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隐记忆应用

内隐记忆应用


近来有关内隐记忆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 揭示了社会认知也存在着启动效应,即内 隐记忆也存在于社会认知中,而且相对于 非社会信息而言,对社会性信息加工的贡 献更大(杨治良等,1998) Greenwald等人(1995)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 的概念,内隐社会认知是在内隐记忆研究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个研究领域,随着 内隐记忆研究不断取得成果,其影响不断 扩大。
当前,国内的研究者们尝试将内隐与外显 记忆的研究拓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如精 神分裂病人的研究、知觉运动研究、运动 技能方面的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研究、脑 损伤病人研究、视障人群中内隐记忆在特 殊群体中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研究、听障 人群中内隐记忆规律的研究、智障人群内 隐记忆规律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 内隐记忆研究的内容,也为人们深入探索 内隐记忆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证据 。
在领域内的研究中,涉及到内隐记忆必然 会有内隐学习,不光是教育教学中,在临 床、经济、社会认知领域都存在。因为记 忆的过程就表现为学习,通过重复启动效 应、再学习等手段使内隐记忆表现出来并 体现在意识水平上,因此在研究中内隐记 忆和内隐学习是相融合的。
内隐记忆的应用
20090270 朱龙凤
纵观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和新近的发展趋势可以 看出,内隐记忆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 要的应用价值:内隐记忆研究揭示了记忆的无意 识侧面,激发了人们对记忆本质的新探索,启示 了新思想、孕育着新突破;内隐记忆的研究,对 无意识现象提出了新见解,为人类最终探明意识 和无意识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内隐记忆的研 究,对人类潜能的开发提出了新路子;内隐记忆 的研究对确定内隐记忆的脑机制以及预测疾病进 程有相当价值;内隐记忆的研究对临床心理诊断 及咨询有重要意义;内隐记忆的研究带来了研究 方法上的日新月异。内隐记忆的研究必将得到更 快的发展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对记忆康复训练的启示

内隐记忆的存在有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脑 外伤患者自觉努力进行的回忆能力下降, 在潜 意识中有失败的体验, 遇到类似的情景易紧张。 在外显记忆时让其“记住”。并努力用回想 来辨认时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些情绪对回忆 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难于揭去其压抑的心 理,引起记忆的自信心下降,而这种信心缺乏的 信念会对自己产生暗示作用,引起大脑皮层相 应的兴奋成抑制, 不利于机体潜能的发挥。当
林树、张一中、涂勇:采用加工分离程序, 就不同性别广告代言人条件下,不同性别 受众对其代言品牌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 加工进行实验探讨。表明男性代言人条件 下,男性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的自动化加 工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被试;女性代言人条 件下,结果相反。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代言人,不同性别受众对品牌的控制性加 工无明显差异。 其他广告和消费领域研究中出现的阈下学 习现象和纯粹接触效应,都是基于无意识 的记忆效果,都反映了内隐记忆的影响。

有关自尊的研究。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 自我相关或与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 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 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
商业经济领域
广告的无意识加工随着认知心理学中对无 意识、前注意等现象的研究热潮又引起了 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 的研究为广告中的无意识研究提供了新的 方法和启示。Shapiro等人(1997)介绍了一 种引发和探测广告无意识知觉的方法,并 发现在边缘视觉呈现的广告可以在无法再 认的情况下得到加工,因此证明了广告信 息无意识加工的存在。

有关抑郁症的研究。郭力平以中文效价词 为材料,采用加工分离程序,研究个体的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具有一致性倾向, 发现抑郁个体的外显记忆具有心境一致性 倾向,内隐记忆不存在。(抑郁患者的 MCM效应);而Watkins, Mathewws, Williamson等,及Denny, Hunt采用任务 分离试验范式研究抑郁患者的心境一致性, 结果发现了心境一致性。研究结果的差异 可能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


关于攻击性的研究。郑信军对同伴接纳性 和内隐社会认知的关系做了实验研究。表 明,同伴接纳性低的学生在内隐记忆中队 获此(攻击性、破坏性及痛苦感受的汉语 词汇)更敏感。 有关消费决策的研究。Butler等使用偏爱 判断任务研究内隐记忆和消费决策中迁移 效应。即同一品牌名称的启动效应、与消 费决策相关的迁移研究。
内隐社会认知指的是过去经验和已有认知 结果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结构。即在社会 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 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 经验却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 影响。这一结构影响是在显意识水平(如 内省状态)上无从觉知,但又潜在的作用 于个体对社会对象的反应(如知觉、态度、 判断、决策),此概念关注的焦点在于: 个体的无意识成分参与了其有意识的社会 认知加工过程。
具体研究表现:
• 关于印象的研究。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 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笼 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 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Jacoby , Banaji 等人对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记忆研究, 并证明了内隐记忆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 关于印象形成的研究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的研究都证明了内隐记忆在社会认知中的 作用。
效果。其实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语感, 只不过是很难说清楚。“书读百遍,其义 自见”,通过对材料的不断接触,形成虽 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的指导言语理解和言 语生成的内隐知识,其本质是通过内隐记 忆和内隐学习的模式使学识获得语感,这 种学习方式的巨大优点是使学识在轻松有 效自如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思考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存在整合趋向:首先, 是在方法论上相互借鉴,如Higham 等 (2000)的工作那样,研究者可以寻找各 种可能的方法结合点,将内隐记忆关注的 测验分离与内隐学习强调的知识的无意识 属性联系到一起来思考。其次,是建立一 些可以同时包容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理 论模型,在这个方面,神经网络模型或许 是一个上佳的选择:联结主义模型更接近 认知的底层机制,用来回答有关学习和记 忆中的无意识机制的问题,是十分合用的。
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Schacter等人对失忆 综合症患者的训练。根据失忆症患者被给 以字母线索时能表现出对已学过的单词的 正常启动效应.采用逐步减少线索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训练,直到患者能在下需要提 示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反应,使一些失忆 症患者主要依靠他们的内隐记忆学会了各 种复杂的作业任务。 一位名叫Barbara的患 者甚至学会从各种不同的帐单记录进行计 算机数据库的非常复杂的操作,并因此而 获得一份全日制工作。
内侧颞叶和海马损害所致的遗忘症病人表 现出明显的内隐与外显记忆分离现象:患 者虽然明显缺乏对先前情节有意识的回忆, 但在残词补全、词干补笔及图片命名等间 接测验中仍表现出完整的启动效应。这就 说明内隐和外显记忆涉及的脑结构是不同 的,至少内侧颞叶和海马不是内隐记忆的 关健脑结构。
谢国栋采用加工分离的研究方法,以视障 运动员、盲生、低视力学生为被试,以非 言语材料为实验材料,考察在焦虑状态下 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的特点,发现焦虑对 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均有影响,但动作内 隐记忆没有动作外显记忆对焦虑敏感 。
教育教学领域
一些研究者开始着手就把内隐记忆和内隐 学习结合起来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实验。 在各课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可能使用暗示 教学法。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原理的教学方法。指 主要利用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能, 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它是一种
外显与内隐交织的两种活动,当这两种活 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的时候,是人们掌握 运动技能和知识最有效的时刻 。 英语语文的学习需要语感的培养。语感是 通过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获得的,学识获 得无感的过程是自动的,即不需要有意识 的去发现语言结构的规则却能在言语行为 的实践中正确的使用它,语感获得后在以 后的言语活动推广中能收到相等或更好的
社会认知领域
杨治良、高桦、郭力平:采用加工分离程 序,分别对社会信息和非社会信息的意识 和无意识进行分离。表明内隐记忆存在于 社会认知中,并且社会性信息比非社会性 信息具有更强的内隐性。
社会认知领域还借鉴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 和技术,发展出了一系列研究态度、信念 等社会认知问题的独特新方法。具有代表 性的有Fazio, Sanbonmatsu, Powell, Kardes的评估启动技术和Greenwald, Mcghee, Schwartz的内隐联想性测验。尤 以内隐联想测验最具特色。
健康临床领域 :
内隐记忆研究对于对于临床工作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记忆损伤患者的康 复及护理以及麻醉后知晓的预防两方面 ; 已有研究对脑外伤患者、健忘症患者、抑 郁症患者、药物酒精依赖者、失忆综合症 患者等作出并取得贡献。
张晓明、于莉莉:将内隐记忆应用于脑外 伤患者的记忆康复护理中,发现脑外伤患 者在高强度联系和准确反馈条件下能完成 复杂的汉字匹配和简单的词语归类任务, 且都存在内隐记忆,并随着不断地强化策 略训练,内隐记忆有增强和向外显记忆转 化的趋势。
要其无意识回忆时, 去除自我压抑来猜测, 使以往学习过失信息不经意地流露出。这 种内隐记忆功能的正常, 会使患者获得成功 的体验, 增强自信, 从而产生愉快、轻松的 情绪,这些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回忆,有利于机 体潜能的发挥。 在记忆测操作的游 戏,以使学习过的信息不经意地被唤醒, 尽量 少用尽量记住、仔细想想、集中注意等字 眼, 以免加重紧张、焦虑情绪 。
显示不熟悉的食物标签启动显著,改变与品 牌名称相连的产品没有影响启动,消费者不 同的感觉道中,听觉和视觉的偏好判断任务 的启动,受感觉通道的改变而减弱,即同一 品牌名称的标签可以迁移到不同的产品,听 觉偏好判断任务中出现视觉标签的启动。他 还认为,在个体消费水平上的内隐记忆占消 费决策的比例很小,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却影 响很大,而且在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启动要更 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