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生物复习笔记(完整版必修一)

高一生物复习笔记(完整版必修一)

高一生物复习笔记(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病毒属于生物)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④、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3.种群与群落①、种群: 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②、群落:生活在同一地点的所有生物的一群例题: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A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2)、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装片、先用低倍物镜,调节粗准焦、找到观察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换用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仔细观察②、使用高倍镜操作的基本步骤:取镜(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安放、对光(光线暗时,可选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亮时,可选用小光圈,平面镜)、压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且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③、镜长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长度或者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非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低倍镜的放大倍数小,物镜短,通光量大,视野亮;高倍镜的放大倍数大,物镜长,通光量小,视野较暗。

④、物象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可看到的是q;显微镜观察的目标在视野的右下角,要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装片向右下角移动。

⑤、视野内出现污点,污点可能存在于低倍物镜上、高倍物镜上、目镜上和装片上。

若要准确做出判断,应先移动装片,若污点随之移动,则证明污点在装片上,污点若不随装片移动而移动,则污点可能在目镜上或物镜上。

若转动目镜,污点随之转动,则污点在目镜上。

可更换物镜,判断污点是否在物镜上。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③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和衣原体、古细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

(细线织(支)蓝衣。

)有些细菌称呼简化(括号内字常省去),如根瘤(杆)菌、圆褐固氮(杆)菌、乳酸(球)菌等真核生物——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这里容易和原核生物混淆的是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等。

3.细胞学说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 O、H、N、S、P;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 ②鲜重最多:O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①还原糖的检测:材料——含糖量高,颜色较白的,如苹果,梨试剂——斐林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5g/ml的硫酸铜等量混合后加入组织样液)现象——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注意:淀粉为非还原性糖,其遇碘液后变蓝。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

但蔗糖为非还原糖。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甲液与乙液最好是现配先用,且必须混合均匀。

②脂肪的检测:材料——花生子叶试剂——苏丹Ⅲ或者苏丹Ⅳ染液现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后可见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苏丹Ⅲ)或者红色(苏丹Ⅳ)的脂肪颗粒。

③蛋白质的检测:材料——豆浆、蛋清等试剂——双缩脲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1g/ml的硫酸铜先后加入组织样液)现象——不需水浴加热即可出现紫色反应。

注意:用蛋清时一定要稀释,若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会黏在试管内壁,使得反应不够彻底,且试管不易清洗;加入双缩脲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先用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B液。

例题: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②、③和④正解:“蒸馏水”是关键词。

婓林试剂甲液、婓林试剂乙液可以来鉴定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

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 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4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0.05g/ml、0.01g/ml。

根据题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来稀释而成。

故答案选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蛋白质相关计算①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②几条肽链至少有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③蛋白质分子量=N×a -18×(N─M)其中a代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注意:遗传物质和核酸的区别:如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和核酸均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

碱基共有5种:胞嘧啶(缩写作C)、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T,DNA专有)和尿嘧啶(U,RNA专有)。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①原理:用甲基绿和吡咯红染液染色——甲基绿使DNA变绿、吡罗红使RNA变红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以促使DNA与蛋白质的分离。

②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在30度的温水中用盐酸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换高倍镜观察)。

③实验现象: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④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原核细胞DNA则主要位于拟核)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①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都有)②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植物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动物二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③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植物多糖:淀粉(贮能)、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不提供能源)动物多糖:糖元(贮能)(如肝糖原、肌糖原——提供肌肉能源)3.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

脂质中的氧元素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等量的脂肪和等量的糖类,前者释放的能量更多。

(O含量相对少、H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耗氧多)5. ①单体:组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②多聚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③每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有许多单体连成多聚体。

故碳元素为基本元素。

6.常见的元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1、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水的概述: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的生物种类含水量差异大,一般水生生物含水量多于陆生生物;同一生物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差异大,一般幼年大于老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2.细胞中的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I→甲状腺激素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血钙高会肌无力)③维持酸碱平衡(如NaHCO3/H2CO3)④调节渗透压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4、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低倍镜转高倍镜)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5.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①间接信息交流:通过激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