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B. 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加的是会试。
C. 《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
D.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有误,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故答案为: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 A【解析】【分析】A.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基本能力。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B. 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有误,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
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锱: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
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
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正确。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人。
C“变成沙僧的样子”错。
原著是牛魔王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吃元宵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被称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另一个节日——元宵节。
吃元宵是这一天最重要的内容。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B. 成语“峰回路转”“妄自菲薄”均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有误,“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 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 《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 劝说是一门艺术。
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错误,《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以确定最终选项。
7.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珂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解析】【分析】C:从小到大排列:“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8.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B.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C.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
《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D.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答案】 B【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B. 古人礼貌地称呼别人的女儿一般用“令爱”“令嫒”,称呼别人的儿子则用“令郎”。
C.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D. 《红楼梦》中的潇湘馆是小说中荣国府里大观园院落之一,薛宝钗的住所。
【答案】 D【解析】【分析】“莅临”“令爱”“令嫒”“令郎”都是古语词,到今天仍在使用。
“驿路”“驿道”也是古语词,是在古代社会的专有名词。
《红楼梦》、薛宝钗、潇湘馆则是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故答案为:D【点评】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日常学习和阅读中,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记忆。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C.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战国策》是按国别编次。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