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整理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整理


• 全球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 全球性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 跨国公司的发展(总部集中)
– 金融中心、管理中心是世界城市最重
–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信
要的经济功能;
网)
– 是全球通讯网络的主要结点,发挥全
– 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遵循
球信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四个国家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竞
相争夺的投资地,从而带动了汽车生产的迅速增长。2000 年这四个国家占世界汽车产量的份额
不到 10%,2004 年就大道了 15.9%,增加了近 6 各百分点。
汽车业(半导体、金融)频繁并购的原因
1、市场的剧烈变化和竞争格局演进
世界经济地理
金 砖 四 国 : 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七大工业国组织成为世界 最大经济体的国家。这个简称来自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所组成的词 BRIC(Brazil、 Russia、 India、China),其发音类似英文的“砖块”(BRICK)一词。 石油输出国组织:即 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其宗旨是协调 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现有 12 个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 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 瓜多尔和委内瑞拉。 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
汽车消费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变化。传统的发达国家对汽车的需求趋于饱和,需求主要来源于产
品的更新换代,增长相对较慢。随着市场开放和经济发展,新兴目标市场(特别是除日本以外的
亚洲、东欧和南美市场)活跃起来,需求旺盛。为了争夺市场并充分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跨国
投资和生产转移加快,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格局提升到国际舞台。
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形式 – 最简单的跨国公司空间组织形式是所有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国家,然后通过跨 国公司的营销网络出口到世界各国 (A) – 当面对与国内相似的国际市场,或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或必须接近市场以生产迎合消 费者需求等,跨国公司可能采取东道国分散生产的方式来组织其空间生产(B)。 – 基于区位比较优势,建立大型的生产设施,服务于区域性市场,并在跨国公司内部各子 公司之间进行最终产 品贸易(C) – 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寻低生产成本区位,将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布置在相 应区位,这样形成一种全球的垂直生产一体化(D)。
• 在跨国公司的母国内,公司总部也是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 •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总部尤其集中在首都或经济中心。 地区总部 • 区位要求:人才、服务、文化娱乐设施;代表了公司下一阶段全球化运作的趋势,设
在可以提升公司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战略形象的城市
• 集聚于世界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以及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重要城市,如斯德 哥尔摩、哥本哈根、布鲁塞尔、法兰克福、日内瓦、米兰、多伦多、芝加哥、洛杉矶、 休斯顿、汉城、香港以及新加坡等。
汽车生产模式的转变:从福特制到丰田制 单件生产:全能技工+制定化订单 =》福特制: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大幅降低了汽车成本。缺点: 刻板性(无法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产品种类的局限) =》 丰田制:精益生产(不断消除浪费为出发点,以拉动式需求为生产导向。快速应对市场内 雪球,根据变化调整生产) 汽车地域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 1、生产布局---西欧、北美、东亚三大板块平分秋色,但东亚产量的迅速提高,与另外两个地区 将日益拉开差距,平衡可能被打破 2、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 英国——大西洋两岸——东亚太平洋 – 18 世纪 60 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经济增长重心 – 19 世纪,德国、美国成为世界增长中心 –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太平洋板块移动 • 美国国内经济增长中心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海岸转移 • 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 •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兴起 • 中国崛起
其次,从郊区的发展模式来看,西欧的郊区化是在国土规划指导下进行的,郊区的发展有 统一的规范,综合性集约化的郊区城镇是西欧郊区发展的主要模式。而美国的郊区化没有严格的 总体规划。另外虽然美国的每个郊区都有自己的规划,郊区居民区和商业、工业用地是分开的, 但这种规划规模太小,被称为“零零碎碎”的规划,不能有力地控制郊区的蔓延。不仅如此,战 后美国还大力修筑高速公路,加速了市郊之间的通勤,还实行了鼓励居民到郊区定居的住宅抵押 保险制度和补贴制度,因此,美国的郊区化在战后呈爆炸式或蔓延式的膨胀,住宅和人口密度很 低。这种郊区化模式被称为“美国模式”。(形成多中心结构,加拿大的也出现郊区化,但紧凑 度远高于美国)
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特点: 全球总部:
• 集聚在少数发达国家。如世界上最大的 100 个跨国公司,占所有跨国公司国外资产的三 分之一,集中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瑞士。
经济主体集聚的规律)
– 政治和文化教育中心
美国的郊区化与其他国家郊区化的异同
同 : 都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
量的下降。
异 :首先,从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来看,美国郊区的发展起点低,速度快。美国郊区的发展 之所以起点低,是因为美国的许多郊区社区或城镇是在人口郊区化的过程中创建起来的,人口基 数很小,而西欧的许多郊区城镇古已有之,。
外包( Outsourcing):跨国公司将可以生产功能的不同阶段转移给其他独立的公司,跨国公司 起总体协调控制作用。
• 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 • 主要区位因素
n 市场规模
n 政治稳定性
n 交通成本
n 其他:基础设施、税收、汇率因素
n 贸易壁垒
– 苏格兰城市和区域规划学家格迪斯(P.Geddes)
– 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霍尔(Peter Hall)《世界城市》
– 1982 年,约翰·弗里德曼(J.Friedmann)
– 1981 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恩(R.B.Cohen)发表的《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跨国公
司和城市等级体系》一文中,使用了“全球性城市”一词。
当 今 产 业 转 移 特 点 :产业链的功能转移 • 生产流程专业化,促使产业片段化,同一产业链功能模块化,低技术模块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 • 生产流程标准化可以使用大量低技术劳动力,特别是对于成熟产业 • 柔性生产方式改变了生产规模和成本的关系,增加产品多样性,改变生产组织方式 • 服装、制鞋、汽车、航空、研发服务
再次,美国和西欧国家中心城的命运不同。美国城市在郊区化的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就业 机会和中上阶层,税收基础受到严重削弱,而穷人和少数民族却不断向中心城汇集,福利负担加 重,财政开支捉襟见肘,城市设施不断老化,因此中心城日益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战后欧洲城市 虽然也出现了郊区化现象,但由于郊区化速度缓慢,而且城郊没有出现穷人和富人在市郊布局上 的分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所以中心城并未表现出衰败的迹象。这与欧美不同的文化传统、政 策和地方政府的体制有关。
汽车工业发端于欧美,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80 年代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汽车产业的竞
争也仅限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但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
以后,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80 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量差不多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 30%,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弗农,1966) • 产品生产经历创造、成长、成熟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产品在美国生产,通过出口满足外部需求; • 第二阶段,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或者开拓市场,首先在欧洲或 加拿大这类高收入市场建立基地; • 第三阶段,新建立的生产基地供应以往的出口市场,最终更新的海外基地出口到其他的 第三国市场,甚至美国; • 第四阶段,当产品完全标准化以后,生产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
研究与开发(R&D) n 区位要求:靠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宜居性 n 美国主要集中在加州的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科罗拉多的丹佛,北卡的研究三 角,英国的研发大部分集聚在英格兰东南部,大约 60%在东南部。
生产与销售功能 n 生产功能在空间上较其他功能分散。影响生产功能的区位因素很多,如市场规模与潜 力、自然资源与劳动力成本等。 n 劳动力技能、基础设施水平、交通通讯设施、供应网络以及支持性的制度因素等是生 产功能重要的区位因素 n 跨国公司的市场营销功能在空间上是最为分散的,这些功能必须接近现实与潜在的消 费者。
强实力、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什么出现纺织服装业生产中心的全球转移?
的长波周期
• 目前,世界经济重心以每年 140km 的速度东移 贸易壁垒 – 管理壁垒
– 缺少扩张野心,没有意识到机会,缺乏相关知识经验等 – 政府的贸易壁垒:
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配额,补贴,许可,其他的限制 – 关税 – 配额 eg:1970 年代纺织品配额限制 – 出口限制 eg:高技术产品出口 – 歧视性政策 eg:许可标准、包装,原产地认证规定,健康安全规定
洲两大地区。非洲个别经济状况较好的经济体的汽车生产也不容小觑,例如南非。除日本外,亚
洲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韩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国。进入 21 世纪
后,亚洲发展中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尤为迅速。拉丁美洲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哥和
阿根廷三个国家。
从世界范围来看,四个发展中大国的产量增长最为引人注目。他们是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巴
当 代 人 口 迁 移 形 式 :永久性移民、客籍劳工和国际难民
戈 特 曼 ,世 界 六 大 都 市 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都市带、日本太平
洋沿岸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都市带、长三角都市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