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三次自主练习一.单项选择下图是甲、乙两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地心对称 B.关于地轴对称C.关于赤道对称 D.关于极点对称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的经度是120°W B.甲、乙两地位于同一个半球C.当甲地日落时正是乙地日出时 D.一年中任何一天甲、乙两地昼长之和都是24小时若以地球为中心,可视为太阳沿黄道绕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其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下图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太阳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注:天赤道是赤道平面的延伸)3.9月19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4.太阳处于甲、丙位置时A.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B.地球公转速度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
据此完成5—6题。
5.(2014大纲全国)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6.(2014大纲全国)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8.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座水库,某日两个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9--10题。
9.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10.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 ( )读我国某山脉1959----2009年近50年来各年1月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近50年来该山脉1月气温变化趋势的正确叙述是A.1959----2009年温度逐年升高B.南坡变化幅度大于北坡C.南坡呈上升趋势,北坡呈下降趋势D.1959----2009年南坡和北坡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12.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北坡蒸发量减小,南坡蒸发量增大B.垂直自然带谱发生显著变化C.经过该山脉的0°C等温线海拔高度升高D.南坡林线升高,北坡林线下降13.据图文信息推断,该山脉是A.热带气侯和高寒气候分界线B.我国南疆和北疆分界线C.我国农牧业分界线D.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南美洲智利北部的一个渔村,过去生活用水需由外来的水车供应。
当地人利用此地多雾(雾日达300天)的特殊气候环境,在附近山区以木桩架设50平方米大小的网,网上的细孔可拦沾雾滴,雾水沿网而下,由塑胶管集水供应山下居民。
回答14----16题。
14.该渔村沿岸的海水等温线或等温面画法正确的是( )15.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A.高山泉水 B.冰雪融水 C.海边雾气 D.大气降水16.此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成因关系不大的是A.近岸海风 B.下垫面状况 C.山地冰雪 D.沿岸洋流[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右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17----18题。
17.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18.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1492年,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
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回答19----120题。
19、哥伦布每天用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28°,是为了( )A.顺风航行 B.顺水航行 C.向西航行 D.向西南航行20、在航行途中,如果只考虑海水运动,船只行驶较快的是( )A.甲航段 B.乙航段 C.丙航段 D.丁航段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完成21~22题。
21、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 )A.一直降低B.一直增大 C.维持稳定D.波动上升22、关于热岛效应对北京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风沙活动减弱 B.水资源供应充足 C.暴雨频率增加D.雪灾频率降低下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23一24题。
23、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一天一练正确的是〔 )A.①表示该海域夏季洋流流向B.②④洋流的性质都是寒流C.③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D. ④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温带荒漠24.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开普敦正值炎热多雨的季节B.从大连驶往上海的海轮一路顺风顺水C.夏威夷高压强盛D.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26.与1980年代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代A.河流含沙量增大 B.坡面径流量增加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D.坡面下渗量增加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4月10日至20的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有关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B.北风和煦,温暖宜人C.前期气温高,多云雾 D.后期出现倒春寒现象28.16日至20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
下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
读图完成第29~30题。
29.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30.图中海拔2 100~3 000米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
读图回答31~32题。
31.该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向斜谷32.图示地区海拔最高点与其对应的该页岩层顶部的垂直距离可能是()A.270米 B.285米 C.300米 D.325米水位是指河流某处水面的海拔,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
读“某河流某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回答33~34题。
33.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34.若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则历时曲线上 ( )A.M、N同时右移B.M左移、N右移C.M、N同时左移D.M右移、N左移下图是“同一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35~36题。
35.若曲线②位于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36.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关于曲线②所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热同期 B.河流以夏汛为主C.典型植被是亚热带落叶硬叶林 D.代表作物是油橄榄、柑橘下图为太平洋沿30°纬线的表层水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7~38题。
37.有关图中a、b、c、d四处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a—西邻荒漠地带 B.b—洋流由北向南C.c—常年高压中心 D.d—全年温和多雨38.对于水循环来说,水汽贡献率最大的海域是A. aB. bC. cD. d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回答39~40题。
39.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40.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二.综合题41.读右图: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OP与ON夹角为120°,外围大圆表示赤道。
(10分)(1)本图所示区域是___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OP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时。
(3)图中D点的夜长时间为__________小时。
(4)D点在P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5)此时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
此后三个月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0分)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域图。
材料二:A城市10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
(1)试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汾河平原的成因。
(4分)(2)说明图中A城市降水较少的原因。
(2分)(3)请写出该时段影响A城市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判断依据。
(4分)43.以下是我国水资源情况的相关材料, (一天一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2013年7月,随着夏日气温的攀升,安徽巢湖蓝藻大面积暴发,湖水腥、臭、稠,因而造成部分区域供水紧张,合肥市2011年人均水资源量389立方米,实际年人均用水却高达426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合肥市的供水量将达到7亿多方(立方米),缺口至少有5亿方. 材料二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表(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分)(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分)(3)为解决合肥市水资源问题,请提出可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44.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