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复苏五、复苏﹡1.概述(1)定义(2)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3)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2.心肺脑复苏(1)初期复苏(2)二期复苏(3)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一、概述(一)定义广义——任何为抢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如对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停止、窒息、休克、高热、中毒、严重创伤等的救治。
狭义——是指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心肺复苏(CPR)。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搏停顿ECG呈一平线或偶见心房P波。
2.心室纤颤ECG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
在心搏停止早期最常见,约占80%。
3.心-电机械分离ECG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三)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可轻拍病人肩部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判断无意识。
2.判断循环、呼吸障碍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10秒。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3.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
二、心肺脑复苏(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只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
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每一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2.气道开放(airway,A)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
4.注意事项(1)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分钟)后,进行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CPR。
(2)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并积极准备二期复苏。
(3)心脏按压避免用力过大引起肋骨骨折。
(4)对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5.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8.0kPa(60mmHg)以上;瞳孔缩小;皮肤转红润;自主呼吸恢复。
(二)二期复苏(药物与器械复苏)借助专用设备及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功能;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维持静脉输液,采用药物维持循环稳定。
1.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咽和鼻咽通气管。
有条件时宜施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可施行气管切开术。
2.采用机械人工呼吸(1)简易气囊呼吸器(2)麻醉机(3)人工呼吸机3.复苏药物的应用(1)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正急性酸中毒;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防治脑水肿。
(2)给药途径:先静脉给药,其次气管内给药,最后考虑心内注射。
(3)常用心脏复苏药物1)肾上腺素——心脏复苏首选药。
能增强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并能使除颤器效果更好。
2)阿托品:使心率加快,对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
3)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首选药,治疗室颤。
4)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同时应进行有效通气,以免二氧化碳蓄积。
(4)呼吸复苏药物:在心跳未恢复前不宜应用,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用呼吸兴奋药可能加速中枢衰竭。
4.心电图监测明确心脏停跳的类型以及各种心律失常,指导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5.除颤在停搏1分钟之内,最初目击者给予1次胸前叩击,有时可使心搏恢复。
【两点注意!】①胸外除颤时,电极板涂以导电糊,紧密接触皮肤,减少皮肤电阻抗并避免皮肤烧伤,一个电极板置于左侧第5肋间腋前线交点,另一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除颤电能一般成年人单相波360J或双相波200J。
②在放电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和病床,防止触电。
(三)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1.脑复苏及护理基本病理是脑缺氧和脑水肿,防治脑水肿——脑复苏的关键。
(1)降温: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降5%~6%。
物理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如丙嗪类药、硫喷妥钠或其他巴比妥类药,以防寒战反应。
然后戴冰帽,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置冰袋,使体温降至35~33℃,肌张力松弛,且呼吸血压平稳为准。
降温需持续至神志恢复。
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待体温恢复1~2天后再停用辅助降温药。
(2)脱水疗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降低脑水肿,静脉快速滴入,15~30分钟内滴完。
(3)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
(4)高压氧:2~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
(5)镇静解痉:安定、苯巴比妥钠或冬眠1号肌注;当有癫痫发作时应用苯妥英钠静滴。
(6)改善脑细胞代谢药治疗:脑活素,能量合剂。
2.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1)保持呼吸功能及氧疗:自主呼吸功能不足的,可给呼吸兴奋药。
(2)维持有效的循环: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压过低影响心脑供血,应维持在略高水平。
【实战演习·自己做题】病人呼吸骤停后,最简单且有效的建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A.麻醉机B.人工呼吸机C.气管插管呼吸D.简易气囊呼吸器E.口对口人工呼吸『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最简单且有效的建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简便易行。
当病人的神志丧失,诊断心搏停止的指标是A.呼吸停止B.瞳孔散大C.脉搏扪不清D.血压测不到E.大动脉搏动消失『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诊断心搏停止的指标是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
复苏药物的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A.心内注射B.肌内注射C.静脉注射D.皮下注射E.气管内给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复苏药物的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
两人协同进行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比例A.1:5B.1:15C.2:5D.2:15E.2:3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效果正确的依据是A.口唇红润B.胸廓起伏C.自主呼吸恢复D.大动脉出现搏动E.散大的瞳孔缩小『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为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使胸骨下陷A.2cmB.3cmC.4cmD.5cmE.大于6cm『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使胸骨下陷5cm。
为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行心肺复苏时首先应A.心脏按压B.心内注射C.心前区叩击D.清理呼吸道E.口对口人工呼吸『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行心肺复苏时首先应心脏按压,CAB。
下列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平卧、背部垫硬板B.每按压15次做1次口对口呼气C.按压次数每分钟50~60次D.按压时双肘伸直E.按压时使胸骨下陷5cm『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按压次数每分钟至少100次。
心搏骤停病人首选的复苏的药物是A.阿托品B.碳酸氢钠C.利多卡因D.肾上腺素E.异丙肾上腺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心搏骤停病人首选的复苏的药物是肾上腺素。
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复苏后医嘱使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将该液体滴注完毕最多需要A.5分钟B.5~10分钟C.10~15分钟D.15~30分钟E.60分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甘露醇每次200~250ml静脉快速滴入,一般在15~30分钟内滴完。
心搏骤停最容易发生病理变化的器官是A.肺B.肾C.肝D.脑E.心脏『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心搏骤停最容易发生病理变化的器官是脑。
正常体温时,脑细胞对缺氧耐受的时间是A.30分钟B.60分钟C.1~2小时D.4~6分钟E.45分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脑细胞对缺氧耐受的时间是4~6分钟,超过此时间会发生不可逆损害。
患者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是A.维持有效的循环B.确保呼吸道通畅C.降温和脱水疗法D.加强基础护理E.治疗原发疾病『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患者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是降温和脱水疗法。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首要步骤是A.心前区叩击B.心脏按压C.口对口人工呼吸D.按额托颈,保持呼吸道通畅E.心内注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现场心肺复苏操作首要步骤是心脏按压。
心搏骤停复苏后最常见的感染是A.败血症B.伤口感染C.尿路感染D.肺部感染E.消化道感染『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心搏骤停后呼吸停止,复苏后最常见的感染是肺部感染。
应用复苏药物的目的不包括A.防止心律失常B.纠正酸中毒C.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D.防止脑水肿E.防止感染『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复苏药物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正急性酸中毒;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防治脑水肿。
复苏药物的目的不包括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