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要点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要点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8T16:24:11.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陈敏
[导读] 摘要:市政工程是工程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工程项目的落实可以人们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并极大地便捷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涉及面较广,受影响的因素较多,将会导致工程建设周期及极长,因此,要想更好的保证市政工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其实际施工效率,就要对其中的各类技术成果予以把控,为整体性的市政工程进度的正常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身份证51020219780312XXXX
摘要:市政工程是工程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工程项目的落实可以人们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并极大地便捷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涉及面较广,受影响的因素较多,将会导致工程建设周期及极长,因此,要想更好的保证市政工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其实际施工效率,就要对其中的各类技术成果予以把控,为整体性的市政工程进度的正常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要点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重点工程,其施工要求和管理标准都需要比其它工程水平要高。

市政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市政工程的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1.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的原则
1.1环保性原则
我国政府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任何工程项目的施工都必须遵循环保性原则,市政工程也不例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考虑到施工材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尽量采用环保绿色的材料,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施工工艺的环保性,一些传统技术工艺的应用可能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在施工设计中应尽量取缔这些污染性的技术工艺,这样才能避免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2科学性原则
市政工程的施工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科学性原则应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始终,首先,在施工进行之前,应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并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和设备,其次,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在一些细节技术环节,以免因技术失误而导致整个工程的科学性受到影响。

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检查工程的各项指标是否与设计标准相符。

1.3政策性原则
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问题,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对这方面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政策性原则,杜绝出现违背国家政策的行为,但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往往没有考虑到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经常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这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协调,以最大限度提高政策的实用性。

2.市政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技术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市政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施工技术管理不规范是市政工程建设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市政管理部门没有充分的发挥自身职能,对市政工程施工的监管不严格,而且有些市政管理部门还参与到市政工程建设当中,导致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管理标准进行,导致技术管理工作问题的出现。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的周期比较长、技术涉及全面且复杂,施工管理人员难以顾及全局,同时由于技术管理工作不规范,缺少对施工的监管,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流程都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相关部门责任意识薄弱,管理上不规范,从而影响了市政工程质量。

2.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增多,施工企业也随之增多,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资质不够,施工技术水平比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同时,当市政工程项目投入正常使用后,使用性能普遍比较低下,对市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也对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很多市政施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市政工程建设需求。

2.3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导致我国市政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方法不适用,管理水平比较差,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责权不明确。

由于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技术管理工作是缺少凭证。

安全管理作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施工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为市政工程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政府也缺少对市政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监管,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无法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后续施工过程中困难重重,导致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3.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策略
3.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对市政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该阶段的技术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是现代化施工的依据,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可分为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和部级标准三个等级,要贯彻技术标准,就必须让全体施工人员了解有关标准规范,并做好技术监督和验收工作。

将技术标准分解到各个具体方面,提高其实用意义。

第二,应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市政工程的施工环节多、内容繁复,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使各项技术都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具体来说,应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日记制度和图纸变更审核制度。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旨在让施工人员明确施
工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施工工序。

施工日记指的是整个施工活动过程的综合性记录,应包括工程施工日期、工程部位、施工活动记载等。

建立施工日记能为管理人员查询相关工程的具体情况提供方便。

图纸变更审核制度旨在提高图纸设计和变更的合理性,审核内容中最关键的是技术核定,技术负责人应对所有变更进行签字,并以此作为施工依据。

3.2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指的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图纸审核,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设计图纸的科学性进行审核,一旦确定方案之后,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第二,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对施工方案的细节进行修正,提出合理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节约成本的措施。

第三,严格贯彻相关规程,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

第四,严格落实各项检查制度。

依据施工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计划。

第五,应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体工作,这项工作应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

3.2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最后一步,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检查、预验收、总结和交工四个方面的工作,在实验验收环节,应安排试验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指出并调整。

在预验收环节,必须由专业的人员负责验收,在预验收结束之后,应及时填写竣工报告。

总结环节是在与验收完成之后进行,总结内容包括技术总结和交工总结。

交工指的是向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的相关文件,一般来说,应在工程竣工后30天之内向监理工程师上交竣工图和交工技术资料,并和业主一同办理相关手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此过程中,还要对其中的各类技术手段进行切实的把控,严格参照施工图纸中内容落实极为高效的管理方案,不断的总结和归纳科学的技术管理措施,为整体性的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俊佳.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养护分析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16):1997.
[2]王贵哲.浅论顶管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有效应用[J].民营科技,2012,87(12):271.
[3]赵敏,郑峰.探析市政路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J].科技展望,2015,27(4):47-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