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4、“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 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 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 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 朋友身边。
5、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的理解。
元曲基本知识
元曲又称“蕃曲”、“胡乐”,有严 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 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 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 曲文,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马致远,元代戏曲
作家,字千里,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元代 戏曲作家、散曲家。有 “曲状元”之称。马致远、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 称“元曲四大家”。作品 豪放清逸,杂剧以《汉宫 秋》为代表。其小令名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名句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平了,船上的 人视野也开阔了。“悬”是端端直直高挂 的样子。只有和风,帆才能“悬”。写景 极为传神。
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看
大海
观沧海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到达。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水何澹dàn澹,山岛s竦ǒn峙g z。hì何:副词,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丛:聚集。丛生,郁郁葱葱的生长。 百草:各种草木。丰茂:旺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句运用拟 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 月一起,伴随王昌龄奔赴远方。这一奇特的景象,既饱含 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主旨:
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绘,表 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 感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 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 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 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 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 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 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 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 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 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 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 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9、《次北固山下》抒发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的
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被誉为“妙绝千古”,究竟妙在何处?
“日”“春”是新生事物的象征, “生”“入”两个动词将其拟人化,赋予 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
此句描写景物、时令外,还同时蕴含哲 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闯 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积极向上、 乐观之感。
: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首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颔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颈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尾联)
文体常识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 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 中晚唐时期。
律诗共八句,常见的类 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 种。
律诗的每个双句称为一 联,共有四联。第一联叫 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 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 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一诗以 字观统领全篇,先写 景,实然后写 景,借景虚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停,泊该 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王。湾 诗中道出了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诗人积极 乐观的精神的诗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天净沙·秋思》作者是 元朝 戏曲作
主题归纳: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 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宏伟抱负。
写
作
特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点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 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 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还有“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家马致远,“天净沙”是 曲牌名 ,其中点明
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
是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是唐代
诗人 李白 ,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8、《闻王昌龄》诗中是人将悲愁寄托明月,直
接抒发对好友的牵挂与安慰的诗句
萧条、苍凉。
3、你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诗感受 到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漂泊无依,孤单悲凉,思念亲人的心情 这句诗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 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 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 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秋思之祖”。
先
划
分 天净沙·秋思
节
马致远
奏,
再 听
枯藤/老树/昏鸦,
录 小桥/流水/人家,
音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整体感知
1.这首小令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2.写景的句子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相关链接:
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 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 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 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 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 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 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 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 容无关。
3、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奇特的想象创造了 一种极其开阔的意境;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大海 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日月之行”四句写大 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 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 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 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些句子是虚写?
第一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 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 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实写)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 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虚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浪。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行:运行。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幸运。咏:歌唱,抒发。
讨论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划分层次,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
句子是虚写?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
胸怀?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 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品诗欣赏
写作背景
当时他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削平北方群 雄,打垮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后患,统一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的兵力去消除南方割据势力,他就 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 时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了 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 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把自己 宏伟的抱负、旷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 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 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古风
古体诗 乐府诗
诗无定句 句无定字
近体诗 律诗
中 国 (格律诗) 绝句
古
代
小令
诗
词
歌
中调
(长短句)
长调
五言 七言
杂剧
曲
小令
散曲 套数
指大海,如“沧海横流,方显英 雄本色”。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
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市) 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建安九年,曹操占据邺城后, 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 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在这里 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 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 团,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 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七 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 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 刘桢。“三曹”:曹操、曹丕 (pī)、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