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课件
——亚当·斯密
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不讲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 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 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 (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研究——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 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要作好坏的评价)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 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一切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 物品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最大可能产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区域,为社会的生产可能 性集合。 一种产品增产一个单位,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称 为边际转换率
★ 以上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者承认,上述 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 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 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 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 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 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 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 为大。
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微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假设条件:
➢ 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看不见的手=经济学
➢ 完全竞争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 萨伊定律指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
➢ 完全信息
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 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微观经济学》
教材
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籍
1.陈通,《宏微观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华夏
出版社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引 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内容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五、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六、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ຫໍສະໝຸດ 返回三、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内容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是对特定厂商、特 定家庭、个别价格、工资和收入、个别行业和特定商品的研 究。尽管微观经济学也考察一个社会的全部经济活动,但是分 析的基础仍然是单个经济决策者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 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 业水平进行分析。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 则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整体,而不是其中的树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又 名 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价格理论 大经济学、总体经济学、收入理论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完全理性、完全竞争、完全信息 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 以家庭、企业等经济个体为主
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主
返回
经济学的地位
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 之大都超过对它们的理解。事实上,世界总 是受这些思想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 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 家的奴隶。
——凯恩斯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选择
选择包括以下五个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 What 2.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 3.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4.何时生产?………… When 5.谁做决策?(制度)?——宏观经济学………… Who
A
0
15
B
1
14
C
2
12
D
3
9
E
4
5
F
5
0
大炮、轿车
A 15 B
12
C
9
D
6
E
3
01234
F 5
黄油、米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点上?
-----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充分利用。
15 A B
12
C
9
D
6
G
E
3 F
01234 5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点上?
----- 经济制度的变革。
15 A B
★ 生产可能性曲线通常凹向原点。 ★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 技术进步将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而技术进步对各种商品生产的不同
影响,决定改变以后的生产可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举例:大炮与黄油的生产
组合 黄油 大炮
方式 (万吨)(万门)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地位
(一)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稀缺性。
社会资源 是有限的
资源相对稀缺性
人们的欲望 是无限的
满足
生产产品
人们需要
经济学的定义
▪ 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五需求层次理论:基 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或情感的)需要、尊重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2
CH
9
D
6
E
3 F
01234 5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把一定量的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 品后,放弃该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为 这种商品的生产中使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举例: 一块土地(一年),用来种植粮食的收入为1500元,用来
种植棉花的收入为1200元,用来建高尔夫球场的收入为2000 元。那么这块土地用来建高尔夫球场的机会成本为多少?
▪ 资源的稀缺性
自由取用物品、经济物品
资源稀缺: 是个相对也是个绝对的概念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 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人的欲望(需要)是无限的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 》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