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

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

我的难忘知青岁月(第一篇)文/ 无然图/ 网络那段岁月有太多难忘的故事!序2018年,是我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半个世纪;1978年,是我们在农村安家落户10年后,返城;1968年,我们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安家落户,去了农村;回顾往昔,我们无限感慨!在农村,我们从当年的单纯,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切身感受和体会到了农民的勤劳,善良和朴实,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农村艰苦生活的经历和磨砺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是我们一生成长的宝贵财富!01我们是1968年11月18日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可为的号召,到当年浑江市错草顶子公社错草顶子大队三小队安家落户的。

那一天,是1968年的第一场雪。

雪花飘飘,漫天飞舞。

我们乘坐加上高栏的,绿色敞篷解放牌卡车,坐在行李上,一户一车,还有两辆车是到公社所在地曲柳树大队的。

冒着大雪,早7.30分,从大栗子铁中出发,沿鸭绿江边公路上溯,途经临江,盘山过四道沟,六道沟,临江铜矿等公社和镇。

过了临江铜矿爬上山顶就到了目的地。

卡车行驶了六个多小时,中饭是在车上吃了一个糖饼,走时学校给带的。

下车时已是下午了,雪儿已停了,看着脚下半尺多深的雪,望着不远处坡上的人家和附近的树林,我们的心空空的,难道命运就要将我们抛在这里吗?给我们户新打的炕还没烧干,我们十人分住两家,暂时借住离户两里外的二队。

这时一群小孩围过来看,我说你们家有没有土豆?回家拿土豆我给你糖饼,咱们换,还给你毛主席像章。

一会儿,一个7.8岁的小孩咧咧趄趄,连拖带拽拎来了半土蓝子土豆。

来时在车上吃了一个糖饼,剩下的两个全给了他,还把下乡时学校发的毛主席两个大像章也给了他。

小孩乐的高兴坏了,拖起土蓝就往家跑…我们把土豆在锅里洗了后,锅里舀些水,土豆全放锅里。

看外屋地上有很大一块松明板,还有斧子,劈开后,放到锅灶里用火柴一点呼呼着。

坐一天车,累了,饱餐一顿土豆子,大伙十分惬意。

睡觉前,五个人将踏湿的袜子,鞋垫整齐地摆放到锅里,满满一锅。

这时进来一个社员,他说这是他家,过来看看,看了看锅里的袜子,鞋垫,地上散扔的松明子,没说什么就走了。

第二天,队里来了一辆马车,连行李带人将我们拉到了山坡上的三队集体户。

02坡上,有五六十户人家。

一条马车大道南北向,将全大队人家一分两半,集体户在人家的中部,道西,房头与三队队部隔道相对,很近,抬腿就到。

我们户大道南边尽头有几户人家,是一队,临江铜矿中学的集体户在那儿;挨着一队往北,道东依次是二队,大队部;我们户的北面,是四队和五队,各有一个集体户,是松树镇煤矿中学下乡的,全大队共五个小队。

有一所小学,挨着小学的是小卖铺,均在我们户的南面。

离我们户不到50米。

在大栗子铁中读书离家5年,后两年文革,整天不上课,在校闹革命,写大字报,刻钢板等,都有点烦了,听说下乡很高兴。

到哪都一样,无所谓!下乡只是再换一个生活环境而已。

就是这种思想,使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把农村集体户生活看的太简单了,组建集体户下乡,这想法得到我的好友暨同学伏(为保护个人隐私,以下均用其姓名中一个字表示)的赞同,决心和我一道,加入集体户,奔赴广阔天地,作大有可为,轰轰烈烈的事业!我们集体户共10人。

全是男生,其中6人,是我们下两届的,我和伏,谭(东铁)是同届的,还有上届一刘姓组成,因时间久远名字也忘了。

从人员看,10人分4块:我与伏一块,,谭一块,刘一块,6个人一块。

选户长和指导员时我们4个大的谁都不当,非要从6个小的当中选。

目的呢?没把集体户的事当成事,谁当户长无所谓,反正也是我们说了算。

把下乡看作像在校下乡劳动一样简单快乐。

住下后,先选炊事员。

伏毛遂自荐,当起了户里的火头军。

他贴大饼子的姿势我现在还记得,和好面后,将一脚蹬在锅台边上,弯腰将大饼子一个一个贴满一锅圈。

后来队长派两名女青年社员给我们烙了200多斤煎饼,学校食堂又给转来80斤豆油(学校食堂剩下的),我就用从家带来的电炉子,将煎饼摊开,涂上油,叠上,再放到烧红的炉盘上烤,油就浸透煎饼。

轮流烤着吃。

煎饼事先涂好油叠好,烤一张煎饼三五秒钟。

社员看了也很羡慕,我们也给他们品尝。

这时我们也学着抽烟。

经济烟8分钱一盒,迎春烟2角8分。

吃完饭,抽一根烟,弄出很陶醉的样子,眯缝眼必说: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叼着烟满屋溜达,再到院里,到大道,到队部巡视,检查一遍。

遇到左胸戴白布牌的土匪,富农,右派…我们也仔细地瞅瞅,心想,农村怎这么多牛鬼蛇神呢,他们也非常小心地冲我们笑笑打招呼过去。

大家的生活很惬意,吃的饱,有烟抽,无忧无虑,感到很满足。

03劳动首先就要置办劳动工具我们每个人安家费200元。

先买斧子,安斧把。

大家兴趣很高。

将斧子打磨得雪亮,斧子耀眼且锋利,贫下中农现场围观赞不绝口。

当时不知是否是讥讽我们,反正心里美滋滋的。

刚到农村就得到贫下中农的首肯,说明我们能虚心接受再教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趁热打铁。

接着又购买了刀,锯,刨,锹,镐,锄等工具。

人手一份。

还想买别的,但上边控制,反对我们乱花钱,说我们暂时不用的也买。

队里有两个老贫农整天陪着我们安镐把,锄把,我们也不闲着,每人都买了铁刨子,专门刨光那些木头的斧把,镐把,锹把等。

买的这些工具不管当时能否用得上,反正有钱不花白不花。

买的那些工具必须都得放光!和社员要的小磨石,拿在手上,没事就磨。

好孩子是夸出的,所以干劲十足!又买了两个办公桌,一屋一个,当饭桌用。

闲暇之余,我们又学抽烟。

户里的小青年飞将烟卷一支一支接起来,放到办公桌上,在这边抽到那边冒烟,很有意思的。

我抽烟必须开灯,点灯能看见烟冒烟;闭灯看不见烟,没意思,等于没抽烟。

经济烟和迎春烟味道好赖抽不出来,但经常抽迎春烟。

04冬天农活就是打场。

贫下中农帮我们制作了连枷。

连枷是脱粒用的工具。

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木棍组成。

工具已备,大家急不可耐,终于可以上阵大显身手了。

用连枷打谷子。

场院有半个兰球场大,圆形,上面摊开带穗谷子有半尺厚。

我们都站在周围举起连枷卖力地向谷草砸去,将谷草打成乱麻丝状,只几下,连枷就散架报销了。

这时社员们猛喊狍子!狍子!大伙纷纷抬头,见不远处的路上跑着两个像羊似的动物,一前一后追逐,一溜烟儿钻进了树林子。

我们撵出几步又跑回来,还没看仔细就没影了。

回来跺脚埋怨那个社员没提前告诉。

社员只是看我们笑而不搭话。

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长白山活的野生动物。

05 一天,晴天万里,社员喊我们快看长白山!躲开房屋,向东望去,天是蓝蓝的,千里林海尽收眼底,看不到沟壑,树梢一般齐,笔直挺拔。

社员说这是二茬林,原始森林伐没了,又新长出来的。

再往远处眺望,林海的尽头突兀现出皑皑雪山的轮廓,社员指点着说,那就是我们仰慕已久的,心驰神往的冰雪圣地---长白山!多年后,我先后从北坡瀑布处去两次,西,南坡各一次,共四次蹬上长白山。

看到了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

天池是鸭绿江之源,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

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气候瞬息万变,使得天池若隐若现,湖水深幽,清澈,最深处373米。

从一小缺口处溢出,流出1000多米,从悬崖上往下泻,形成巨大而著名的长白山瀑布。

天池像一块巨大的瑰丽的碧玉,镶嵌在群山16峰环绕之中,使人如临其境。

在南坡,与朝鲜界碑处,照了相;在西坡,站在天池水边留了影。

有三次去时晴空万里无云,天池的水也湛蓝。

只有一次,天是时尔儿阴云密布下雨,时儿太阳又露出妩媚的笑脸。

06 在以后打场日子里,队长说你们背个空书包,打完场背一兜黄豆回来换豆腐吃。

有一天,我们换了些豆腐,还买了酒。

大伙头一次喝酒,还是红酒,都喝醉了,下午没上工。

这儿的松鸦,豆腊子鸟一个有半斤多重。

再次打场时,我们带去了社员帮助我们做的夹子。

良爬树是好手,高大笔直的红松树一会儿就上去,玉米粒用线穿一串,系到夹子上,不一会儿就夹一个。

干这活良功不可没。

我们规定,夹的鸟必须8个以上,保证每人一个,多了由良自由支配,愿给谁给谁,不打场可以,但打鸟这是硬指标,必须完成。

回去烧了吃,不能有吃的有看的。

这也是开玩笑呵。

沿鸭绿江上溯长白县共经过22道沟。

每条沟里都有河。

去七道沟河砸冰窟窿,蛤蟆在水里像箭一样窜上窜下。

良也是干这活的好手,他在水边一个洞里伸手不断掏出20多大母蛤蟆,还在雪地撵过兔子。

那时也没什么保护野生动物之说。

还去过长白县管辖的新房子镇玩过。

抓了70多蛤蟆,锅里放了粉条,大豆腐和土豆,放了不少油,盖锅炖上。

快要熟的时候,大伙就围住了锅,打开了锅盖,伏近水楼台,抢先抓起了勺子说,我第一,另一个说我第二……我不等三喊出来,伸筷夹出一个大母蛤蟆,放嘴里一咬,满嘴蛤蟆油……以上这些事儿,我经过细致的叙述和绘声绘色的描写用了10多页稿纸寄回家。

让家里人也体会一下我们的乐趣,对我们下乡也放放心不用总挂念。

我们每天都是欢欢乐乐,高高兴兴,精神头十足,有使不完的劲。

体会到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好玩高兴的事太多了。

07 我们的斧子就要派上用场了。

一天晚上队里开会,重点是讲给我们听。

几个社员穿着鞋盘腿坐在炕上抽烟。

他们抽烟时就喊我们一起和他们抽。

他们的烟还是挺好抽的,我们靠墙随便站着抽。

不会卷烟他们帮着卷好。

开会全部人数20多人。

我们户剩8人啦。

有俩人到户不几天就转走了,都是梅河的,一个是上届的刘;另一个姓氏名谁完全忘记。

好像是户的指导员。

队长姓单,耳朵有点不好使。

我们都叫他单聋子。

是响当当的贫农!我们有什么事和他说,他听不见;如果骂他一句,马上就回声。

他有40多岁,爷俩过日子。

儿子14.5岁,整天叼个小烟袋不离嘴,走哪儿笑喜喜的。

棉袄腰间系根麻绳拴个烟口袋。

天天光顾我们集体户,谁都和他逗乐,摸摸他的脑袋,抽他的烟。

他十分高兴,认为我们没把他当外人。

户里有什么吃的也给他。

他也天天跟着大伙一样干活,社员给他评8分工,他也不争。

这时队长清清嗓子,抬高嗓门,每次开会前都说同样的话: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他耳背,听不清别人说话,他认为别人也和他一样听不清,所以说话声高。

刚来时大家都笑,现在也有忍不住笑的,不管是大笑还是小笑他都听不清,都不理会儿。

只看大伙的表情。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多年后,我到教科所工作,还认真研究过,但也未研究出其所以然。

08大家静下来后,队长操着山东腔开讲了:集体户你们听着,不是都有明晃晃的斧子和锯嘛?明天就要派上用场了,队部房头堆的电线杆子让你们给劈了烧火…去五人把打柴,赶着牛爬犁…后边也不知他瞎嘚嘚些什么,没人听。

进大树林子能不高兴吗?梦寐以求!大伙早把牛鞭子准备好了,磨拳擦掌,就等跃牛扬鞭,尽情驰骋!大显身手,干出个样来让你们看看。

我们明白:一边干活一边玩能不高兴吗!第二天一早,飞拿着鞭子出去很快又回来,气哼哼地说:他们不让咱们赶爬犁!飞是我们户年龄最小的,在我们下两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