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版C卷 附答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版C卷 附答案

第 1 页 共 10 页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版C卷 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题 号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 习作 总分

得 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成语填空。

雕梁( )

脍炙( ) 不同( ) (

)绕梁

美不( ) 笔走( ) 引人( ) ( )窠臼

阳春(

) 独具( ) 古色( ) ( )共赏

巧夺( ) 响遏( ) ( )生花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厨 橱 震 振

( )窗 ( )艺 ( )柜 ( ) 奋 ( )颤 ( )慑

3、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心( )肉( ) ( )( )如洗 ( )( )安席 第 2 页 共 10 页 ( )( )望重 可见( )( ) ( )( )石出

4、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短语,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美是广泛的,_______,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_______,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_______,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_______,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姑苏江南 大漠孤烟 明眸皓齿 羽扇纶巾

B.大漠孤烟 姑苏江南 明眸皓齿 羽扇纶巾

C.姑苏江南 大漠孤烟 羽扇纶巾 明眸皓齿

D.大漠孤烟 姑苏江南 羽扇纶巾 明眸皓齿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云就像天上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C、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

D、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那一颗心就宛如一片欢腾的大海;那一双眼就仿佛两道溃决的河流。 第 3 页 共 10 页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

B、《烟台的海》一课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海上景观的。

C、“春种一粒粟”中的“种”与农具“耙”有关。

D、《夹竹桃》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季羡林,题目中的“夹”应该读成“jiá”。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我会将成语补充完整,使它们成为一条“龙”。

1、博闻强( )忆犹( )仇旧( )之入骨

2、异想天( )门见( )穷水( )善尽美

3、水深火( )火朝( )经地( )不容辞

4、栩栩如( )离死( )具一( )格不入

2、根据提示或情境填空。

1、把下面的名言或诗句补充完整。

(1)言必信,( )。 《论语》

(2) ( )全不怕,要留( )在人间。 (于谦)

(3)( )一更,( )一更,聒碎( ),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2、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攀上闻名于世的泰山之巅,我不由得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漫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我禁不住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诗句;月夜散步,品尝着春山月夜空旷宁静之美,我不由得想到王维“ ,

”。的绝妙诗句。

3、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许多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诗句),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手________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第 4 页 共 10 页 (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被______了,如______,被 ______;我留着些什么______呢?

(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______,及日中则如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______,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改错。(两个错别字,两处语病)

体操运动员丘索金娜的儿子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支付儿子昂贵的医药费,她毅然绝然地选择复出,并尽可能多地参加比赛,争取赢得奖金的机会。这位本来专功跳马项目的选手,从26岁起努力使自己变成了全能形运动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展开想像写一写。这是一枚特种邮票,从邮票图案中,我读出了很多: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 第 5 页 共 10 页 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匆匆忙( ) 观赏( ) 敏锐( )

2、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用“∥”给段落分为三层。

3、“无独有偶”这是( )句,在文中起到( )作用?

4、用一句话概括波义耳所进行的科学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而/益精 B、其父名/在军书 第 6 页 共 10 页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D、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少( )

(2)市( )

(3)数 (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