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腹部疼痛,病程超过2月,至少4次/月,伴有以下至少1项 a、与排便有关 b、排便频率改变 c、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存在腹痛和便秘的患儿,便秘缓解后腹痛无减轻(疼痛随便 秘减轻的患儿属于功能性便秘,而非IBS)
经过适度的评估,症状不能完全用其他疾病情况来解释
功能性排便障碍(RomeⅣ)
必须符合功能性便秘和/或便秘型IBS-C的诊断标准 至少包括以下3项中的2项,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
14
➢ 非器质性疾病;
➢ 压力相关或精神障碍性疾病;
➢ 运动障碍性疾病;
➢ 罗马Ⅲ:与年龄相关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无 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类胃肠道 功能障碍性疾病;
➢ 罗马Ⅳ:脑-肠互动异常,强调其症状产生与动力 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 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有关。
器质性(继发性)便秘:有明确病因,如肛门直 肠先天发育异常、平滑肌源性、神经源性(先天 性巨结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 下)、药物等因素。
功能性便秘(FC):除外上述器质性因素所致的 便秘。
患病率差异与地域、文化、饮食、遗传、环境和 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不同的医疗卫生体系有关。
小儿便秘发生率约为0.3%~8%,占儿科门诊病 人的3%~5%,占儿科消化门诊病人的25%

直肠感觉阈值改变?
便 障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Feb 2011
①了解婴幼儿特点,避免盲目排便训练 ②FC可安全有效治疗,但需要时间 ③ 基础治疗:生活方式及DHP ④药物治疗 解除直肠内粪便嵌塞 每日服用非刺激性泻剂,逐渐软化粪 便直至粪块排出 维持治疗的关键在于保证无痛性排便至婴幼儿感觉排便能 舒适并同意进行排便训练
胃肠传输试验 不是慢性便秘临床诊断所必须的资料
测压法
对于科学评估肠道与肛门直肠功能、 便秘分型、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选
排粪造影
择与疗效的评估是必要的 在以科研为目的时,这些检查方法能
提供客观的观察、评估指标
球囊逼出试验 对难治性便秘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
其他检查
外科手术前应行相关检查全面了解肠 道动力、肛门直肠功能与解剖的异常
➢ 肛门直肠指检简便、易行,通过指检可了解有无 肛门直肠肿物等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和 耻骨直肠肌功能。
➢ 对肛门直肠疼痛的患者,还要检查耻骨直肠肌有 否触痛以区别是肛提肌综合征还是非特异性功能 性肛门直肠疼痛。
• 便秘早发(<1个月) • 肛瘘
• 胎粪排出延迟
• 肛门异位
(>48h)
• 肛门反射或提睾反射消失
2岁后能自诉排便,并能短期控制,开始向意 识性排便过渡。
小儿自幼即进行DHP者发生便秘者极少,而 42.1%的便秘患儿从未经DHP,或排便训练极 不规范,规范DHP可预防便秘。
定义:人为的对小儿有规律进行强化训练,以使形 成排便习惯(规律)
训练方法
选择外观引人、颜色鲜艳的便盆,放置在小儿 易于使用位置(不一定是卫生间),适宜高度,使
混合型便秘
兼有二者的特点
王宝西.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28-31.
饮食
肠道功能失常
心理行为异常及心 理因素
运动量不足
遗传因素
饮食因素 牛奶喂养 、食物中蛋白质含 量超标、饮水量不 足或脱水均可使大 便干硬导致便秘. 而食物中膳食纤维 摄入过低也是儿童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 素之一
生活不规律和缺乏 排便能力的训练, 未形成排便的条件 反射导致便秘
状,如频繁呕吐、腹胀、拒乳等,均可认为是正常情况
便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或综合征,而是多种疾 病的一种(组)症状,表现为:
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 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直肠肛
门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 6个月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中华消化杂 志,2019,39(9):577-598.
禁 H2.功能性腹痛 H2a.功能性消化不良 H2a1.餐后不适综合征 H2a2.上腹疼痛综合征 H2b. 肠易激综合征(IBS) H2c. 腹型偏头痛 H3.功能性排便障碍 H3a.功能性便秘 H3b.非潴留性大便失禁 18
年龄<4岁的儿童至少符合以下2项条件,持续时间达1个月: 每周排便≤2次; 大量粪便潴留史; 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 排粗大粪便史; 直肠内存在有大量粪便团块。 对于接受排便训练的儿童,以下条件也作为选项: 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 粗大粪便曾堵塞抽水马桶。
H. 未成年人功能性胃肠病: 儿童/青少年
H1. 功能性恶心和呕吐障碍 H1a.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 H1b. 功能性恶心和功能性呕吐 H1b1.功能性恶心H2d.功能性腹
痛‒ NOS H1b2.功能性呕吐H3.功能性排便
障碍 H1c.反刍综合症H3a.功能性便秘 H1d.吞气症H3b.非潴留性大便失
预等均可导致便秘研 究显示儿童心理行为 异常是导致儿童便秘 病因之一;孤独症、 肥胖儿、好斗或胆怯 、失望、抑郁、神经 质、肛裂疼痛、公厕 恐惧症、生活学习环 境改变、父母过度干
运动少,肠蠕动减 慢,易形成便秘
部分便秘患儿有遗 传倾向
洪艳. 医学新知杂志. 2016,26(3):163-168.
➢ 应特别注意全面询问便秘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 患者对便秘症状的感受、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胎粪排出时间,生长发育,少哭、少动)。
FGID的生物-心理-社会发病模式
慢性便秘的分类
慢性便秘
继发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便秘型
功能性排便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
G. 未成年人功能性胃肠病: 新生儿/婴幼儿
G1.婴儿反流 G2. 反刍综合症 G3.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CVS) G4. 婴儿腹绞痛 G5.功能性腹泻 G6.婴儿排便困难 G7.功能性便秘
• HD家族史
• 下肢肌力、肌张力减弱
• 带装粪便
• 脊柱簇毛
• 无肛裂便血
• 骶骨浅凹陷
• 生长迟缓
• 臀裂偏位
• 发热
• 肛诊极度恐惧
• 胆汁性呕吐
• 肛门瘢痕
• 甲状腺异常
• 严重腹胀
➢ 系统性疾患:生化方面检查(甲状腺功能) ➢ 排除肿瘤、炎症等肠道疾病:结肠镜、
结肠气钡对比造影 ➢ 仿真结肠镜:不作为常规检查
年龄
一周排便次数 一天排便次数
0~3个月
母乳喂养 配方奶
5~40 5~28
2.9 2.0
6~12个月
5~28
1.8
1~3岁
4~21
1.4
>3岁
3~14
1.0
• 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平均每天排便4次 • 2岁时,排便频率接近每天2次 • 4岁左右时,排便习惯接近于成人,从每天3次至每周3次 • 健康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出现1d甚至数天不排便的情况,只要婴儿不出现以下症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 密切,粪性肠穿孔。
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 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 甚至可导致死亡。
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 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便秘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家长),尤其对于婴幼儿, 便秘影响其生长发育。
便秘患儿合理饮食应侧重于膳食纤维( DF)摄入。
DF:不能被人类胃肠道消化酶所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 用的多糖,主要来自植物细胞壁复合碳水化合物,亦称非淀 粉多糖(非葡聚糖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亲水胶体、木质素、抗性淀粉
纳入20项研究2658儿童, 2344名儿童提供了HRQoL数据,其中13项研 究 20项研究中有13项有足够数据,纳入meta分析。 与健康参考样本相 比,功能性便秘儿童的总HRQoL评分较低(65.6比86.1;P<0. 01)。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ana H Vriesman, Shaman Rajindrajith, Ilan J N Koppen,etal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IF(2018):3.739; Q1 2019 11;214:141-150 doi:10.1016/j.jpeds.2019.06.059
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球囊逼出试验异常 压力测定、或体表肌电图检查证实肛门直肠收缩
模式异常 影像学检查证实直肠排空能力下降
正常的排便压力梯度:协调性
直肠 肛管
模拟排便时,直肠有足够的推动力, 大于45 mmHg
同时盆底肌放松,并大于静息压的20%
直肠内压≥45mmHg,肛门括约肌收缩 ,肛 管压力升高
• 慢性便秘患病率在各项研究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Mugie SM, et al.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1 Feb;25(1):3-18.
小儿功能性便秘发生率约为0.5%~32.2%,全球合并发生率为9.5%
Koppen IJN, Vriesman MH, Saps M, Rajindrajith S, Shi X, van Etten Jamaludin FS, et al. Prevalence of 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ediatr 2018;198: 121-30.e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