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村环境保护ppt课件.ppt
农村环境保护ppt课件.ppt
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职责,也是农村群众的职责。
第一章 绪论
本章的问题: 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农业环境? 2、农业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如何? 3、我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第一节 农村农业与环境
一、环境概述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 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 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 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
3、土地资源环境
土地即地球陆地的表面部分,它是人类生
活和生产的主要空间场所。土地是由气候、地 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共同作 用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 产物。土地资源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 具有一切农业自然资源的属性,是人类社会最 基本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
我国耕地仅占世界耕地资源总量的7%,但 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
农村环境保护
——童旭雷
课程简介
本课程共十章 内容:知识点(抽象枯燥)、形式(相对滞
后)。 要求:平时作业、兴趣小组讨论、自学、卷面
考试 授课安排:本学期共4次课,根据考试大纲,
围绕知识要点,适当插入环保热点讨论。
意义(为什么要学)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
(2)村落环境 村落是由十几个或几十个或者更多的农户集中分
布的场所,是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
村落的类型多种多样,现代化程染和生活污染,而 且也包括一些新类型的污染,如噪声、汽车尾气、企 业的“三废”排放。
要发展生态村和生态农场。
(3)城镇环境 城镇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
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乡镇、县城或县级市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 具有城市化或半城市化的城镇环境。
城镇环境具现代化的一般性特点,同时 也存在各自的环境问题。
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夜空、夏天的室外 气温)(P6)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灯芯桥的改造、长江 洪灾、地面下沉等)(P7)
院落环境: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 与其联系在一起的自留地、场院组成的基本环 境单元。典型的院落环境的主要功能建筑由居 室、畜禽舍、猪舍、厕所和仓室等组成。
生态户:集居所、生产、资源利用和环 境保护为一体。如农家鸡—猪—沼气—作物生 产的良性循环生产模式。
庭院建设:农户在庭园布局和种植方式上, 充分运用立体化的特点(P5)
2、水体环境
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 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积聚体。在环境学中,水 体不仅包括水本身,还包括了水中的悬浮物、 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底质(泥)和水生生物等。
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淡水资源有限。缺水问题:南水北调、旱 灾等
水体环境的污染。污染物分为有机物污染 物(如化工业、农药施用、石油、造纸、治金 等)、无机物污染物(如重金属汞、铅、砷等)
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灭绝、变异、迁移 如老虎岭)(P7)
三、农村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受制于农业环境的优 劣。
农业生产与农业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 的关系,二者之间构成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 统,并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良好的 循环过程。当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会影 响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平衡和物质、能 量的转化。
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从赤道带、 热带、亚热带、暖稳带、温带直到寒带,有湿 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个气候区,组合 成农、林、牧、副和渔业的分布。
土地资源数量正在不断减少、质量下降。 P4 (1)土地沙化 (2)水土流失 (3)土地盐碱化 (4)土壤污染问题
4、聚落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和活动场所的周围环境,是与
二、农业环境及其组成
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 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 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组成要素有:大气环境、 水体环境、土地资源环境、聚落环境。
农业环境也可以由农业的自然环境和农业 的社会环境两部分组成。并以农业的自然环境 为主。
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
传统的聚落环境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已不再是社会 环境内容,而是不断溶入新的生命与内涵。
聚落环境是人口集中也是各种畜禽集中的主要场所, 如果管理不善,会造成环境污染。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 环境、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等。
(1)院落环境、生态户和庭院建设
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
容 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背景形势(不得不学):农村环境污染与经 济发展的矛盾体
1、农产品(食品提供):肉、蛋、鱼、菜、毛蛤 2、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碰到的必然课题(产业、
城建规划) 3、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4、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从事农村工作的广大
广义的环境概念: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 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大气圈)所组成 的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狭义的环境概念: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 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对环境的内涵作如下定义:大气、水、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植物、名 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 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 也涉及部分社会环境。
学者买永彬等(1994)对农业环境的定义: 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 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环境,包括广 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
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学特性。
大气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 风速、气压和降水,这一切均由太阳辐射这一 原动力引起。化学特性则主要为空气的化学组 成:大气对流层中氮、氧、氢3种气体占99.96 %,二氧化碳约占0.03%,还有一些微量杂质 及含量变化较大的水汽。大气环境的生物学特 性主要是指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