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面垫层技术交底

路面垫层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G318DHLM2-DC1)编号:工程名称路面第3施工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K90+800~K91+300左幅)技术交底交底日期交底对象各部门、试验室、机械组、路面垫层施工作业队主持人交底人记录人交底内容:一、前言根据《施工招标技术规范》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高速公路路面底基层结构层在大规模铺筑前,应铺筑长度不低于200m。

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检验采用的机械能否满足备料、运输、摊铺、拌和和压实的要求和工作效率。

及时收集有关试验及测量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确定最佳压实方法、压实机械类型、工序、压实系数、压实遍数和压实厚度、最佳含水量等。

1.1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本次试验于2011年4月30日开始准备工作,计划于2011年5月10日前结束铺筑施工,5月17日前完成试验段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整理汇总上报等工作。

1.2 试验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3、《施工招标技术文件技术规范》4、检测方法:试验段主要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全站仪检测中轴线、水准仪检测纵断面高程及横坡、尺量宽度及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1.3 试验路段区域试验路段桩号:K90+800~K91+300段左幅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铺筑试验。

1.4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

确定并优化以下主要项目: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1)调试配合比,验证拌和机称量的准确性;(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3)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含量及强度。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及一次铺筑的厚度。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2)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3)拌和楼的适宜性、摊铺机械的摊铺速度,梯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4)运输设备的组合及数量;(5)压实设备的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及压实遍数;(6)密实度的检验方法,检查频率等(7)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及保证压实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措施。

4、确定每一次作业段的适宜长度。

5、确定控制结合料数量和拌和的均匀性的方法。

6、确定底基层的养护方法。

二、施工设备及劳动力配置拟投入本次试验的机械设备、试验仪器及人员,见下表。

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双钢轮压路12T 台 1 三一重工2 单钢轮压路20T 台 2 英格索兰3 洒水车6000L 台 2 东风4 胶轮压路机30T 台 1 徐工XP3025 自卸汽车15-20T 台206 装载机LW500F 台 47 水稳摊铺机DTV90D 台 2 中联重科8 水稳拌和站MWCB-600型台 1 泉州三隆试验段试验仪器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无侧限试模∮15cm×15cm 个132 水槽深度大于试件高度个 150mm3 电动脱模器DLT-Ⅲ台 24 养护室温湿度自动控制仪BYS-3(三件套)套 15 EDTA滴定设备(酸式滴定套 1管、滴定台、滴定管夹、等)6 EDTA试剂(氯化铵、氢氧套 1化钠、钙试剂羧酸钠)7 电热恒温干燥箱控制温度105±5 个 18 电子天平15Kg/0.1g 个 49 土工试验套 1根据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劳动力需求计划见下表。

试验段人员和劳动力配置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 管理人员2 现场施工、协调人员2 技术人员 2 现场技术跟踪、指导3 质检员 2 现场质量检测4 安全员 1 安全施工管理5 测量员 4 现场测量工作6 试验员 4 现场检测工作7 机械操作手108 汽车司机 59 修理工 210 辅助工20 摊铺、碾压、其他事项辅助三、试验段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3.1 试验准备3.1.1 准备下承层(路床)(1)对土路基进行检验,包括路基的压实度、弯沉、宽度、高程、横坡度、平整度、中线偏位等;(2)清扫路床面上的杂物,确保摊铺工作面清洁;(3)用20T压路机对路床强振碾压1~2遍,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碾压,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取挖开换填砂砾进行处理。

(4)铺筑底基层前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桩号部位布设横向排水管及对主线及枢纽互通主线挖方段级配碎石垫层进行施工(本段路面底基层无垫层,横向排水管7条)。

3.1.2 测量放样(1)于施工的前一天对拟铺筑路段按10m一个断面进行标高与中边桩测量,放样分五段进行,每段100米,第一段的高程按暂定松铺系数为1.28,其它两段根据前一段施工后检测的松铺系数及其它指标进行调整。

(2)用石灰放出施工边线,严格控制施工宽度超过设计宽度2×5cm,并控制施工位置符合规范要求。

(3)在摊铺机左侧设置指示桩,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间距10米,挂好导向控制线,控制线钢丝拉力保证800N以上。

3.1.3 施工机械的清理、检验和标定(1)清理拌和楼和车辆中的各种杂质及污物;(2)运输车辆、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进行全面检修及维护,确保最佳状况;(3)拌和机经检验、计量标定后,进行试运转;(4)上述各项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验。

3.1.4 试验仪器的自校和标定(1)我部工地试验室的试验检测设备均经过计量部门计量标定;(2)对部分不需进行标定的试验仪器设备进行自校,保证良好的使用状况和精度。

3.2 试验段施工方法3.2.1 材料要求1、采用低标号水泥,宜选用水泥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大于6小时),水泥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2、集料级配满足要求,每车石料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入堆料场,频率为2000m3检验一次。

同时对拌和站进行硬化,以免原地面泥土对其产生污染。

3.2.2 施工准备1、测量放线:在路床上恢复中线,然后以此为基准,放出两条钢丝线,在直线段托架间距为10米,在平曲线段托架间距为5米,操平确定标高后,摊铺机以钢丝线为基准进行摊铺作业。

2、拌和站调试:经过试验找出各料斗下料重量与转速的关系,测定碎石在不同转速时的下料重量,用回归法找出重量与转速的线性关系,进而确定混合料的生产率与调整电机转速的关系。

3.2.3 施工方法混合料拌和与运输:底基层采用厂拌法施工,稳定土拌和站位于通贤互通区内(主线桩号K92+800处),拌和设备:“自动计量的强制式粒料拌和机”600型一台,总生产能力不低于500T/h,每台拌和机配5个进料斗,料斗上口安装钢筋网盖,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31.5mm)及杂物,拌和机的用水配有大容量蓄水池。

料斗、罐仓均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并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

运输混合料的车辆根据需要配置15T以上自卸汽车不少于20辆,装料注意装载均匀,根据温度情况或选择覆盖后及时运至施工现场,摊铺机前最少要有3~5辆运输车等候卸料,尽量避免中途停顿。

摊铺和整型:采用两台水稳摊铺机呈梯队摊铺整平,前后两台摊铺机保持5~10m的距离,拟定松铺厚度为23cm,松铺系数1.28;混合料摊铺时为减少混合料离析,摊铺过程中需采用人工对已经离析部分及时换新的混合料补救;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适当高于最佳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摊铺宽度为路面底基层半幅宽度,本段试验段拟定左半幅宽度,为保证外型整洁,还需在所放边线人工立设木模,并加以支撑,木模可循环利用。

碾压:碾压过程中,为确保平整度宜采用大段落碾压,碾压长度大于60m,碾压时重叠轮宽的1/3~1/2,并成阶梯状递进,每次超过压路机机身长度2m左右,碾压段落要重叠3m以上。

对局部边角压路机无法碾压地带采用小型振动平板夯压实。

测量人员在压实过程中,跟踪检测标高,以保证铺筑层的厚度,设专人负责碾压工作。

为保证压实度(底基层压实度不应低于97%),本试验段拟采用的碾压遍数及机械配置为:摊铺一个碾压段后,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由低侧向高侧往返前静后振方式碾压2遍,时速1.5km/h,复压采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轻振碾压1遍(低频高幅),时速2.0km/h,再采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重振碾压2遍(高频低幅),时速2.5km/h,每压实一遍检测压实度,如不符合要求,增加压实遍数,直至压实度检测符合要求;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方式配合30T胶轮压路机收光2遍,时速1.6km/h,使底基层表面平整定型,这种碾压方式总碾压遍数为7遍,但最大碾压遍数控制在9遍以内。

根据暂定的碾压方案,为了达到最佳的机械配合效果和碾压效果,我部还拟定另一套碾压方案,在现场施工时比对,确定最佳、有效的方案。

具体如下表所示:碾压工序压路机碾压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备注初压12T双钢轮前静后振 2 1.5km/h 方式一复压175单钢轮轻振/重振1/2 2/2.5km/h 方式一终压30T胶轮静压 2 1.6km/h 收光碾压工序压路机碾压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备注初压30T胶轮静压 2 1.5km/h 方式二12T双钢轮前静后振 1 2km/h 方式二复压175单钢轮重振 2 2.5km/h 方式二终压30T胶轮静压 2 1.6km/h 收光接缝和“调头”的处理: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摊铺时,必须连续作业不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 ,则应设横缝。

摊铺机要离开混合料摊铺末端,以免摊铺机理在混合料中凝结。

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

每当通过桥涵,特别是明涵、明通,在其两边需要设置横缝,底基应立即与桥涵台背接拢,厚度一样,压实度也一样,基层的横缝设置最好与桥头搭板尾端吻合。

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层末端,沿稳定层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30cm 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

此槽应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层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并入两根与基层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垂直面。

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3m 长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几厘米。

如摊铺中断超过2h ,而又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主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养生及交通管制:在碾压完毕后立即用节水保湿养生膜覆盖,进行养生。

养生期:施工温度在20℃以上时不少于7天;20℃以下时不少于10天。

在养生期间,禁止大型机械车辆通行,养生车辆和监理车辆慢速通行,养生期间不得进行上一结构层施工;各层养生期满后,要及时铺筑上一结构层;否则,除稀浆封层者外应继续洒水保湿,不得干燥、暴晒。

具体施工工艺详见下图:摊铺机摊铺测量放线、敷设钢丝混合料拌制 拌和站准备就绪 取样检验、控制配合比配合胶轮收光2遍试验检测 双钢轮前静后振2遍 单钢轮复压强 重振 2遍 养 护(合格)试验检测不合格 运输单钢轮复压轻 振 1遍 下承层准备3.3 施工要求3.3.1 一般规定底基层施工,日最低温度应在5℃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