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项目号:10JZDMG030)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1-12-07 [作者简介]郑永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试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与前沿性*郑永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200433)[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前沿性[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是指学科建设的指导理论、主要目标、建设重点的主导地位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指导,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前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性蕴涵,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2-0031-0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创立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实效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
在开展学科建设,推进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和前沿性。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所谓主导,是指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是指学科建设的指导理论、主要目标、建设重点的主导地位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
学科建设主导是学科建设的中心与主体,是相对于学科边缘与辅助而言的。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定位,决定其性质、功能和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
这个学科所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覆盖着我国全部领域、全体人员,发挥着引导方向、思想保证、以理服人、科学育人的功能。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对实践活动、社会活动发挥先导作用,才能保证其根本性质与根本方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的根本。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服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因为前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后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总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服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目标。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各种意识形式,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法律、道德,还有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时代内容、实际内容等。
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这些内容的整合并进行教育,要坚持多元文化交汇背景下的中华民族文化主导;多种意识形态并存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多样化价值取向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多样化知识、信息影响下的人本主导。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还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与创新主导。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与创新,必须立足我国实际,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发展、创新的连续性,既要反对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又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保守思想;必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题,坚持发展的主导方向,既要反对以相关学科主题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倾向,又要克服拒绝吸收、借鉴相关学科最新成果,孤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倾向。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就是要始终坚持主旋律教育。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形象地讲就是“唱响学科建设主旋律”,引申而言就是坚持“主旋律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他指出:“我们讲‘唱响主旋律’,最主要的就是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以激励、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就是“主旋律教育”。
所谓主旋律教育,就是在各种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导作用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这三项教育,都是以国家为对象和内容的教育。
爱国主义讲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场、态度、责任与情感,以及国家给公民的保护、权利与安全,爱国主义教育是包含政治、道德、思想内容的综合性教育。
每个人总是属于社会和某个国家,研究和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既是个体,也是国家面对的基本问题。
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古今中外各个国家永恒的教育主题。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即坚持以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与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
这样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我国必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想体系,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
我国坚持主旋律教育,就是为了坚持和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制度。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就是要始终遵循学科规范。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从学术层面讲,就是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学科纪律。
因为学科都是按知识性质或学术领域的分类,学科知识的性质是学科中心(或内涵)与学科外延(或边缘)的统一,学科的标志是学科主要概念和范畴体系。
所以,西方国家用subject、discipline两个单词表达学科概念,与主题、纪律同义。
就是说,一个依托某个学科并研究这个学科的学者,必须围绕这个学科的主题、遵循这个学科的规范,否则就会突破学科范畴,违反学科纪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范是有层次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其根本属性,因而坚持这一属性是最根本的规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思想保证、育人为本的功能,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基本规范;按照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综合性与系统性统一、内化性与外化性统一的特点建设学科、开展教育是关键规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范畴体系进行教育和研究是重要规范。
应当承认,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上,疏远甚至脱离以上规范的情况是存在的,诸如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热衷于所谓“中性”和“边缘性”教育与研究,有的甚至崇尚资产阶级教育内容和宗教内容;有些教育和研究者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却突破学科边界,或设立另外学科的研究方向,或选择另外学科的研究选题,形象地讲就是“耕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也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点不掌握、不研究,缺乏学科知识体系,而且还对这个学科说三道四甚至贬低学科地位,损害学科形象;还有的不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甚至试图以思想教育学、思想关系学、思想工程学等概念改变、替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其边缘化倾向明显;或以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普世教育等西方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概念,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主概念;也有人企图用自己所理解的“公民教育”取代他所说的“党化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并要改变我国教育方针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建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体系”等等。
这些冲击和疏离学科规范的言行,不仅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且导致一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与人才特长缺乏,教育与研究方向不明、效果不好。
为此,一定要认识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科建设规范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4.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与学科发展多样性的关系。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实际上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致性与差异性的辩证。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导性,并不是忽视和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多样性,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科的多样性发展。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发展,主要指不同层次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及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国外有益知识与经验、吸收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与多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面,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不存在没有多样发展的主导性,也不存在没有主导的多样发展。
主导性以多样性为基础,多样性以主导性为根据;主导性包容、协调多样性,多样性包含、服务主导性;既要在主导性前提下发展多样性,又要在多样性基础上坚持主导性;既不能以主导性排斥多样性,也不能以多样性冲击主导性。
为此,我们既要吸取过去只讲主导性,排斥多样性的教训,也要防止只讲多样性,忽视主导性的倾向,要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发展多样性,也要在发展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主导性。
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脱节,不是导致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就是导致盲目和冲突,这两种情况虽然形态不同,但窒息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使人思想僵化保守的结果是一致的。
因此,“主导过度”、“多样不及”或“主导不及”、“多样过度”,都会阻碍甚至损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性所谓前沿,就字面解释是前方(面、线)边沿或前部的边沿,泛指最前线或第一线,隐意为最新、最先的现象与动向。
前沿包括前沿理论和前沿实际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具有趋势性、发展性、探索性的问题。
前沿不是边缘,也不是对过去的沿袭。
把古代的思想照搬过来而不进行现代转化,把西方国家已有的教育概念、理论套用过来制约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这不是“前沿”,而是后退,更不是创新,而是复制。
对古代的优秀文化成果应当继承,但要结合现代实际进行转化和弘扬;对国外教育理论与经验需要借鉴,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对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有学者认为有三重规定:“一是学科建设发展紧迫需要而又尚待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二是学科领域中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三是学科理论逻辑演进中生发出来而又必须解决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