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7、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 象: 两端先变黑 ;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 。 (3)检验产物 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 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能燃烧。 8、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方法: O2 燃着的木条 CO2澄清石灰水H2O干燥玻璃片 。
7、催化剂: 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 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 化的物质。 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 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 化剂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中: 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故原子不显电性。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 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5、物质的变化 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形、态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判断变化依据: 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现象: 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 期律和 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 化学是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 的。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 染、新材料的开发等重大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人类利用化 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如:化学反应在保证 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 用。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 更加美好。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 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 得出可靠的结论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空气成分 O2 N2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c、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支持燃烧;N2约占4/5,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e、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点燃
细铁丝(银白色
固体)
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 Fe3O4
6、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植物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循环的主要环节)
(1)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 或高锰酸钾。 MnO2 2H2O2 ====== 2H2O + O2↑ (2)反应原理: 2KClO3====== 2KCl + 3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会看图选取仪器)
8、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认识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 正极产生的为氧气,负极产生的为氢气。体积比为1∶2。 电解水的结论: 2H2O
通电
2H2↑+O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 子构成的。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及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纯水无味,属于纯净物,矿泉水有味(甜,含有多种矿物 质);属于混合物;在硬水与软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 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硬水主要含有较多的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水的用途:水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 界。
5、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液体, 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化学性质: 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 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反应中提供氧,具 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 以及 变化规律 的 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实验 。 阿伏加德罗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 等科学家研 原子 分子 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 破裂 原子 的;分子的 和 分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 即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 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道尔顿
6、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分子、原子都可构成物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 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的基本特点与分 子相似。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构 成分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的分子, 例如:1个氧气的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的分子, 例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 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构成。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 H2O的量增多
9、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 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 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 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10、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 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11、化学学习的特点:
6、物质的性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 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决定用途;同时要考虑价格、资源、 是否美观、使用便利、是否便于回收和对 环境的影响等。 用途体现性质
4、空气保护 ①污染来源: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 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有害气体和烟尘 ) ②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如呼吸病)、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酸雨增加)、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的破坏。 ③防治: 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 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大气。
3、各种静化水的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 可溶性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 沉淀 √ 过滤 √ √ 吸附 √ √ √ 蒸馏 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原水→静置→絮凝沉淀→反应沉淀→ 过滤→吸附→消毒→生活用水 4、过滤
⒈ 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 台⒉ 过滤操作要点: 和滤 纸。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 度)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
8、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 构成 分子:H2、O2、N2、Cl2。 质 离子: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一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 氧化物H2O CuO CO2
物质(颜色状态)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C + O2 ==== CO2
点燃 点燃
带火星的木条 硫(淡黄色固 体)
① 在空气中带火星;② 在氧气中复 燃;③ 放热; ① 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② 在氧气中蓝紫色炎焰; ③ 放热; ④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① 在空气中红热 ② 在氧气中剧烈燃
S + O2 ==== SO2
5、爱护水资源 水短缺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 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 废水、废物、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都造成了水体污染。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水 危害: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 污 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染 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 和改善水质。如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 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 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 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 也应逐步集中处理和排放。
MnO2
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4)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可证明。 (5)验满: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可证明。 (6)操作步骤: 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①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固定试管,④加热, ⑤收集,⑥停止加热,⑦先移导管,后熄酒精灯。 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 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 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 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 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