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3-7136(2011)01-0040-04收稿日期:2010-02-13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阅读与阅读引导郭玲玲(四川省图书馆,四川成都 610016)摘 要: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现阶段的阅读现象,浅析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以及影响读者阅读心理的因素,进而提出阅读引导工作要从青少年做起,同时做好社会阅读工作。
关键词:阅读现象;阅读心理;社会阅读;图书馆工作中图分类号:G 252 17 文献标识码:A阅读是人与社会联系的主要途径,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阅读能力已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现代信息都是要通过阅读来获取的,因此,任何人都离不开阅读。
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个人来说通过阅读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充实自己、愉悦身心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而言阅读则是传播知识、传承民族文化,文明演进的重要手段。
同时阅读也是图书馆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阅读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现阶段网络给图书馆阅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阅读,从客观上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也体现了图书馆的价值。
而引导和辅导民众阅读便成为了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对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进行分析、探讨,寻找出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可以找出引导阅读的最佳方案,对于引导、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心理学上对阅读的认识1.1 阅读心理对于阅读心理的认知,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和心理现象。
它是通过对文献上的文字、信息或符号,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进行的感知,并通过这一感知对文献中所包含的知识及信息进行汲取。
因此,读者的阅读意向活动都是受其先天特性和社会条件影响的,个人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情绪均带有较多的个人心理色彩和特殊的阅读心理需求。
1.2 阅读动机动机是促进个体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原因,是 行为发生于改变的内在动力,情绪则是动机满足与否所带来的行为反应。
。
阅读的意向活动即是推动读者阅读的一种内部动力,它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效果,因此,阅读动机也就是阅读的目的。
402阅读现象无论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求证索源、释疑解惑,还是消闲遣兴、养性怡情,阅读都能够丰富生命的体验,带来生命的充实与愉悦。
然而,并非是每一个人都热爱阅读,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
2.1主动阅读在现代社会里,倘若探究引起人们阅读心理的动机和原因,无非是主观上想要达到某一种目的,而阅读正是能够达到该种目的,最为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因而,主动阅读是满足人们知识需求的重要方式。
选择主动阅读作为达到目的的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2.1.1为了拓展知识启迪智力阅读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早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扩展新概念、训练独立思考、判断、推理能力的一种途径。
为此,人们为了提高、拓展自身的知识,启迪智力而主动阅读。
纵观当前国内外的许多成功人士,尽管他们有的只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但当你在跟这些人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一直在通过一种共有的方式接受新信息,那就是一直在主动的、不断的、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来汲取知识和经验,而这种方式也一直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着强有力的知识保障和智力支持。
牛顿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今天的巨人正是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料,若想要站上去,最佳的途径无疑是主动阅读。
可见主动阅读一直都是为成功人士提供着强有力的知识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方案。
国内外的众多的成功人士,无疑都是主动阅读的受益者。
2.1.2为了应对考试需求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摒弃我们实施了几千年的 应试教育 。
因而,扩展知识面、补充新知识的需求变得尤为突出。
通过阅读来延伸扩大、佐证补充、质疑求新、提升拓展课堂知识,从更高更新的层面获得知识便成为其最佳选择。
为此,青少年出于自身学习知识、打基础、升学考试,提高文化素质的动机;成年人出于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文化考核、职务晋升、职称晋级、业务考核、知识竞赛等的目的主动阅读,这已然成为一种新的风尚,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崇。
2.2被动阅读对于还没养成阅读习惯的青少年来说,往往会有被动阅读的压力,尽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笼罩,考试压力仍像一柄沉重的利剑高悬在师生头上,教学活动无论如何改革创新,始终无法回避考试竞争的严酷现实。
在这种尴尬情势下,怎敢忽视应考的现实功利?于是,阅读变成了一种形式,特别是出于应试的目的阅读的青少年,阅读时犹如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消极阅读,视阅读为畏途,结果是越来越厌恶、畏惧阅读。
对于家长、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不愿朗读,不肯深读,不会品读,每每浅尝辄止,粗知皮毛,不问就里,甚至敷衍应付,少有精细研读。
阅读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压力与负担。
2.2.1国家建设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理念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家乐如雨后春笋;集团式的大棚科技农作物生产等新事物不断出现。
面对资本运作、经营管理、工农业新技术等等繁复的问题,对于正在转变角色的人们有隔行如隔山的烦恼,加之自身文化的限制,以及阅读知识、阅读方法的欠缺,不能有效快捷阅读,不能有效地利用图书馆阅读新知识,或周围缺少如图书馆等类的机构,没有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却又不得不用阅读来适应角色的转变、社会的发展,被动阅读的压力、不知所措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效果和阅读需求。
3阅读引导所谓阅读引导,就是在了解和研究读者需要的基础上,对其阅读目的、内容和方法给予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
阅读引导对于读者获取文献,掌握和理解文献内容,进而利用文献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料、现代信息最大的知识集41散地,开展对读者的阅读引导和辅导工作义不容辞。
3.1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3.1.1从青少年抓起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
作家肖复兴说: 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的家长带孩子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达到。
引导孩子热爱阅读,教会孩子读书是我们图书馆人的责任之一。
3.1.2阅读引导与快乐阅读作为图书馆人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读者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孩子心底里还是喜欢阅读的,而造成目前中国孩子阅读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应试教育 下,孩子们自由阅读的时间太少以及找不到感兴趣的书。
有许多人去过图书馆,也在图书馆阅读过,并且大多数人也认为阅读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但也表示,书籍的来源主要是购买,住家附近图书馆数量少,特别是乡镇更难享受图书馆服务,加之书的价格不断上涨,所以阅读相应也受到很大的局限。
3.1.3阅读教育要从孩子做起对于阅读,在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其实对每个年级的阅读目标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课堂的延伸和拓展,特别是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 新课标 更是做出了如下要求: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发挥想像能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由此看来阅读从少儿抓起之风已悄然形成,并将重点聚焦于 喜欢 和 能读 上。
在现阶段应试教育不能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引导阅读变得尤为重要,把他们请到图书馆来引导他们阅读,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结合 喜欢 和 能读 ,有目的地教给他们有关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阅读环境的建设,扩大完善图书馆的建设和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阅读优势,大力开展阅读引导服务和功能。
3.1.4引导青少年爱上阅读引导青少年爱上读书首先要给青少年营造读书的环境气氛。
图书馆的环境和设施,应该符合和适应各类读者的需求,使其在赏心悦目的环境里享受阅读。
图书馆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青少年的图书,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来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如: (1)推荐故事书是最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阅读的方式之一。
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让他们感受阅读的神奇,是培养少儿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
(2)采用留疑问激情趣的形式调动读书的欲望。
在阅读时,可以设置一些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读书的冲动。
(3)指导少儿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和手段,使他们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还可以引导其对不同体裁的阅读刊物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
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4)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阅读内容,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他们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形象,从而让他们有阅读的冲动,诱导他们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
(5)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阅读、背诵;通过办板报开辟阅读天地,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荐优秀书目。
这样当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
(6)随着他们对阅42读的深入,可以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有选择地阅读,学会查找相关资料的技能。
青少年阅读辅导工作,既要 授之以鱼 ,更要 授之以渔 。
他们一旦掌握了阅读技能,就会触类旁通地解决许多问题。
这样青少年便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他们的实践能力,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他们就会爱上书籍,从而就会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4社会阅读与图书馆温家宝总理曾在 世界读书日 这一天,亲临国家图书馆和读者、专家座谈,提出 一个不读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
为构建一个书香社会,作为开展社会教育最全面的图书馆,应该围绕着社会教育开展一系列活动,全力当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4.1全民社会阅读全民社会阅读,就是指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鼓励国民借助图书馆这一阅读平台积极阅读。
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它是一种阅读理念的创新。
中国图书馆学会曾以研究图书馆与阅读文化、研究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以 爱读书,读好书 为宗旨,全面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全力建设书香阅读社会,让全民阅读活动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