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一、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西来说,并谈谈你的看法。
1.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补充参考书目:1.李济:《中国早期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张光直、徐苹芳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陈星灿:《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5.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
7.陈星灿:《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二、疑古学派是怎么回事情,谈谈你对疑古学派的理解。
1.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吴少珉、赵金昭主编《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
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1.顾颉刚等:《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田旭东:《﹤古史辨﹥及疑古学派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文史哲编辑部:《“疑古”与“走出疑古”》,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4.廖明春:《钱穆与疑古学派》,《原道》第5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5.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尤其是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三、如何理解夏商周文明的关系?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2.《史记﹒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3.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傅斯年讲史学》,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4.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蒙文通:《古史甄微》,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
(未找到电子书)四、阅读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有关周人族源与吴泰伯的章节,谈谈作者提出的新观点,以及你的看法。
1.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史记﹒周本纪》《史记﹒吴太伯世家》,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3.安德生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补充参考书目:1.王明柯:《游牧者的抉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王明柯:《羌在汉藏之间》,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王明柯:《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五、如何理解“封建”及“封建社会”?1.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3.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补充参考书目:1.马端临:《封建考》,《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
3.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法】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等译:《封建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六、谈谈伍子胥故事的演变。
1.《史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
3.项楚:《伍子胥变文》,载《敦煌变文选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4.李寿卿:《说鱄诸伍员吹箫》,《元人杂剧全集》,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
补充参考书目:1.单芳:《﹤伍子胥变文﹥与﹤伍员吹箫﹥杂剧比较》,《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
2.黄亚平:《伍子胥故事的演变——史传系统与敦煌变文为代表的民间系统的对比》,《敦煌研究》,2003年第2期。
3.姚海英:《论伍子胥故事的现代演变》,《语文学刊》,2005年第11期。
4.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的历史演变》,《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5.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七、你最喜欢哪个赵氏孤儿的文本(故事)?1.《史记﹒赵世家》,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顾学颉选注:《元人杂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3.伏尔泰:《中国孤儿》4.陈凯歌指导电影《赵氏孤儿》,2010年。
补充参考书目:1.《左传》(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2.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3.刘向编著,石光瑛校释,陈新整理:《新序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4.可参考范希衡著:《﹤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5.李志远著:《伏尔泰与﹤中国孤儿﹥》,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
6.金海曙:《赵氏孤儿》,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
7.姚尧:《赵氏孤儿》,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
8.还有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版本可供参考八、谈谈士人在战国前后的演变,以及你对士人阶层的看法。
1.刘泽华:士人与社会(先秦卷). 刘泽华:《战国时期的士》,《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2.于迎春:《秦汉士史》,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1.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2.顾颉刚:《秦汉方士与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3.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态的知识分子研究》,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年。
九、谈谈战争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演变的关系。
1.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式》,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2.许田波:《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
3.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补充参考书目:1.童书业著,童教英校订:《春秋史》,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顾德融,朱顺龙著:《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4.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5.徐中舒:《先秦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十、比较周秦兴起的异同,谈谈你对“先进”“落后”这对概念的看法。
1.《史记﹒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许倬云:《西周史》(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 2001年。
3.林剑鸣:《秦国发展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郑良树著:《商鞅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补充参考书目:1.李学勤主编:《西周史与西周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2.李峰著,吴敏娜等译:《西周的政体》,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晁福林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杨宽:《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王蘧常撰:《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6.蒋禮鸿撰:《商君书锥指》,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7.顾颉刚著:《秦始皇传》,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年。
十一、阅读《史记·刺客列传》,谈谈你对刺客的看法。
1.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戈春源:《刺客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3.汪涌豪:《中国游侠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补充参考书目:1.汪涌豪,陈广宏:《侠的人格与世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十二、请比较一下荐举制与科举制的利弊优劣。
1.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2.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
3.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
4.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补充参考书目:1.刘海峰等著:《中国考试发展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吴铮强:《科举理学化:均田制崩溃以来的君民整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3.赵子富:《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4.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十三、为什么皇帝的辅政机构一直在演变,皇帝需要宰相吗?1.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补充参考书目: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2.周良霄:《皇帝与皇权》(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4.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5.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
十四、你觉得当代的中国需要复兴儒家文化吗?1.胡适等:《大师说儒》,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