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文件目录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第二章结构专业设计说明第三章给排水专业设计说明第四章电气专业设计说明第五章暖通专业设计说明第六章消防设计说明第七章环境保护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设计依据:1.建设方设计委托书及设计合同;2.泸州市叙永县规划管理局提供的规划红线图;3.泸州市叙永县规划管理局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书;4.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一)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 50016-2014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二)根据泸州市规划管理局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1.建筑间距及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的有关要求。
2.其余规划要求符合该区域总体规划要求。
一、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龙凤乡头塘村二社。
本地块东北侧为铁路干线。
2.项目定位本次项目为生产区的(二期)深加工车间二。
3.建设规模规划总建筑面积为9136.99m2。
4..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二】总平面布局:本次规划为一栋深加工车间,整个布局沿街形成展现丰富的层次,也能使空间及建筑形体更加流畅自然,提高现代工业建筑的档次与使用效率,并方便管理。
【三】建筑单体设计建筑风格上采用了现代主义手法,力求简洁明快,注重表现建筑的体量感,厂区的整体性。
在型态上庄重大气而不失现代气息。
建筑外墙大部分采用与一期已建建筑相同的材质,以达到统一的风格。
【四】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根据分析,已建厂区设置了两个人车出入口。
交通组织上采用了人车分流的模式,形成便捷的外部交通及厂区内部环境。
车行道及物流进入厂区后即沿周边环行,以便服务各栋厂房。
二、技术经济指标(二期拟建)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结构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设计条件1.本工程设计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2012年版)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拟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本工程均为丙类建筑。
3.根据建筑结构破坏的后果严重程度,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乙级。
4.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值: W0=0.30kN/m2(50年一遇); W0=0.35kN/m2(10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B类风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Z高度风振系数等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采用。
6.使用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0.5 kN/m2其它荷载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
二、结构方案本项目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龙凤乡头塘村二社。
本次项目为(二期)深加工车间二1.上部结构:结构型式单层轻型门式钢结构。
抗震等级为四级。
2.地基与基础:待建设方提供地勘报告后确定。
第三章给排水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技术规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四川当地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3.上级部门批准的文件及业主提供的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有关资料。
4.建筑专业及其它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二.设计范围:1.工程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2.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
3.本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三.给水系统:(一).水源: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30MPa。
本工程从市政道路上引两根DN200给水管入小区,并在小区成环,满足小区内室外给水、室外消防用水需求。
(二).用水量:1.用水量定额:本次项目为生产区的(二期)深加工车间二,生活给水从前期接入,本子项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0.368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1.08m3/h。
2.系统简介:(1)小区供水方式为: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2)根据用水性质不同分设水表计量。
四.排水系统:1.排水量本次项目生活污水排水排入前期管网,本子项最高日生活排水量:9.33m3/d,最大时生活排水量:0.972m3/h。
2. 本小区室内、外排水系统均采用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收集后通过区域管道汇集后排入周边规划道路上的市政预留污水检查井,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室外场地、车道雨水经汇集排入室外雨水管网,最终排向市政雨水管网。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尽可能增大排水坡度,以免堵塞3.本小区室内污废水采用分流制。
4. 屋面雨水、阳台雨水、空调冷凝水有组织收集排放,阳台排水采用间接排水形式。
5.地面以下用水点均设置集水坑,收集的污、废水由潜水泵排至室外,潜水泵启停由液位自动控制。
五.雨水系统:1.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网。
2.室外采用有组织排水系统,在道路两旁设置雨水口收集雨水,进入室外雨水管道,经管道汇总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3.本工程室外雨水系统降雨强度采用四川省泸州市城市50年重现期降雨强度(q=320.97L/s*ha)设计,地面集水时间t=20min,径流系数为0.65.经计算本工程雨水量为1518.01L/s。
六.管材及接口:1.生产给水管:小区室外供水环管采用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PN=1.60MPa)时,电熔连接,生产给水采用建筑给水聚丙烯管PP-R,热熔连接,采用S5级(PN=1.25MPa)。
2.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3.室内雨水、污水、废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胶粘剂粘接。
4.外露的雨水、阳台排水、空调冷凝水排水管道均采用防紫外线型UPVC管,承插连接。
5.室外污废水与雨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砂垫层基础。
七.消防给水系统:1. 消防标准:本厂区内各栋建筑均为多层建筑,丁类,以此进行消防系统设计,室内设置轻便消防水龙给水系统,室外设置消火栓系统。
2.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按最大消防高层计)3.室外消防:该小区分别从市政管网引入2根DN200给水管,在区域内呈环状布置, 供水压力≥0.30MPa,供室外消火栓用水。
室外消火栓按小于120米间距布置,保护半径按150米计。
4.灭火器配置:每层在适当位置处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5.管材及接口:室内消防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
DN<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室外埋地消防管采用给水铸铁管,柔性胶圈承插连接。
八.节水节能措施:1.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
2. 各用水部门分别计量,每单位设单独水表。
九.环境保护措施:1.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不超过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胀缩装置防止水流噪音的产生。
2.泵组采用隔振基础;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
3.室内污、废水分流,防止对城市污水管道造成淤塞。
十.卫生防疫措施:1.市政给水直接接入给水设备,防止二次污染水质。
2.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伸顶通气管,改善排水水力条件和卫生间的空气卫生条件。
3.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低于50mm。
第四章电气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见第一节建筑部分描述。
(2)各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二.设计标准规范(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2008(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三.设计内容(1)低压配电系统(2)电力及照明系统(3)防雷接地系统四.电力负荷及负荷级别1、正常电力负荷本次项目为生产区的(二期)深加工车间二,总建筑面积为9136.99 m 2。
车间是玻璃原料的熔化制品深加工,生产类别为丁类。
按三级负荷配电。
(2)本工程生产性照明用电负荷容量为33KW。
根据甲方要求,厂房的工艺动力配电不在本设计范围内。
2、备用电源本工程应急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从照明配电箱专用回路引来。
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min,暗敷时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穿金属管且有防火保护措施。
3.该工程在一期高压端设总计量装置。
4.消防用电设备由专用的馈电回路采用耐火电缆、电线供电。
五.照明设计1、光源:为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或其他节能型灯具。
光源显色指数Ra≥80,色温应在2500K~5000K之间。
所有应急照明、疏散照明灯具均应设玻璃或其它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2、车间的照度标准值不应小于200Lx,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7.5W/m2;建筑物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照度应满足下列要求: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Lx;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Lx;六.防雷接地设计1.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2.在屋顶采用∅10热镀锌圆钢作接闪带,并装设不大于20mx20m或24mx16m接闪网格。
利用建筑物钢柱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25m。
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及设人工接地体。
引下线上端与接闪带焊接,下端与接地极焊接。
建筑物四角的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上0.5m处设暗装接地检测点。
3.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等的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