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含答案)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含答案)

一、基础部分(27分)1.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

(3分)人无信不立2.按要求回答以下各题。

(共6分)①在国庆盛典中,有一位弯腰捡起掉在地上小国旗的解放军,他叫袁晋爽,国庆70周年阅兵他是站在最中间的升旗手。

②身为擎旗手,他的肩上担负着展旗和收旗。

③这是整个升降旗仪式中最难的部分,绝不能有一丝丝的失误。

④每当走向升旗点的一刹.( )那,我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

⑤那是万人屏息 liǎn ( )声后巨大肃穆与翘.( )首期待共同凝聚的气场,是成千上万颗心在和我们同频共振跳动的气场。

⑥央视记者在采访袁晋爽时,他说:“好多人说看我们升旗感动了他们。

其实我们一直想说,看你们观旗同样感动了我们。

那一刻,我和十四亿同胞一样铭记终生”!⑦的确,这一刻将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也将ju ān ( )刻在中国的伟大历史征程上。

(1)请为文中两处加点字注音(2分) 一刹.( )那翘.( )首(2)请根据注音写汉字(2分) 屏息liǎn ( )声 juān ( )刻(3)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一处语病并修改。

(1分)第_____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一处标点错误并修改。

(1分)第_____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我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南京城。

B.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们白手起家....,如今在多个领域奋斗成世界第一。

C.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那些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殚精竭虑....的无名英雄们,将被历史铭记。

D.他逐渐被淹没在人群中,嘈杂的声音敲打着他,此时他鹤立鸡群....,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苏轼是宋代文学家。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句属于缩小夸张)C.在演讲中为了口头表达需要,要多用长句,适当重复。

D.新闻特写是指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精神的新闻体裁。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5.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___。

(李绅《悯农》) (5)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6)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7)崔颢的《黄鹤楼》诗中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托诗人对岁月不待、世事难料的无尽感慨。

(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4分)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__。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6.请从以下选项中选一个字填到横线处,并利用你所学的关于律诗的知识,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分)A.采B.飞C.香D.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绘景佳句”,请赏析它的妙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8-12题。

(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

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

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

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腭⑥齶。

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 ①结约:盘曲。

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

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无边的样子。

④滹滹(hū)干干: 水流迅疾的样子。

⑤怒狞健鸷(zhì):凶猛刚强。

⑥龈腭:原指齿根肉和口腔上腭,这里指巨石外缘。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1)不见曦.月()(2)良.多趣味()(3)如此者凡.数百里()(4)当之辄.靡()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止能损其.一毛一甲B.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皆不敢与之.争C.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康肃笑而.遣之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至西陵以.下10.根据语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C.如此者/凡数百里D.石若不能/无少让者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地貌和壮丽景色。

B.【乙】文意在说明水与石既是敌人也是朋友,二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C.【乙】文描写的是石首绣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17题(15分)材料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快报讯2月7日,寒假接近尾声,现代快报小记者们来到江苏省钟山疗养院拜访了一位特殊的老人——104岁的长征老红军、南京邮电大学原党委书记秦华礼。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秦华礼就作为嘉宾在央视《开学第一课》上,为全国孩子们深情讲述了自己的长征路。

“爬雪山时呼吸太困难了,就像是被堵住了胸口……”秦华礼虽然已有104岁高龄,回忆起往事,仍是思路清晰,仿佛那些片段历历在目。

他缓缓地说,长征的艰苦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令他印象很深刻的事太多太多,比如在长征路上,遇上大年(春节)在过雪山,当时大家身上只穿着一件薄薄的单衣,脚上穿着草鞋,睡觉也没有棉被。

“因为开始长征时,为了减轻身上负担,战友们都把棉被扔了。

”“我十分感激我的老师刘寅,他在长征中无私地传授知识给我们。

”秦华礼在谈到自己结缘无线电通讯事业时,显得有些激动。

据了解,当时因为秦华礼小时候上过学,便进入红军的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通讯。

在长征路上,刘寅带队时,规定士兵们行军3小时就要休息1小时,而这1小时也不能闲着,做什么呢?——教课!就这样日复一日,秦华礼和他的一些战友们在刘寅老师呕心沥血的栽培下,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通讯兵。

“刘寅老师没有一点儿架子,跟我们一起学习、生活……这种尊师爱生的氛围感染着我们每个人。

”秦华礼回忆长征,充满感慨。

“太不可思议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刘尚东感叹,“我们生活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听秦华礼老人讲述长征,应该感到非常幸运。

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这个和平年代。

”材料三: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

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

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

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

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

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

”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时不可失。

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