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发展,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被迫停产、甚至破产。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
提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向自主创新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中国制造”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为我国出口贸易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荣
的“中国制造”也暴露了很多缺点,尤其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制造”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大量的国内企业破产,出口量大幅缩水……这让我们不得不对“中国制造”重新进行审视、思考。
1 “中国制造”及其历史回顾
1.1 “中国制造”的定义“中国制造”顾名思义,即指中国制造的产品。
现在对“中国制造”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代指全球最廉价的产品,现有国内国际公
认是一般由外国设计而由中国制造的产品,意指中国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环境、运输等成本,却只能拿最少的收益。
1.2 “中国制造”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居世界第32位;2004年已增加到11584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1978年我国出口额是97亿5000万,到了2004
年已达到了5933亿2600万[1]。
单从这点来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
大国。
而出口额的巨大增加,无疑让“中国制造”有了更多的机会面向世界。
2 “中国制造”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
“中国制造”凭借物
美价廉的优势行销全球。
然而,仔细分析“中国制造”我们会发现中国企业制造的
大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
2.1 “中国制造”商品结构不均衡“中国制造”基本都是生产、生活用品,这些产
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破环环境力度大、利润低;而有技术含量、利润高的产品只占了很小部分。
2.2 “中国制造”被定位在价值最底端根据郎咸平的“6+1”理论,任何行业的产
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
果是1美元,那么,其余部分的产值就是9美元。
这六大环节创造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
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
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
在国际分工之下,中国的大多企业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资源、最破坏
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者的制造环节。
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被欧美企业所掌握。
欧美企业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支付给中国工厂的
价钱远远低于本国制造。
2.3 “中国制造”加剧国内环境恶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以对资源过
度的索取为代价求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导致了部分贸易资源的枯竭。
受出口利益的驱动,国内某些自然资源富区急功近利,无节制地开发、出售
初级产品,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国外的很多企业向我国转移污
染严重的产业或者生产环节,加剧国内环境恶化。
另外,由于大部分交通工具以
矿物燃料为动力,“中国制造”出口的运输过程对国内的空气和水造成了污染。
3 针对“中国制造”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金融危机是“中国制造”出现问题的导火线,它既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威胁,
也带来了机遇,迫使我国的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以顺应国际潮流。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制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
3.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制造”结构层次低表现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支柱,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偏小,缺乏竞争力。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制造”今后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靠拢,摒弃一些零利润或利润
微小却耗资巨大的产品或产业;大力扶持和发展对外服务贸易是我国调整和优化
商品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尤其是金融、保险、咨询、会计、律师等方面比较落后,所以今后我们应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另外,中国制造业未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小到产品、大到产业均是如此。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制造应着手建立融合产品设计、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几个环节的供需系统;在产品生产方面,企业生产工序也应向
程序化和标准化发展。
3.2 拉动内需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国外需求迅速下降,主要依靠出口生
存的“中国制造”大量破产,拉动内需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必然选择。
中国人口众多,潜在消费市场的开拓尚有可能。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企业降价、国家
提高社会保障等方法来拉动内需是可行的。
3.3 加快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施振荣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微笑曲线”正在伤害中国表明,整个生产链上附加价值最高的是研发和销售,生产制造产生的附加
值最低。
“中国制造”恰恰以生产制造为主。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制造”应该在科
学技术方面进行创新,还应在结构、文化、管理等方面开拓创新,向高附加值的
方向发展。
通过这些创新,发展民族企业,以此形成竞争优势,改变现有的不利
处境。
3.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制造”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制造”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力求
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污染制造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例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减少获利小、资源付出多、环境污染严重的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绿色贸易,促进
绿色产业的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4 结论
金融危机暴露了“中国制造”的缺陷,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它促使中国制造业采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拉动内需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我们坚信:“中国制造”将会在一次次的经济浪潮中破浪前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玲,宋沛.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0-213.
[2]彭红斌.论中国对外贸易克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5.
[4]网络资源.析国际6+1产业链,中国非制造大国.
/group/topic/5735114/
[5]网络资源.郎咸平剑指中国制造业危局.
/zzxb/2008-11/10/content_319042.htm.
[6]网络资源.学习:微笑曲线理论.
/s/blog_45ab6f2d0100a7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