量 化,并对比较房地产价格进行修正得到待估房地产客观合理 价格。
对成交价格进行修正
个别因素修正
容积率修正 土地使用权年期修正
综合求取比准价格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一、搜集交易实例 调查内容
包括不动产坐落、用途、面积、形状、交通 条件、交易价格、成交日期、交易双方基本 情况、市场状况等。
交易实例 调查表
调查途径
政府 报刊 交易经办人
交易双方
二、确定比较交易实例(3-10个)
(四)统一面积单位
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
套内面积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公顷=15亩
建筑面积 :一般定义房屋建筑面积系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的各层的 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 筑面积之和)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每幢楼内的公用建筑面积,例如大堂、 公用楼梯等)组成。 使用面积 指房屋单元平面中为生活起居所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分摊面积:公用建筑面积是指由整幢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幢楼公用部 分的建筑面积。
例题2
【例2】某宗房地产交易,买卖双方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方 付给卖方2325元/m2,买卖中涉及的税费均由买方负担。据 悉,该地区房地产买卖中应由卖方、买方缴纳的税费分别 为正常成交价格的7%和5%。请求取该宗房地产的正常成 交价格。 【解】该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计算如下:
例题3
【例3】某宗房地产交易,买卖双方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方 付给卖方2625元/m2,买卖中涉及的税费均由卖方负担。据 悉,该地区房地产买卖中应由卖方、买方缴纳的税费分别 为正常成交价格的7%和5%。请求取该宗房地产的正常成 交价格。 【解】该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求取如下:
期修正。
1、交易日期调整的价格指数法
“单利与复利”
复利比单利多付:19585.7
折现 -是经济评价的概念,指货币的时间价值,现在的1元钱比明 年的1元钱更值钱。 如果折现率为10%,明年的110元钱折现到现在就只有100 元。
例题1
【例1】某宗不动产交易总价为30万元,其中首付款20%,余款于 半年后支付。假设月利率为0.5%,计算该宗房地产在其成交日期 一次付清的价格。
市场法的本质
以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导向 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 最直接、最有说服力
市场法
二、市场法的理论依据
又叫买卖实例法(Market Data Approach) 理论依据是替代原理,即不动产价格的形成中有替代原理的
作用,所以在进行不动产估价时,估价对象的未知价格可以通过类
似房地产的已知成交价格来求取。 谈到比较:前提是具有价格一致性,此外还要有差异,差异
三、建立价格比较修正的基础
(一)统一付款方式
单利:是指按照固定的本金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第一期产生利息后,第二次的本金包括本金和第一次产生的利 息,一起作为本金计算利息。 1、本金为10万,如果年利率是5%,期限1年,则没有区别。 2、本金为10万,如果月利率是5%,期限是12个月(一年) (1)单利计算: 本息=本金100,000+利息100,000*月利率5%*12个月=160,000 (2)复利计算: 本息=本金100,000*(1+月利率5%)12个月次方 =100,000*1.79585632602213=179,5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