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1233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金融学(实验班)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央银行学》是金融专业的选修课,它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更是一门管理课程,它基本上揉和了金融学方面的大部分核心理论与知识,通过阐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的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一国的金融概况、金融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效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主要掌握下列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系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过程、独特性质和职能;2、熟悉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及运作方法;3、全面准确掌握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使用工具相关原理与方法;4、熟悉中央银行在新时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职责;5、了解中央银行对外金融关系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一)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国际理论界对中央银行问题的前沿研究,着重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操作及其效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与此同时,使学生对中央银行的业务及对外金融关系等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进行学习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3、采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课后作业练习:通过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专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思路。

5、利用学院配备的综合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6、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法。

(三)学习要求1、本课程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先修课程,并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

2、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论文、实践操作等,并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基础之上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1.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经济原因2.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3.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中央银行的性质2.中央银行的职能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1.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2.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及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基本类型和组织结构,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背景,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中央银行产生的重要意义。

(三)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2.中央银行制度在初建时期和普及发展时期各有何特点?3.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需要一个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4.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5.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6.中央银行有哪些体制类型?7.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哪些主要内容?8.概要说明中国人民银行目前的组织结构状况。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2.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与一般分类1.银行性业务2.管理性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构成2.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第四节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2.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3.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第五节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1.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业务2.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3.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第六节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1.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产生与发展2.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3.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中的作用4.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第七节中央银行的其他主要业务1.经理国库业务2.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3.中央银行的统计调查业务(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原则以及业务活动的类别,理解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与其宏观调控职能发挥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资产和支付清算业务,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三)复习思考题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大致分为哪几个类别?3.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包括哪些?4.货币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货币发行制度有哪些?6.中央银行再贴现和贷款业务有何意义?7.中央银行贷款主要有哪几种?8.中央银行在买卖证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9.你认为应如何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10.“结算”和“清算”的区别是什么?11.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2.支付系统风险有哪些?应如何防范和控制?13.由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意义何在?14.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与职能包括哪些内容?15.我国现行金融统计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1.宏观经济分析框架2.经济与金融运行状况分析第二节货币政策概述1.货币政策的内涵2.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三节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1.货币政策目标体系2.货币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4.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第四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1.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2.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3.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4.货币政策指标选择的历史考察第五节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与程序1.决策权的配置与权威性2.决策机构与程序3.决策的依据与分析判断第六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3.其他政策工具第七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检验1.货币政策的变量2.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3.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政策效果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理解货币政策的内涵,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总体框架及操作,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给出合理解释,提出解决方案。

(三)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国民收入与产品、国际收支、财政和货币四大账户之间的关系。

2.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3.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相对重点的选择?4.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有哪些?5.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有哪些?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区别是什么?7.请比较中央银行三大基本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8.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操作的?9.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10.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分析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并检验中央银行当期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11.试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第四章中央银行与宏观审慎管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审慎管理概述1.宏观审慎管理的由来及概念界定2.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第二节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设的国际经验1.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内容2.宏观审慎分析与评估3.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4.宏观审慎管理的组织实施第三节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现状分析1.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发展现状2.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节中央银行与外汇管理1.外汇管理概述2.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3.中央银行的外债管理(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宏观审慎管理的发展脉络,理解宏观审慎管理的思想,掌握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内容,并能够分析和解决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三)复习思考题1.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2.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3.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内容。

4.宏观审慎管理有哪些政策工具?5.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现状。

6.简述外汇管理的基本内容。

7.我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管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简述我国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

9.论述我国现阶段进行适度外汇管理的必要性。

第五章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与业务往来(一)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国际化趋势与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1.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2.金融国际化趋势3.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第二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1.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2.国际清算银行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3.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内容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协调1.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变化2.国际货币政策协调3.不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的有关内容,掌握中央银行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能够运用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协调的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三)复习思考题1.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2.简述中央银行与各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3.结合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特点,试述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本课程采取主要采取闭卷,辅之于开卷、论文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

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到课率)、完成作业、讨论发言和测验测试四方面。

作业形式有小论文、问答题,讨论发言包括辩论、回答、讲解等,测验测试以小型练习题为主。

期末考试采用标准化统一题库组题和任课教师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形式。

六、主要参考书1.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62.阮加.《中央银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63.付一书.《中央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24.童适平.《中央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15.杜朝运.《中央银行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2010.106.张强,乔海曙.《中央银行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97.毛泽盛,卞志村.《中央银行学》.人民出版社.北京.2009.6执笔人:冯瑞河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