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八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八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二八年级语文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24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f ēi ) 教诲.(hu ì) 解剖. (p āo) 深恶.痛绝(w ù) B .鲜腴.(y ú) 窒.息(sh ì) 匿.名 (n ì) 恹恹..欲睡(y ān ) C .丘壑.(h è) 濒.临(p ín ) 纤.维 (xi ān) 惟妙惟肖.(xi āo ) D .喧嚣.(xi āo ) 遒劲.(j ìng ) 畸.形 (j ī) 无动于衷.(zh ō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踌躇 琐屑 诚皇诚恐 俯仰生姿 B.炽热 虬枝 因地制宜 妙手偶得 C.盎然 迂腐 粗治滥造 春寒料峭 D.娴熟 佃农 暗然失色 颔首低眉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C.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D. 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均出自这本散文集。

B.朱自清是现代散文作家、诗人、民主战士,《春》《背影》《欧游杂记》都是他的作品。

C.“他给我拣定了靠门的一张椅子。

”把状语、补语和定语压缩掉,剩下的句子主干是:他给我拣定一张椅子。

D.《水经注》是一部地理著作,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三峡》即选自《水经注》。

6.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

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 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

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 上去,___①___。

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__②__。

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③____。

它虽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 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7、古诗文积累(7分)(每题1分。

多字漏字错别字、字迹潦草不清均不得分..................)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渔家傲》) (3)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

(茅盾《白杨礼赞》) (5)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

(吴均《与朱元思书》)(6)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认为大丈夫的操守应该是: 、 , 。

(7)杜甫《春望》一诗,通过 , 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思亲、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8、名著阅读(5分)二、阅读(36分)(一)诗词赏析(4分)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2分) 10.诗歌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2分)①晓雾将歇:( )②月色入户:( )③念无与为乐者:(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 .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 .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D .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 简答填空。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 (三)课内说明文阅读(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16.试分析选文第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7.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谈谈你对句中加线词的理解。

(2分)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18. 选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一句从什么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

(2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燕子来时 王琪(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

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

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

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

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

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

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

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

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 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

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

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

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

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

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

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 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

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

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

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

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7)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

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9.请结合文章第(2)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3分) 2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3分)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章第(1)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B.文章第(3)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C.文章第(5)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和睦 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