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科版必修一氮的循环

鲁科版必修一氮的循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氮的循环
联想·质疑
闪电
闪电时空气中会发 生哪些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和生成的 物质对人类的生产 生活有什么影响?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
思考: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有哪些?
N2、氮的氧化物、氨气、氨盐、HNO3
N2+O2 放电 2NO
2NO +O2
2NO2
3NO2+H2O
2HNO3+NO
进一步形成了硝酸盐
“雷雨发庄稼”
思考·讨论
1、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和 仪器自选,根据上述反应,请你设计实验, 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4NO2+O2+2H2O= 4HNO3
4NO+3O2+2H2O= 4HNO3 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

2. 实 验 室 看 到 的 浓 硝 酸 呈 黄 色 的 原 因
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B)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
(2)如果用图甲装置产生喷泉成败的关键原因是:

练课堂习
1. 打 开 盛 浓 硝 酸 的 试 剂 瓶 盖 ,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原因是
。用两只玻璃棒
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硝酸,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 NO2的性质 NO2是一种红__棕__色有__刺__激__性__气味_易__溶于水并 与水发生反应的有毒气体。
3NO2+H2O=2HNO3+NO
此反应可用于工业制硝酸,但二氧化氮可使 多种织物褪色,损坏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 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注: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 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请解释原因。
②铵盐易溶于水且与碱溶液共热都能产生
NH3,这是铵盐的共同性质。 △
NH4++OH-=NH3↑+H2O
【小结】
1.利用该性质可制取少量NH3。
2.利用该性质可以检验NH4+的存在:
→ → 样品
强碱

气体
湿润 红色石蕊
变蓝色
3.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施用。
3、氨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③对汽车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东京展出富士重 工电动汽车概念
车R1e
酸雨
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 危害
光化学烟雾
广 州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伦敦光化学烟雾
水体富营养化
被污染的河流
悲哀的海豚
【练一练】1、写出Ag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2、写出Fe与足量的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小结】
①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
光化学 烟雾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 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一 种有毒的烟雾。
③污染
酸雨
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 硝酸和亚硝酸,随雨雪降到地面。
水体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淡水:“水华”
水中营养元素N、P过 量导致藻类“疯长”
海水:“赤潮”
④防治:①②开对发工使厂用排洁放净的废能源气;进行处理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 +2 NO3— =Cu2+ + 2NO2↑+2H2O Cu片与稀硝酸反应的现象:Cu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有 气泡冒出,反应较浓硝酸慢。在试管口气体变为红棕色。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五、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NOx的污染
①氮氧化物:其中的NO和NO2是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②污染源: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工厂
废气、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植物体的焚烧,农田土壤及动物排泄物
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其中,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
来源之一。
大气 污染
④常温下,浓硝酸可使Fe、Al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 化膜而钝化 性质应用:工业上常用Fe制或Al制容器储存浓HNO3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C+4HNO3(浓) CO2↑+4NO2↑+2H2O
③稀硝酸也能与其它还原性物质(例I-、Fe2+)反应
[注意]
在酸性环境中,NO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不能和强还原 性离子共存,如:I-、Fe2+、SO32-、S2-等。
氮肥
种类 化学式
含氮量
性状
铵 态 氮 肥
有机 氮肥
NH4HCO3
NH4Cl NH4NO3 (NH4)2SO4
CO(NH2)2
17.7%
26.2% 35% 21.2% 46.7%
白色结晶,吸湿性很 强,易潮解,溶于水,弱 碱性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有吸 湿性,溶于水,酸性.
白色结晶,易潮解,结硬 块,溶于水,微酸性,
① N2 + O2 放电 2NO
②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可逆反应?
③ N2 + 3Mg
点燃
Mg3N2
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可作保护气。
⑶氮的固定
①概念: 使游离态的N2转化成含氮化合物
叫做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②分类:
氮 自然固氮

固 定
人工固氮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合成氨 仿生固氮
放电
N2+O2==2NO
+1 +2 +3 +4 +4 N2O NO N2O3 NO2 N2O4
⑴ NO的性质
HNO2
NO是一种_无__色__无__味
_难__溶于水的气体,常
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
_N_O__2_气体。 2NO+O2=2NO2
注: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5 N2O5等
HNO3
一氧化氮有毒性,因为它 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 碳还强!不过它作为传递神经 信息的“信使分子”,在使血 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等方 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起固氮作用的反应是( A )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C、NH3催化氧化生成NO D、由NH3制硝酸铵
练习、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
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
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
向氯化铁或氯化镁溶液中通入氨气:
⑷ NH3具有还原性
-3
催化剂 +2
4NH3+5O2=高=温= 4NO+6H2O
注意: (NH3在空气中反应) ①反应条件:催化剂、高温或加热
②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
也叫氨的催化氧化
③说明氨有一定的还原性,可被O2、
Cl2、
CuO、氮的氧化物等氧化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注:
①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 H2O 、 NH3•H2O、 NH3、 OH— 、 NH4+ 、 OH— ②液氨、氨水、一水合氨三者成分不同。 ③喷泉实验的引发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 管; 产生喷泉的原理是:烧瓶中的氨气迅速溶解,使烧瓶 中的压强减小,与外界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大气压就 将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产生喷泉。 ④喷泉实验的现象说明了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 性。(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⑤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有:收集的氨气纯净; 收集氨 气时烧瓶要干燥;装置气密性好。
⑴不稳定性:
加热或光照
4HNO3 2H2O 4NO2 O2
[思考]为什么浓硝酸常呈黄色?
硝酸分解放出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硝酸而使浓硝酸呈黄色。
[思考]浓HNO3如何保存?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置于冷暗处。
(2)具有酸的通性:
⑶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Cu片与浓硝酸反应的现象: Cu片逐渐溶解,有红棕色气体 放出,反应较快,溶液变为绿色。
充分利用原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NO2和O2混合溶于水
1)在一烧瓶中将NO2和O2以4:1的体积比(标 准状况)混合,倒置于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36 mol/L
2)将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 中,充分反应后余气2ml(气体均在相同状态 下测定)求原各气体的体积。
⑥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⑵与酸的反应
与 挥
NH3+HCl=NH4Cl (白烟)
发 性
NH3+HNO3=NH4NO3 (白烟)
的 酸
2NH3+H2SO4=(NH4)2SO4
反 应


【思考】

实验室如何检验氨气已经收集满?多余的氨气
如何进行尾气处理?
注:①氨气的检验方法 ②氨气的尾气处理
⑶ 与盐溶液的反应
NO2 8ml、O2 4ml或NO2 10.8ml、O2 1.2ml
观察与思考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NH3的 喷泉实验
形成红色喷泉
氨气极易溶于水
NH3与 HCl
的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 生成NH4Cl固体
思考:
1.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喷 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