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茯砖茶简介【茯砖茶的由来】自古泾阳不植茶,唯有泾阳出名茶。
据考,自汉朝张赛出塞打通了古丝绸之路开始,泾阳就是用川茶、湖茶销向西北牧区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集散地和中转站。
茶叶主要是黑毛茶,古代交通不便,茶道主要靠马驮船载。
历史上的南茶北运都是制成竹篾篓大包(为散茶,每包90公斤)长途运输,常有松包和散包现象发生。
据考:约在北宋神宗熙宁年时前后,一泾阳籍茶商船运茶到泾,给茶叶洒水变小包入库;另有说法是茶到泾河码头,卸船时,有一些篾篓大包茶掉入河中,捞起运回县城作坊,晾晒渥堆后,打成小包入库。
当时不知何故没及时运走,数月准备起运时打包检查,发现茶叶颜色变黑,叶片出现许多星状黄色斑点,以为“霉变”,但并无霉味,抓把泡汤尝试,发现茶汤橙黄,汤味醇厚平顺,喝后舌根有点甜,气味夹杂着一种茯苓草药香。
当时不好定论,就按霉变茶贱卖到兰州。
第二年,泾阳茶商运茶到兰州,牧民说去年的茶好喝。
后来泾阳茶商就回忆去年茶叶发变的过程,摸索制作,就形成泾阳独有的茯砖茶。
因而史上就有“边民不怕霉”的说法。
茯砖茶是泾阳人首创发明的。
茯砖茶因出品于陕西泾阳,古称“泾阳砖”;因其效用类似土茯苓,故美称“茯茶”。
从汉朝起泾阳成为南茶西运;加工转运的集散地,闻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至民国时期。
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
“引茶”南运到泾阳,加工筑制成砖。
然后,西运销往西北少数名族地区及中西亚各国。
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阳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约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逃至西安,安吴有名的大财东,安吴寡妇赶到西安拜见,当时所带土特产中就有泾阳茯砖茶,因语音关系,慈禧误听是“福茶”,福气之茶,后来就有“福茶”之说。
明清至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因销往西北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过泾茶叶量不断增大,所以茶叶的运输问题凸显。
为了缩小体积增加运输量,茶商在黑毛茶运抵泾阳后进行改装、改制,用手工筑制成块状,因像砖块故称“砖茶”。
后发现砖体内生长有“金花”,同散茯茶一样,故又称“茯砖茶”,后定名为“泾阳茯砖茶”。
1921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称茯砖茶为革命时期的“安国茶也”。
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变迁1、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地位泾阳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
茶叶主要是黑毛茶。
历史上中国沿古丝绸之路外销的货物主要有三大类,丝绸、瓷器、茶叶。
茶叶正是以泾阳茯砖茶为主。
因而,泾阳茯砖茶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泾阳茯砖茶适合:在缺少蔬菜水果的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
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以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
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生命之茶”之说。
中国历代朝廷正是看到了这点,将茶叶贸易作为“安边”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宋代已经有“以茶治边”的政策。
《宋会要・食货》指公:“袒宗设互市之法,本以羁摩远人”。
此举增加了边民的收入,藉以维护边境的安宁。
2、泾阳对泾阳茯砖茶发展的历史作用第一,泾阳是周秦汉唐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中心;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秦时开浚的郑国渠。
渠口位于泾阳境内的泾河上,引泾水灌溉沃野,物产丰裕、商贾云集、商贸繁荣。
第二,秦汉唐的都城所在古咸阳、古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泾阳正处于这个中心区域。
交通便利,信息通畅。
自古因秦岭天堑阻隔,陆路难行,南北货运主要靠水路运输,泾河下游水面宽阔,加之县境内上游有郑国渠首,船运只能到泾阳码头。
第三,泾阳又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恰处于南北地区的中间地带,也就成了东西南北货运的必经之地。
第四、过往茶到泾阳后必须转水路为陆路。
为方便运输,就必须在泾阳另行加工,压缩体积。
第五、宋代以后历代多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多设有茶马司,专门经营用茶来换西北少数名族的马匹。
朝廷行为也会是促成泾阳发展成为南来西运茶叶、物资集枢纽的一大因素。
3、南茶来泾的主要路线:四川-汉中-宝鸡-咸阳-泾阳重庆-汉中-周至-咸阳-泾阳湖南-汉口-襄樊-潼关-泾阳湖南-襄樊-潼关-泾阳湖南-安乡-宜昌-重庆-汉口-宝鸡-泾阳(下附南茶来泾线路地图一张)4、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变迁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
可见当时泾阳县城及周边,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泾阳县城设有四大商号:天泰通、天泰运、天泰全、天泰店,集经营加工于一体,远近闻名,泾阳茯砖茶供不应求。
这一时期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
《泾阳县志》载:“清雍正年间,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
泾阳当时因茶叶带动兴起的毛皮加工业历史悠久,在全国颇有名气。
乾隆年间是西北最大毛皮加工集散地。
泾阳是兰州水菸最大加工销售市场。
泾阳是当年声望最大的硝烟产业所在地。
泾阳是中药材的集散转运枢纽。
泾阳是当年的西北棉库。
泾阳县城中现在还存有骆驼巷、堆垛场、四茗楼巷、粮集路等,就是当年传留下来的,见证了泾阳茯砖茶辉煌的历史。
民国后期,泾阳茯砖茶加工生产每况愈下,加之陇海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东西物资的运输条件,茶叶逐渐转向由产地直接加工生产外运,过泾茶叶锐减,产量下降。
解放之初,泾阳县成立了人民茯茶厂,生产茯砖茶,起初茶厂经营不错,后因原料全靠外进,国家计划经济限制较多,加之中央政府要求把茶叶的加工生产转移到茶产地。
湖南安化引进泾阳茯砖茶生产技术于1953年试制成功,黑毛茶在泾阳的生产成本较安化高,生产逐渐减少,至1958年后停产。
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泾阳县试图恢复泾阳茯砖茶生产,成立机构,在县拖拉机修造厂利用场地开展试制生产。
先用湖茶,后用陕南紫阳一带陕青秋老叶试制获得成功。
发花均匀、量大,茶色、茶质、茶味均属上乘。
销往西北各省,牧民群众均接受、认可。
茶厂当时是集体企业,因缺乏资金,加上管理不善,后倒闭。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决策层决定把茶叶的加工制作转移到茶产地去,当时只考虑降低生产成本,未考虑水质和气候环境,可以说是不科学的。
湖南安化20世纪40年代引进了泾阳技术,50年代才算有了发花,还是采用了一种喷花接种技术,茶品发花情况散而少,至今还达不到泾阳原先的发花水平。
口感、滋味、质量也与泾阳产的茯砖茶有差异。
如今,在振兴泾阳经济的进程中,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组织发掘、恢复这一地方特产,使最具泾阳文化历史遗产的“泾阳茯砖茶”又被重新请回到泾阳,掸掉历史的尘埃,展示独尊的笑颜,再次回到中国1000多种茶品中它应享受的位臵。
事实再次证明: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和替代的!泾阳茯砖茶的功效一、泾阳茯砖茶的特点南茶在泾阳加工制作二次发酵过程中,茶品中生长繁殖了一种有益菌,俗称“金花”。
现代生物学上定名为“冠突散囊菌”。
属于真菌类,子囊菌科,曲霉菌。
这是一种有益的酵素类菌,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以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成单糖。
冠突散囊菌能抑制人体内的病毒,并能有效阻断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由于“金花”在茶品中的含量与茶叶滋味、香气有关,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因而消费者历来根据茯砖茶中的金花的质量和数量来判断茯砖茶品质的优略。
所以就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的说法。
因为泾阳独有的水质、气候、技术适合这种菌的生长繁殖。
自古便有茯砖茶制做“三不离”之说。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原茶的风味和品质。
泾阳茯砖茶属黑茶之一,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泡饮时汤红而不浊,因此有诗云“慰平生兮吾将醉,一饮红汤似神仙”之说。
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弥香悠远,留下了旷世的传奇和韵味悠长的惊叹。
二、泾阳茯砖茶的保健功效泾阳茯砖茶的保健功效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膳食营养茯砖茶营养成分丰富,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质,对主食肉、奶酪,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的西北地区居民而言,长期饮用,可补充以上物质,故而有“生命之茶”之说。
2、消食健胃茯砖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新陈代谢,特别适合老年人喝。
3、茶多糖降血糖茶多糖的口感为甜纯,存放陈化多年的老黑茶茶品越泡越甜,均与茶多糖含量有关。
茶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和增强葡萄糖激酶的活性来有效降低血糖。
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升高,并加速肝糖原的分解,而能使血糖下降的只有胰岛素,所以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与其保护和刺激胰岛素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
4、降血压茯砖茶中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能通过活化多巴胺酶神经元,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
茶色素具有显著的抗血衰,促进纤溶,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
5、茶多糖抗血凝、抗血栓作用茶多糖在体内、体外均有显著的抗血凝作用,并减少血小板数,延长血凝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
另外,茶多糖能提高纤维蛋白溶解的活力,由此可见,茶多糖可作用于血栓形成的所有环节。
茶多糖还具有防辐射、抗肿瘤、抗病毒、降血压、耐缺氧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此外,茯茶中的茶多糖、茶多酚具有抗辐射的作用,对长期看电视或操作电脑的人十分有益。
茯砖茶汤除了饮用,生津止渴,从内滋养人体,达到祛病、保健效能外,还可通过外用,达到防病养生之目的。
如:护齿明目、杀菌消炎、治痢解毒、养颜美容、防治脚气、消除脚臭等等。
泾阳茯砖茶的冲泡方法泾阳茯砖茶呈砖状,茶身较紧,冲泡前需用专用小刀或镊子取下适量茶叶碎开备用,具体冲泡方法如下:1、烹煮法:选用玻璃煮水器一套,过滤网、公道杯、品茗杯,冲泡先用沸水温杯烫壶,将预先备好的茯砖茶投入壶中,投茯量一般以茶水比1:20(可视茶原料及个人喜好增减茶量)为宜,沸水润茶后再再注入冷泉水,煮至沸腾,将茶汤用过滤网沥入公道杯,再分茶入品茗杯,即可品饮,烹煮过程中茯茶的菌花香弥漫室内,赏心悦目。
2、泡饮法:即直接冲泡饮用的方法,可以是飘逸杯、瓷质三才杯,也可用紫砂壶、玻璃壶、瓷壶来冲泡。
冲泡时都须经过煮水(水温至100℃)、温杯烫壶、投茶(茶水比1:25—30)、润茶、冲泡12分钟,(可依茶的老嫩及个人口感爱好缩短或延长)、过滤等步骤,然后再注入品茗杯中,即可嗅闻茯茶特有的菌花香,观其橙黄明亮的汤色,细品醇和甘爽的滋味了。
3.调饮法:在茶杯中加入其它辅助的饮品。
用烹煮出来的茶汤,按照个人口感的需求加入一些辅助的饮品如:糖、酥油、奶、盐等,使茶汤的口感更好,该方法最长用于边疆少数民族。
4、闷泡法:用一般的保温瓶冲泡。
首先将保温壶用开水烫洗一遍,可以提高壶的温度,有利于茶色、香、味的浸出,按照1:20的比例投入泾阳茯砖茶,再用沸水注满,闷泡30分钟左右,便可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