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1 科学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 (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 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 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 好吗?
2、生回答。
(好!)
(二)自主学习, 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 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P><P>
- 1 -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 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 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 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 请各组选一位代表, 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 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 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 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 下课后, 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 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1. 2 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 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认识科学是什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 自带各种玩具。
三. 教学过程:
( 一) 导课:
今天, 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 二) 自主学习:
1. 讲科学家的故事:
(1) 同学们相互讲;
(2) 学生阅读P5 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 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 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
, 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较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 学生比较并记录;
(2) 学生相互交流;
3. 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 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 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 学生分组研究;
(3) 汇报交流;
(4) 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 看P6 上的一幅图, 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 学生观察研究;
(2) 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 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2. 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
第二单元
2、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 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 要珍爱生命。
二、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
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 一)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 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 二) 、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
(可以用文字形式, 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
4、全体汇报、交流。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板书:
附表:
名称蚱蜢蚯蚓⋯⋯
地点草丛泥土⋯⋯
发现
2 、2 校园里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 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 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 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处。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 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 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 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到认识植物的乐趣, 感受到植物的美, 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 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二、教学准备: 各种盆栽植物、植物挂图、植物卡。
三、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