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周周清8 答案命题人:金忠仙 2013年5月21日说明:本卷总分60分,书写2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27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Zhuài(拽)出语无lún( 伦 )次 xiāo(销)蚀吞shì(噬)告qìng(罄) léi(羸)弱真dì( 谛 ) 毛骨悚( sǒng )然怏怏(yàng )不乐凛(lîn )冽忧心忡忡( chōng )砭( bi ān )骨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叹为观止)(2)形容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 孜孜不倦 )(3)当它(声音突然中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戛然而止)(4)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地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做本行的事情,成绩十分显著)”。
(本色当行)3.对①、②两句话中破折号作用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D )(2分)①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②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A.①、②句中破折号都只有注释作用。
B.①句中破折号有说明作用,②句中是转折作用。
C.①句中破折号有解释原因的作用,②句中的有进一步说明的作用。
D.①句中破折号有转折作用,②句中是说明作用。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①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的嘱咐我,万不能装模装样。
②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的扬尘是杭州空气的污染物。
③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长江巨龙将被彻底。
A.努力重要折服 B.用力监测降服C.竭力主要降服 D. 奋力重要折服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议论)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记叙)C.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
(记叙)D.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
(抒情)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社戏》是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名篇,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B.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竹影》,写了几个少年画画的游戏,引出了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C.《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荷叶母亲》。
D.《口技》选自清代林嗣环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张潮。
7.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4分)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答:__是否还有同学没有交_作业或作业未完成(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2分)答:__他的作业还没完成,希望明天交__8.默写下列古诗。
(5分)⑴鸟向檐上飞,__云从窗里出___________。
⑵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⑶正是江南好风景, _落花时节又逢君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引起思乡之情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______________。
⑸写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诗句: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二、语段阅读(一)(23分)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
(4分)(1)妇抚儿乳(喂奶..)(2)满坐宾客(通“座”,座位)(3)夫齁声起(打鼾)(4)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11.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2分)A.当是.时不知木兰是.女郎 B.妇拍而.呜之而.疑邻人之父C.以为..大有所益 D.撤屏视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妙绝自以为12.古今异义(8分)(1)股.古义:__大腿__,今义:___屁股_____。
(2)走.古义:__逃跑___,今义:____行走____。
(3)中间..古义:其中夹杂,今义:_两者之间。
(4)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任何一种声音。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直打哆嗦,几乎都想先逃跑。
14.第①节表现深夜一家四口人由睡到醒的过程,其中声音的顺序是怎样的?(2分)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15.前三段结尾每个句子写的都是什么内容?这些描写对表现口技者的技艺有什么效果?(3分)观众的反应,侧面描写,层层深入,表现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体现了口技艺人表演极具吸引力,侧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
(二)颜回好学《史记》(8分)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①孔子哭之恸.(悲伤)②不贰过.(犯错误)③门人益.亲(更加..)④弟子孰.为好学(谁,哪一个.....)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3.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2分)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二)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
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
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chī xiā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⑤燧:读作suì。
阅读训练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音___义___②默而识.之音____义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译文:②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译文: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_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请试举两例。
传说中有一个国家叫遂明国,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昼夜。
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
后来,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在这棵大树下休息。
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
于是,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
于是后人就称他为燧人。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他教给我们许多道理与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
”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