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三大规律
787高的
207顶生
277矮的
3.14:1
2.84:1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孟德把F1代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而把F1不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通过F1自交,在F2群体中,既出现显性性状的 个体,又出现隐性性状的个体;这种现象称 为性状分离。 一对性状的分离现象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 F1表现显性性状,F2发生性状分离,显性与 隐性之比接近于3:1。
(六)、纯合体和杂合体
1)纯合体:体细胞中所含的两个基 因是相同的,这种个体叫纯合体, 纯合体只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 与亲代表现相同,不出现分离现象。 2)杂合体:体细胞中所含的两个基 因不相同,产生两种配子的个体叫 杂合体,自交后代在性状表现上出 现分离现象。
(七)、分离规律的验证
1、测交
5.萝卜块根有长形、圆形和椭圆形的,各 种类型的杂交产生以下结果: (1)长形×椭圆形一159长形,158椭圆 形; (2)椭圆形×圆形一203椭圆形,199圆 形; (3)长形×圆形一 176椭圆形; (4)椭圆形×椭圆形一121长形:242椭 圆形:119圆形。 试根据上述结果综合考虑,确定萝卜长 形,圆形和椭圆形的显隐性关系。
用双亲之一与 杂种一代杂交 叫回交
用双亲中的隐性亲 本与杂种一代杂交 叫测交
测交法验证分离规律原理
测交法验证分离规律
2、自交法
F2自交验证分离规律
(八)、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称为基因位点。 2)遗传学上把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 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示意图
从统计分析看,是完全符合的。
(二)、独立分配规律的解释 1、独立分配基本要点 不同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因 子在遗传过程中,这一对因子 与另一对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 子中去。
Y和y分别代表子叶黄色和绿色的一对基 因。 R和r分别代表圆粒和皱粒的一对基 因。 黄色圆粒种子亲本基因型YYRR 绿色皱粒种子亲本基因型为yyrr 用棋盘方格图解表示相对基因的行为。
紫 茉 莉
紫 茉 莉
不 完 全 显 性
2)共显性:是指双亲性状 同时在个体上表现出来。
人类MN血型的遗传
3)显隐性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生物性状的发育决定于基因型,一 般情况下,性状表现不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但生物是不能脱离环境而 生存的,有时性状的表现受到环境 条件的影响而表现不同。
金 鱼 草
3、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 产生相同的影响,称为重叠作用。
荠菜果形的遗传: 常见果形为三角形蒴果,极少数为卵形蒴果。 P 三角形T1T1T2T2× 卵形t1t1t2t2 ↓ F1 三角形T1t1T2t2 ↓ F2 15三角形(9T1_T2_ +3T1_t2t2 + 3t1t1T2_) :1(1卵形 t1t1t2t2 )
香豌豆花色遗传中有两种白花品种,杂交F1代开紫花, F2代分离出9/16紫花和7/16白花。如下图分析 P 白花CCpp×CCPP白花 ↓ F1 紫花CcPp ↓ F2 9紫花(C_P_):7白花(3C_pp+3ccP_+1ccpp) 属于二对独立基因的互补作用 F1和F2的紫花植株和它们的野生祖先的花色相同。 返祖遗传:在杂种后代重现祖先的某些性状。
4)雌雄配子受精结合形成的合子(受精卵) 中,含有C和c一对基因,所以体细胞中的 遗传基因又恢复成对。 5)C和c基因虽同处于一个细胞中,但彼此 不融合而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当杂种一代 形成配子时,C和c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 入配子,形成C和c两类配子,且数目相等, 雌雄配子自由结合,产生数目相等的四种 合子:CC Cc Cc cc。由于显性基因的 作用,CC,Cc开红花,只有cc开白花, 比例为3:1。
作业 1.已知豌豆的红花(C)是白花(c)的显性, 试写出下列杂交子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1)CC×cc (2)Cc×cc (3)Cc×Cc 2.在番茄中红果(R)是黄果(r)的显性,试 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写出亲本的基 因型。如有几种可能时,只写出其中一种。 (1)红果×红果一 子代3红果:1黄果; (2)红果×红果— 子代全为红果; (3)红果×黄果— 子代全为红果; (4)红果×黄果一 子代1红果:1黄果。
报春花眼大 小的遗传
百合花瓣上的斑点遗传
(三)、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用遗传因子来解释(基因) 1)生物的相对性状是由相对的基因所控制。 红花性状由红花基因C控制,白花性状由 白花基因c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其中一 个来自雌配子,另一个别类自雄配子。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结果每一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二、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 离规律基础上,孟德尔继续研 究两对和多对因子杂交的遗传 规律,提出独立分配规律,也 称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F1
F2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 黄色、圆粒 ↓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 绿色、圆粒 : 绿色、皱粒 总数
9A-R-:3A-rr:3aaR-:1aarr
如在F3希望获得10个稳定遗传的有芒、抗病 (aaRR)株系,那么可以预计,在F2至少要选
择30株以上无芒、抗病的植株,供F3株系鉴定
(七)、基因互作
1、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纯合 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 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 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 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发生 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红 花 圆 粒
种 子 性 状
子 叶 颜 色
黄色×绿色
黄 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豆 荚 形 状
饱满×不饱满
饱 满
82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未 熟 豆 荚 色 绿色×黄
绿 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32:1
花 着 生 位 置 腋生×顶生
植 株 高 度 高的×矮的
腋 生
高 的
651腋生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2 n 2
3:1
2 (3:1) n (3:1)
(六)、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1、通过杂交造成基因重组,引 起生物丰富的变异类型,有 利于生物进化 2、在杂交育种中有目的的组合 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预测 后代中优良性状组合的比例
P F1 F2
无芒抗病 × 有芒感病 AARR aarr AaRr
用 遗 传 因 子 来 解 释 分 离 规 律
(四)、分离定律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成对 的因子在一起彼此不会发生影响而形成 配子,形成配子时各自分离,这些配子 在遗传上都是纯合的。 2、杂种所产生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各 种不同配子的结合又有着相同的机会。
(五)、表现型和基因型
1)表现型:是生物个体所表现的各 种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等,是可以直接观察到或借助于其 他手段加以识认的。 2)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遗传组 成,是决定表现型的遗传基础。
对互补作用的解释
2、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 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 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南瓜果形遗传: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 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 P 圆球形AAbb×圆球形aaBB ↓ F1 扁盘形AaBb ↓ F2 9扁盘形(A_B_):6圆球形 (3A_bb+3aaB_ ):1长圆形(aabb)
同时出现两种性状的概率: 黄子叶、圆粒=3/4×3/4=9/16 黄子叶、皱粒=3/4×1/4=3/16 黄子叶、圆粒=1/4×3/4=3/16 绿子叶、皱粒=1/4×1/4=1/16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黄子叶3/4:绿子叶1/4 × 圆种子3/4:皱种子1/4
黄圆9/16:黄皱3/16:绿、圆3/16:绿、皱1/16
等 位 基 因 分 离 事 例
(九)、显隐性关系及其与环境 的影响
1)完全显性:表现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 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表现显性 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 全一样。 不完全显性:F1性状表现介于显隐 性亲本之间,或稍偏向于显性亲本的显 性表现。F2将分离为三种基因型和三 种表现型.
金鱼草花型花色受基因控制,但基因表达与外界光、 温度、细胞PH、金属元素等有关。
某种羊角的遗传
(十)、分离规律实现的条件
1. F1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两 种配子具有同样的生活力。 2.受精时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之间有 同等结合的机会。 3.F2代中三种基因组合的个体具有同等的 存活率。 4.完全显性。只有在显性完全时,F2方能 出现两种表现型。 5.要有足够大的群体,群体越大,分离比例 越接近于3:1。
P YYRRCC × yyrrcc
F1
YyRrCc
F2
27:9:9:9:3:3:3:1
64组合、8表型、27基因型
2、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杂合基 F2表型 F1配子 F2基因 F2纯合 因对数
(完全显性)
F2表型 比例
种类
型
基因型
1 2 n
2
2 2 ……… n 2
2
2 2 n 2
3
2 3 n 3
3. 已知小麦的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 今以有芒植株为母本与一无芒植株为父本 杂交,F1代中出现12个无芒植株,13个 有芒植株,试解释此种现象。 4.紫茉莉红花基因(R)是白花基因(r)的不 完全显性,中间型表现为粉红花。试写出 下列杂交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 型种类和比例。 (1)RRx rr (2)Rr×rr (3)Rr×RR (4)Rr×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