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复变函数
1 z z chz (e e ) 2
6、指数函数 7、对数函数
e e
z
xiy
e e e (cos y i sin y)
x iy x
ln z ln( z eiArgz ) ln | z | iArgz
1 sin z,cos z, shz, chz, e 具有周期性:
三角式运算:
Z1 Z2
=
1 (cos1 i sin 1 ) 2 (cos 2 i sin 2 )
1 = [cos(1 2 ) i sin(1 2 )] 2
指数式运算:
Z1 Z2
1 i ( e = 2
1
= 1 e
i1
/ 2
e i 2
1、复变函数定义: 若在复数平面上存在一个点集E,对于E的每一点(每一个z 值),按照一定的规律,有一个或多个复数值 与之相对应, 则称 为z 的函数--复变函数,z 称为 的宗量。定义域为E, f ( z ), z E. 记作 1 2 y 2、定义域及相关的概念: (1)定义域: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是满足 一定条件的点集,称为区域。
a (m,n为整数, 0 an , b1 bn 为复常数)
3、根式函数
F ( z) z a
(a为复常数)
4、三角函数
1 sin z (e iz e iz ) 2i
1 iz cos z (e e iz ) 2
5、双曲函数
1 z shz (e e z ) 2
并且彼此相差2π的整数倍。约定用argz表示其中满足条件 0≤Argz<2π
的一个特定值,称为主值。于是有:Argz=argz+2kπ。
零的辐角没有意义。
3、复数的三种表示
1) 代数式
2) 三角式
z=x+iy
|Z|=
x cos
y sin
tg 1 ( )
y x
z (cos i sin )
3、注意将解出的结果进行讨论,予以其物理思考的解释。
第一篇
复变函数论
第一章
重点内容
复变函数
1、复数的三种表示及其相互转换;
2、Cauchy-Riemann方程的应用;
3、解析函数实部或虚部的求解方法。
§1、1
的和
复数与复数运算
z=x+iy
1、复数: 一个复数可以表为某个实数x和某个纯虚数iy
x和y分别称为该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并记为Rez和Im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于复变函数部分,注意以下问题的学习: 1、注意对定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2、注意描述的数学内容与物理内容上的对应与联系。 二、对于数学物理方程部分,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考虑物理系统中涉及到的物理定理、定律 以及偏微分方程 ; 2、注意研究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的方法或能 够利用以、已有的常微分方程知识进行求解的方法;
解:
z
1 3i 3i (1 i ) 3i 3 i i i 1 i (1 i )(1 i ) 2
3 1 i 2 2
Z)
3 1 3 1 3 1 5 Re( z ) , Im( z ) , zz ( i )( i ) 2 2 2 2 2 2 2
推论
z e
n
n in
n
z n e
i
n
给定一个 z , z
n
2 有n个值,辐角相差 n
4)商
代数式运算:
Z1 Z2
= =
x1 iy1 x 2 iy 2
=
( x1 iy1 )(x2 iy 2 ) ( x2 iy 2 )(x 2 iy 2 )
x1 x2 y1 y2 x2 y1 x1 y2 i 2 2 2 2 x2 y2 x2 y2
4
i)
解:
2 i 1 2 i 1)sh(2 i ) (e 4 e 4 ) 4 2
1 [e 2 (cos i sin ) e 2 (cos i sin )] 2 4 4 4 4
1 2 2 2 2 [ e (1 i ) e (1 i )] 2 2 2
研究对象 研究物理问题中遇到的数学方程的求解方法
以及解这些方程需要的复变函数的基础知识。这些方程常常 是偏微分方程。
本教材包括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复变函数的微分、积分 复变函数 规律 复变函数的性质及变换
二阶一维偏微分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 二阶二、三维偏微分方 程 二阶常微分和变常微分 方程
y
x y=-3
所以1-y=4, 即y=-3的直线。
5、复平面与复数球的关系
(1) s位于平面上的坐标原点。 (2) 复平面上的有限远点与球面上 N以外的点一一对应。 (3) 复平面上的无限远点对应于球 面上北极点N。 (4) 无限远点的模为无限大,其辐 角无明确意义。 N
A
A
s
§1.2
复变函数
一、复变函数的定义与定义域:
3) 指数式 由欧拉公式 e cos i sin
i
z e
i
4、复数的运算 z1 x1 iy1 1)和: 几何意义
z2 x2 iy2
z z1 z2 ( x1 x2 ) i( y1 y2 )
y
y
z2
z
z1
z1
x
x
和的意义 2)差:
z
z2
差的意义
z1 x1 iy1
z2 x2 iy2
z z2 z1 ( x2 x1 ) i ( y2 y1 )
3)积:
代数式运算
z1 z2 ( x1 iy1 )(x2 iy2 ) x1 x2 ix1 y2 ix2 y1 y1 y2
三角运算 z1 z2 1 (cos 1 i sin 1 ) 2 (cos 2 i sin 2 )
E
x
外点
z0及其邻域均不属于点集E,则称z0点为点集E的外点。
(4)边界点与边界线: 边界点
z0点的每个邻域内,既有属于点集E的点,也 有不属于E的点。z0点称为该点集E的边界点。 y 边界线 边界点的全体。
(5)区域与闭区域: 区域 是宗量z在复数平面上的取值范围,且满足 (1)全由内点组成; (2)具有连通性 记作B。
例1 将 z 12 2i 化为三角表示和指数表示. 解:
z 12 2i
x 2 y 2 12 4 4
y 2 3 tg ( ) x 3 12
5 6
(在第三象限)
5 5 i sin ) 6 6
三角式: 指数式:
z 4(cos
数学物理方法
宋晋湘
惠州学院 电子科学系 物理教研室
QQ:5925289;email:jxsong@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起源与研究对象
起源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学科,必然要遇到许多
实际物理问题。可定量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就需要数学描述, 而在数学描述遇到的数学问题也是需解决的,这就派生出一 些数学方程,研究这些方程如何进行求解, 从而产生数学物 理方法这一课程 。
其中i称为虚数单位,i×i= -1。
y
2、复数的意义:
1)一个复数可以表示复平面上的一点。 2)一个复数对应复平面上的一个向量。 大小: z x 2 y 2 (向量长度)
( x, y )
x
方向:与x轴夹角 tg 1 ( ) (记作 Argz )
y x
θ称为复数z的辐角。一个复数的辐角可以取无穷多个值,
2)
(便于除法)
5)共轭:
复数
代数式表示 三角式表示 指数式表示 z = x + iy
z (cos i sin )
共轭复数
z * x iy
z* (cos i sin )
z* e i
z ei
z* = z
* 2
(同一表示)
zz z ( x 2 y 2 )
例4
计算 i 的数值
i
解:
i [e
i
i[ 2 n ] i 2
] e
2 n 2
(n 0,1,2....)
例5 求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1) |z+i|=2 (2) |z-2i|=|z+2| (3) Im(i+ Z ) =4
例5 求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1) |z+i|=2 (2) |z-2i|=|z+2| (3) Im(i+ Z ) =4 解: (1)|z+i|=2 即是 y
三、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一个复变函数对应两个二元实变函数
f ( z) u( x, y) iv( x, y)
1、函数的极限定理(证明略) 定理1 设 f ( z) u( x, y) iv( x, y), A u0 iv0 , z0 x0 iy0
z1
E
z2
x
(2)邻域: 以复数z0为圆心,任意小正实数ε为半径作一圆,圆内 所有点的集合,称z0的邻域。 注 (a)任意小的正数为半径该圆面积可以无穷小. (b)圆内所有点不包括圆周上的点. (c)对一点而言有无穷多个邻域. (3)内点与外点: 内点
Z0
y
z0
z0
Z0
若z0及其邻域属于点集E ;则称 z0点为点集E的内点。 内点的定义,不只是对于z0一点而言。
1 2 2 2 2 [ e (1 i) e (1 i)]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