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茯苓膏保肝利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增强免疫力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性味归经【性味】甘、淡,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大阴,足大阳、少阳经。
”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④《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 功效主治【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1]【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药用配伍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用药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1]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
恶白敛。
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
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1.1.将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1.2.给犬静脉注射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
1.3.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质酮的作用。
2.抗菌作用: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
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
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
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88%。
临床应用⑴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⑵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⑶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⑷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⑸抗癌。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经方典方⑴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
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伤寒论》五苓散)⑵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
稀米饮调服之。
(《儒门事亲》)⑶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
加生姜汁煎。
(《不知医必要》茯苓汤)⑷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⑸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⑹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⑺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
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
(《百一选方》)⑻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
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
(《原病式》茯苓汤)⑼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⑽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
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
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局方》威喜丸)⑾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
米汤调下,日二服。
(《仁斋直指方》)⑿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
(《证治要诀》)⒀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
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
每温汤下五十丸。
(《德生堂经验方》)⒁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纲目》茯苓酒)⒂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补缺肘后方》) 名方验方茯苓含茯苓多糖、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
具有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
现代临床显示,茯苓多糖、茯苓多糖复合物(U-P)、经甲基茯苓多糖和茯苓次聚糖对实验动物的多种癌瘤有抑制和杀伤活性。
对S180、EAC、腹水型瘤株的抑制作用与口服5-FU类似,且抑制作用与剂量相关,但毒性较低。
⑴败毒抗癌①癌瘤积毒、肺癌。
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
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
②胃癌。
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日1剂。
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
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
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
③肝癌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水煎2次分服。
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
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
④淋巴肉瘤。
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
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
⑤宫颈癌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水煎服。
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
⑥子宫肌瘤。
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⑦白血病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水煎服。
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⑧溃疡性黑色素瘤。
茯苓、雄黄矾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同时内服银花、连翘各50克的水煎液(《抗癌植物及其验方》)⑵利水化饮①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
⑶健脾安神①脾虚不化。
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②心神失养。
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为酸枣仁汤。
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食疗保健茯苓粥(图7)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
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茯苓还用作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
有的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
在温度较大的地区和场所,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
1、茯苓饼:茯苓200g,人参10g,面粉800g。
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g的饼子若干,烙熟。
每次食1个。
源于《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原方称“丹”,实为点心)。
本方用茯苓、人参补气益脾,以人参延缓衰老。
用于补虚,抗衰延年。
2、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