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B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咬文嚼字》中用月轮的“晕外霞光”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这种论证方法是()BA.演绎法B.例证法C.对比法D.类比法3.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C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B.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C.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著追求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4.《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C.嗔目叱退汉将赤泉侯D.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5.《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AA.议论与叙事B.议论与抒情C.抒情与描写D.叙事与抒情6.《种树郭橐驼传》中阐述种树的原理和方法时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CA.象征B.类比C.对比D.铺垫7.下列《先妣事略》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BA.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B.室靡弃物,家无闲人C.手中纫缀不辍D.遇童奴有恩8.《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对人生道路进行思索的是()AA.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B.爱尔克的灯光 D B ))C.姐姐的死讯D.田野里的一线光、一个亮9.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AA.《秋夜》B.《论毅力》C.《雨巷》D.《香市》10.《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强调大学宗旨时所批评的不良风气是()BA.不正当娱乐泛滥B.求学为升官发财C.不尊重师长学友D.不注重购置书籍解析:蔡元培强调大学宗旨时所批评的不良风气是求学为升官发财。

11.《吃饭》中,用音乐与烹调来阐发“和而不同”的治国道理,这种联想方式是()DA.时间统一性联想B.对比联想C.地点统一性联想D.相似联想解析:在教材提示中有明确交待。

12.《冯谖客孟尝君》中写到冯谖“弹铗”,孟尝君“左右”“皆笑之”“皆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A.对比反托B.侧面映衬C.类比显现D.象征暗示13.《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CA.演绎法和例证法B.例证法和对比法C.对比法和类比法D.类比法和演绎法分析:这道题的回答有一定的难度。

一看到问“论证方法”,脑子里先要把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调出来,思路不要乱。

论证方法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类比)。

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所给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归纳法,也显然不是演绎法。

我们知道:凡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都是类比。

这句话中的“如”,表明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那末。

可以肯定所用的论证手法是“类比”。

“小石,小木”与“大山”相比,显然是“对比”。

14.《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分析: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

教材上面明确写明的。

15.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CA.年轻气盛B.狂妄自大C.喜同恶异D.愚昧无知分析:这道题有一定难度。

首先要特别熟悉课文。

在教材22页,写到不能容忍的根源,在课文提示中,明确写明“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是。

喜同恶异”。

16.《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 BA.张巡B.南霁云C.许远D.于嵩17.《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AA.感情的变化B.逻辑的演绎C.时间的推移D.想象的展开分析:行文线索是考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感情变化,在教材有明确交代。

18.《秋夜》所写的景物中,作者寄予深切同情的是()CA.蝴蝶B.蜜蜂C.小粉红花D.红栀子花分析:只要对课文熟悉,这道题回答没有丝毫难度。

19.小说《林家铺子》的作者是()A.鲁迅B.巴金C.老舍D.茅盾20.《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B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议论文,主要运用例证法说理的有()A,B,E;A.《容忍与自由》B.《咬文嚼字》C.《吃饭》D.《我的世界观》E.《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22.下列《马伶传》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有()B;EA.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B.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C.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D.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E.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23.从《垓下之围》中,引申而成的成语有()A,C,D,A.四面楚歌B.以五十步笑百步C.羞见江东父老D.霸王别姬E.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4.下列《蒹葭》诗句中,属于借事抒情的有()B,D,A.白露为霜B.溯洄从之C.白露未晞D.溯游从之E.白露未已25. 3.由《垓下之围》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而形成的成语有()bcdA 、怒发冲冠B 、羞见江东父老C 、四面楚歌D 、霸工别姬E、一鸣惊人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尊重兄长;27.所溺:沉迷的人和事情28.固辞:坚决辞谢;29.卒:最终30.师:军队31.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蚍蜉蚁子之援:蚍蜉蚊子之援:形容极微小的援助。

32.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

3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其衰也:何其衰也:多么衰败啊!34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殊:殊:特殊,这里指出众。

35.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怜:可爱,值得羡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A.这里描述了哪几种不同毅力的人? 五种;B.作者描述这几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C.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层递,排比;对比,归纳;37.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A.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巧与试探,怀才不露B.从刻画冯谖形象看,文中的“左右”“贱之”、“笑之”、“恶之”有何作用?侧面烘托;C.文中孟尝君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宽宏大量,礼贤下士;38. 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请回答:A.这段话中的“太史公”是谁?你觉得这段话说得怎么样? B.在这段话中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心态? C.作者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标准答案】:A.“太史公”是司马迁。

这段对项羽作盖棺定论的话说得非常中肯,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恃武力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B.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这表现了他“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心态。

C.作者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39. 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请回答:A.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B.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C.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40.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A.这段话选自哪篇文章?,B.作者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C.这段话提出的腐败现象是什么?五、作文(30分)41 六,作文。

30分。

以“荣誉”为题写作一篇800字的作文。

除是个外,文体不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