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名句默写各地精选练习一附答案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对此也有非议,如苏洵就在《六国论》一文中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3.在《过秦论》一文中,文章开头写秦孝公凭借天险窥视周王室权力,除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外,还用“,”表达了其野心。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苏洵在《六国论》中以“,”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3.在《过秦论》中,写出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废先王之道”,焚书坑儒,并收缴了天下的兵器铸成金属人像的目的分别是“”和“”。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来委婉地劝诫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六国论》中“,”两句描写了开疆拓土的诸侯的后代,轻易地把前辈辛勤创有的国土随便割让给秦国。
3.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过秦论》中“,”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苏洵《六国论》中用“,”两句来比喻六国割地给秦的行为,认为此行为并不明智,不能满足秦国的贪欲。
3.《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2.在《六国论》一文中,“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照应开头的“,”,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弊在赂秦”的论点。
3.在《过秦论》中,最能直接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们起来反抗的一句是“”;指出秦的过失及灭亡的原因在于“”。
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在《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大量运用对比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
”6.《六国论》中“,”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描写诸侯国奉献土地只能激起秦国的更大的侵略野心。
6.《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的“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与杜牧《阿房宫赋》一文中的“,”两句都意在劝谏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2.《过秦论》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3.《六国论》中用“”概括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最终灭亡的原因;作者通过六国灭亡而对当权者提出正告的话语“”。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句子是:“,。
”2.《过秦论》中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与下文的因“,”而被天下人耻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3.《六国论》中,作者做出大胆假设,如果六国做到“,”,且合力向西进军,那么秦国就不得安宁。
九、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2.在《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抵抗秦国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3.秦始皇统治时期,为了蒙蔽百姓、巩固统治而焚书坑儒。
在《过秦论》一文中,体现这个举措和目的的句子是“,”。
十、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走廊回环曲折、房檐高高翘起的两句是“,”。
2.苏洵《六国论》中“,”两句,写出了燕赵孤立无援的处境,也论证了作者“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
3.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除了用“皆明智而忠信”外,还用“,”对“战国四公子”做了高度评价。
十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
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2.在《过秦论》一文中,作者除了用“振长策而御宇内”外,紧接着还用“,”这两句表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不可阻挡之势。
3.《琵琶行》中“?”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写出了诗人被贬所在地的偏僻与荒凉。
十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把桥比喻为横卧在河面上的长龙,使静态的桥有了动态之美。
2.在《过秦论》一文中,用“,”两句写出陈涉起义队伍所持武器装备和六国相比极其简陋。
3.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的打击,以“,”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十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表现阿房宫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
2.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写秦国凭借“区区之地”,却能“,”,统治天下一百多年。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时的情形,以“,”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
十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两句写秦宫中的妃嫔媵嫱每日梳洗打扮,使得河水都泛起了油脂。
2.在《过秦论》一文中,作者用“,”两句写出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其简陋。
3.白居易《琵琶行》诗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十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两句,表达音乐间歇时给人带来的深切感受,余音袅袅,令人拍案叫绝。
3.《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从山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慨叹不已,因而又进一步提出“”。
十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精练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的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两句写出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两句诗来摹写琵琶女交错拨动大弦和小弦时发出的圆润之声。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照应前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十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一文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毛泽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一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云”的形象描写出宫女众多的景象。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人生路上要尽力而为,即使不能成功也无悔。
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即表达了这个道理。
一、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二、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暴霜露,斩荆棘 3.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三、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四、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五、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非兵不利,战不善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六、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七、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八、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九、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十.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3.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十一、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2.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十二、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2.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十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十四、1.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十五、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十六、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十七、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十八、1.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