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12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寒噤(jìn)瓦砾(lì) 镂(lóu)空匀称(chèng)B.拂(fó)晓嶙(lín)峋阻遏( è ) 蟠(pán)龙C.绥(suí)靖刹(shà)那轩(xuān)榭纳粹(suì)D.丘壑(hè) 仄(zè)歪帷(wéi)幕荒谬(mi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肃穆锐不可当张皇失措惟妙惟肖B.消魂转弯抹角当然无存重峦叠嶂C.溃退月明风青应地制宜雅俗之分D.纳凉自出心栽失之毫厘潦绕不绝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A. 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 车展会的展位供不应求,得到展位的各个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

C.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 当四川汶川大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2分)A.《印象大红袍》的成功演出,有利地推动了闽北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西南旱灾警示我们: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D.进入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寻向所志(标记)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其两膝相比者(比较)C.谈笑有鸿儒(大)男有分(职分,指职业、职守)D.罔不因势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形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6.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保尔·柯察金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故事。

C.范爱农是一位耿直孤傲、不随波逐流、对辛亥革命和教育事业满怀热诚的知识分子。

D.丽达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他坚强、刚毅,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108分)二、积累与运用(20分)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① ________,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②常恐秋节至, __________。

《长歌行》③ ______________ ,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我家襄水曲, ____________。

《早寒江上有怀》⑤《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春望》中描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思乡是游子们永恒的主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游子悲苦的心情,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8.综合性学习。

(5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

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

来吧,同学们,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①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1分)②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2分)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第二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环节:唱四季歌;第四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请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留言。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名著阅读(5分)①填空。

(2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②《五猖会》和《琐记》是《朝花夕拾》中的两个故事,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主要内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爱莲说》,完成10—13题。

(12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可爱者甚蕃(2)宜乎众矣(3)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第1节从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2分)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完成14—17题。

(12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①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目的是展现人类追求进步的手段,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和寻求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

它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

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

世博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象、详细准确的解说。

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

成为人们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

②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③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办机构希望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主题公园或各国家展馆。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以全球的视野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使上海世博会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④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第一展品。

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它位于世博园区浦东世博轴东侧,世博演艺中心南侧,亚洲国家展馆西侧,处于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

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

其“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l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

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

设计者们一系列殚精竭虑的设想,最终在建设者手中得以实现。

14.“世界博览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5.第③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一句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意,谈谈人类举办世界博览会有哪些意义?(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烧炭工和绅士》下面语段,完成18—22题。

(14分)烧炭工和绅士(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

回到家里。

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

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