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文化基础知识



(二)儒家经典之《论语》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 《论语》在关于学习、教育、做人、做事、治国安邦等各个 方面都有很多精辟传世的名句。
❖ 古人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无)。”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 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含义: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 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 法,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 呢?”
事。”

(二)《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 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 含义: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 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一无所成,那他就没 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含义: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
❖ 以下节选自《史记》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 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 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 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 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 引车避匿。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物质条件 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 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经济 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 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西周晚期,人们已开始用竹简和绢帛做为书写的载体,由 于竹子比甲骨青铜器较容易获取,贮藏及搬运,更有类似于 现代毛笔的书写工具。所有这些客观上为文化的广泛传播创 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一)春秋战国典故之《负荆请罪》
❖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 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 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 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 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 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 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 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解析: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 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 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 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 的。

(三)《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炎黄文化时期以后,逐步出现了历法天文、阴阳、十二生肖 、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 、婚丧、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人文活动记录。

(一)传统文化的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汉字的发展
从黄帝统一华夏族到西周结束,中华民族经历了大约2000 年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汉字逐渐从象形文字发展到了会意 文字。
※历史条件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这个时 期持续了550年,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连年混战,促使 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 泛探讨中,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 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 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最有影响的主要 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代表人物为孔子、老子、墨子 、韩非子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 含义: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
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三)《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
❖ 含义: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 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 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 诸子百家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1.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代表著作:《论语》、《孟子》 儒家重教育,特别重视在道德伦理方面提升自身的修 养,在政治上主张仁义,以礼治国,实行仁政。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著作:《道德经》、《庄子》 道家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认为天道无为,崇 尚万物自然,调心养性,返朴归真。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含义: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当老师了。” ❖ 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 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 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 的学习方法。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讲座
第二讲 人力资源部编辑
•孔子

(一)学习儒家思想的目的及意义
❖ 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的需要 ❖ 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如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
、官民矛盾、通货膨胀、劳资矛盾、仇富心理等等 ❖ 道德伦理观念的严重扭曲,包括个人人生观的扭曲以有及政
府、军队、教育机构等国家腐败现象的蔓延 ❖ 人需要一个信仰 ❖ 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 企业增强和谐凝聚力的需要

(二)《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含义:曾子说:“有德之士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 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 重大吗?奋斗终身,到死方休,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含义: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干预那职位上的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含义: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
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讲座
第四讲 人力资源部编辑
•孔子

(一)春秋战国典故之《负荆请罪》
❖ 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事件中为赵国 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二)《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身边的人快乐满意
,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 成。”
❖ 含义: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 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含义:孔子说:“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 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 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 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 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含义:孔子说:“自身做得正,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
中国古典文化基础知识

(一)传统文化的起源
※从炎黄文化至夏商西周文化的发展
炎帝:神龙氏 黄帝:轩辕氏
Hale Waihona Puke •黄帝画像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距今约4600年左右,炎帝和 黄帝所率领的氏族部落在黄河下游经多年征战兼并,最终由黄 帝统一,形成了华夏民族.因此中华民族也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时代开始逐渐有了文字产生.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 西周末年出现了大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汉字的书写载体已从甲骨、 青铜器发展到了大量用竹简和绢帛,这就为春秋战国时期文 化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迎来了百家 争鸣的空前文化繁荣时期。

•甲骨文
•金文

•竹简大篆
•帛书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 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 ,可谓兼之矣!

(二)《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 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三)《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yùn ),不亦君子乎?” 含义: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 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含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 复习了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