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出洞安全施工方案

隧道出洞安全施工方案

XX隧道右洞出洞安全方案编制:复核:审核:审批: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1)第一节编制目的 (1)第二节编制依据 (1)(一)法律法规 (1)(二)部门规章 (1)(三)地方规章 (2)(四)项目管理规定和设计规范、图纸 (2)第三节编制原则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一节工程简介 (2)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 (3)(一)地形地貌 (3)(二)隧道地质条件 (3)第三节水文条件 (4)(一)地表水 (4)(二)地下水 (4)(三)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 (4)第四节气象特征 (4)第五节平纵线性情况 (4)第六节原地貌纵断面图 (5)第七节、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5)第三章施工技术方案 (7)第一节施工方案 (7)(一)施工总体规划 (7)(二)隧道出洞的工艺流程 (8)(三)洞顶截水沟施工及边、仰坡开挖与支护 (9)(四)三台阶七步法施工 (10)(五)监控量测 (13)(六)隧道临出洞段加强联系、警戒 (15)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 (15)第三节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15)第四章风险源辨识与控制 (17)第一节一般风险源辨识 (17)第二节较大及以上风险因子辨识 (18)(一)爆破材料管理不当 (18)(二)爆破施工管理不当 (18)(三)未监控量测 (18)(四)超前地质预报落实不到位 (18)(五)逃生管道和救生管道设置不到位 (18)第五章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8)第一节一般风险防护措施 (18)第二节较大及以上风险防护措施 (19)(一)爆破材料管理不当 (19)(二)爆破施工管理不当 (20)(三)未监控量测 (22)(四)超前地质预报落实不到位 (22)(五)逃生管道和救生管道设置不到位 (22)第六章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22)第一节安全组织机构 (22)第二节安全生产方针及管理目标 (23)(一)安全生产方针 (23)(二)安全管理制度 (24)(三)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25)(四)安全生产经费计划 (26)第七章应急预案 (26)第一节编制依据 (26)第二节编制目的 (26)第三节适用范围 (27)第四节工作原则 (27)第五节应急领导机构和职责 (27)(一)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 (27)(二)二分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 (28)第六节隧道灾害的预测及特点 (29)第七节报警和监控报告程序 (29)(一)事故控制与信息报告 (29)(二)事故分级与预警行动机制 (30)第八节灾害的预防措施. (30)第九节灾害的应急措施. (30)(一)应急物资: (30)(二)应急设备: (31)(三)应急队伍(编制、培训): (31)(四)急救治(药品、器具、设备): (31)(五)预防措施: (31)第十节保护措施程序 (33)第十一节信息发布 (33)第十二节培训宣传和演练 (33)(一)职工信息交流 (33)(二)培训 (33)(三)演习 (33)第十三节事故报告 (34)第十四节应急结束 (34)第十五节后期处置 (34)(一)善后处置 (34)(二)保险 (34)(三)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34)第十六节应急救援平面图 (35)XX隧道右洞出洞安全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目的为了规范XX隧道右洞施工安全管理行为,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员工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特制订本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节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24日修订实施)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4、《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5、《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年01月22日实施)6、《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年9月1日实施)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实施)(二)部门规章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指南》(2005年6月1日实施)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4、《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部长1号令)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1-2004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1 / 41(三)地方规章1、《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实施)2、《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2009年6月1日实施)3、《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1】81号)4、《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安全生产管理)》(鄂交质监【2011】102号)(四)项目管理规定和设计规范、图纸1、《现场施工调查所获取的相关资料》2、《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湖北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湖北利万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湖北利万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三节编制原则1、优先考虑施工安全、质量、环水保。

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确保无安全、质量、环水保事故发生。

2、在施工方案中,坚持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合理、按期优质、安全、高效、不留后患。

3、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简介XX隧道位于利川市谋道镇杨柳湾,是一座分离式的四车道隧道,采用受力好的三心圆曲墙式衬砌,洞身采用复合式衬砌,设计速度80km/h。

右幅隧道起讫里程桩号为YK36+704~YK38+191,长1487m,最大埋深181m。

右幅隧道出口洞门形式为倒削竹式,整个隧道采用风机向洞内送风,电光照明,围岩包括Ⅲ、Ⅳ、Ⅴ级。

2 / 41XX隧道为长隧道,右幅长度为1487m,其中Ⅲ级围岩730m,占49.2%,Ⅳ级围岩715m,占48.1%,Ⅴ级围岩42m,占2.7%。

表1 主要工程数量表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XX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山岭地形,隧道穿越区地面高程795m~943m,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呈尖棱状起伏。

隧道右幅出洞口所在位置为凹形坡,斜坡坡脚为55°,坡向为30°,位于半山坡。

出口外侧5m范围内的路基位于岩堆上,且上方均有部分高陡危岩,边坡高悬,对隧道安全出洞有一定的影响。

出洞前应对洞口处陡坡进行坡面防护。

右洞出口处仰拱低标高与下方通往白果坝的7#施工便道之间对应的垂直高度约14m,从右洞出洞里程(YK38+188)至便道之间的纵向长度最大处为2.3m,故无法修建可操作的施工平台,同时修筑施工便道的困难极大。

(二)隧道地质条件XX隧道隧址区位于马头场复向北东倾伏端,主要表现为单斜地层,岩层倾斜角较缓;未见断层穿过隧道地层。

隧址区表层局部覆盖为第四系残坡积块石夹粉质粘土(Q4dl+e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泥岩、长石砂岩。

3 / 41第三节水文条件(一)地表水隧道右洞出口所处位置区域范围内,无常年性地表水通过,地表水主要为冲沟水,流向河流。

(二)地下水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不甚发育,少量地下水主要以裂隙水和松散孔隙水为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雨,排泄方式主要为地表径流、蒸发以及通过裂隙泉水向河流或坡脚排泄等方式。

(三)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根据水样分析结果,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第四节气象特征项目位于谋道镇境内,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潮湿多雨。

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5.5℃,夏季7~8月平均气温23.3℃,冬季1月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5.4℃,极端无霜期为234天。

区内冬季有寒冻现象发生,以标高1000m以上的中山、高中山区较强,临时性冻土厚度一般30cm以内。

降水集中、降雨强度大是当地一大气候特点,12~2月为枯季,5~9月为雨季,尤以6~8月降水最多,约占全年的50%,期间连续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5~7天,长者可达半月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310mm,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66.9mm,局部可达324mm。

第五节平纵线性情况XX隧道出口位于左偏圆曲线上,右线位于半径为1330m圆曲线上,纵坡设计为-2.45%。

4 / 41第六节原地貌纵断面图图1 右洞出口纵断面图第七节、施工总体平面布置5 / 416 / 41 7#施工便道迎门寺隧道右线出口迎门寺隧道左线出口白果坝隧道右线进口白果坝隧道左线进口白果坝生活区白果坝初支拌合站白果坝钢筋加工厂图2 XX 隧道右洞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原则1、场地布置尽量少占耕地和良田;2、施工便道尽量沿主线布置,与既有的道路结合,减少干扰,经济实用为原则;3、遵守当地运输管理、公安、供电、电信、供水、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要求和规定;4、便于施工,有利于管理;5、工程完工后,移去、拆除和处理好临时工程与设施,并将临时工程所占用的区域进行清理或恢复。

第三章施工技术方案第一节施工方案(一)施工总体规划XX隧道右洞出洞施工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右洞出口处的地形及地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踏勘,主要是针对施工范围内存在的村民、住宅、电线、洞口附近的道路及其他设施的情况调查;由于施工造成,可能诱发的安全隐患问题;洞口周围地形的稳定情况及施工爆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原地貌失稳的可能性评估。

制定可行性的施工方案保证出洞安全,具体实施方案思路如下:1、在右洞隧道掌子面邻近出洞贯通面50m时,在洞顶距右洞出洞口100m的半径范围内作为警戒区,并在该区域边沿设警示带,安排值班哨所,派专职安全员轮流值班把守,哨所内值班人员应与隧道爆破指挥部保持联系网络通畅,以备多点控制,保证人机具的安全。

2、在邻近贯通面20m时,对洞口的危岩进行处理,对高悬的危岩若局部加固能达到安全稳定状态的可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加固;若加固无法保证岩体稳定则进行破解处理,破解应遵循以人工撬除为主,爆破为辅的处理原则,爆破采用弱爆破及预裂爆破相结合。

对洞顶存在较大风险的危岩、孤石应进行处理,处理原则仍以加固和爆破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对洞口以上仰坡进行防护施工,防护主要采取喷射C20砼、挂钢筋网及打设3m长的锚杆的结构形式,必要地段采取挂主动防护网进行防护。

4、正洞贯通方式为由进口向出口采用单向掘进方式贯通,贯通里程选择在YK38+188处,正洞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掘进直至贯通。

5、在隧道正洞爆破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员值班警戒力度,加强对右洞出口下方的7#便道范围内的人员和机械的交通管制。

爆破结束后仍应留人员在洞外观察洞口处的地貌稳定状态,若有安全隐患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对该范围内的人机具进行安全管制,保证区段内的安全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