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原及楚辞简介

屈原及楚辞简介


2. 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 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 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 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 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 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 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 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 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 为“感叹字确乎是歌的核心与原动力”, 假如将“兮”字省去,将是一大损失,因 为“损失了的正是歌的意味儿”。
屈原和他的“楚辞”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中国战国时期 诗人、政治家。出 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又自云名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 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 任,任 。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 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 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 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 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 殉国。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所以后人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 辞特点的诗歌,也称之为骚体诗。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 “风”来概括《诗经》,用“骚” 来概括《楚辞》。“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 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离骚》名句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忧国忧民 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 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 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 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 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
《离骚》体裁上(语言形式)有何特点? 1. 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 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 由。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 情诗。 “离”──通“罹”,遭遇, “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 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 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 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 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 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 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 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 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 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 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 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 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 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 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 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 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 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 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 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 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 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 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 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 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 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的四位世 界文化名人除了中国的屈原,还 有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 人哥白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 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 拉伯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 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威廉· 莎士比亚。
成就与影响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 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 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 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 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 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 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 》与《诗经》中的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 ”“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 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原的核心思想
爱 国 忧 民
圣 君 贤 相 施 行 美 政
“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 歌样式,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 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 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 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到战国中期, 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 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 式。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特征
书楚语, 作楚声, 记楚地, 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的题材:
历史传说、神话故事
楚辞的手法:
比,兴,想象,幻想;浪漫色彩浓。
楚辞的句式:
长短不一,灵活多变,(三字节奏)

楚辞的词语:
语气助词多“兮” 语言瑰丽华美 有选择地应用楚方言
•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所以后人就用“骚’来指称具有 楚辞特点的诗歌,也称之为骚体 诗。人们常将“风”“骚”并称, 用“风”来概括《诗经》,用 “骚”来概括《楚辞》。
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 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 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屈原既然是寅年 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屈 原在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 庚寅吾以降。”“摄提贞于孟陬”意为太岁星逢 寅,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陬是正月,夏 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 “惟庚寅吾以降”则说明屈原出生那一天是寅日。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 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 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 叫做“平”,字名叫做“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