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鼻息肉是常见鼻病,好发于鼻腔外侧壁,特别是前筛区。
单侧或双侧发病。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树立对手术的信心。
(2)饮食与休息:禁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受凉。
(3)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备皮,遵医嘱术前半小时用药。
(二)术后护理(1)体位: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改善呼吸。
(2)保持口腔清洁:用朵贝氏液每日含漱数次。
嘱病人多饮水,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
(3)面部肿胀明显者,早期(术后24h内)给予冷敷,可止痛止血。
后期(术后2~4h)热敷,可促进吸收。
伤口疼痛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剂。
(4)鼻腔纱条抽净后,应按时滴药,避免用力擤鼻。
(5)进食半流质或普食。
(6)术后嘱病人勿打喷嚏,必要时深呼吸以免引起伤口出血。
鼻骨骨折鼻骨位于梨状孔的上方,与周围诸骨连接,受暴力作用易发生骨折。
(一)术前护理(1)体位:取半卧位,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及便于吐出分泌物。
如有头昏或虚脱者。
则改平卧位。
(2)观察鼻出血的情况,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足量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4)饮食护理:进半流质饮食或软食。
(二)术后护理(1)同鼻部术后常规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术后如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勿触动鼻部,勿用力擤鼻,尽量避免打喷嚏,以免鼻腔填塞砂条松动或脱出。
从后鼻孔脱出的填塞纱条,可沿软胯缘剪断,切勿随意拉出。
鼻腔填充纱条一般于术后20~48h取出。
取出后24h内应安静休息,勿擤鼻涕,可用1%麻黄碱或薄荷油滴鼻,每日3~4次。
前庭囊肿前庭囊肿是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梨状孔的前上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性肿块。
(一)囊肿小无症状者,可暂观察。
(二)面部畸形或有反复感染史者,应予切除。
术前、术后护理与鼻息肉护理常规相同。
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其他临近器官的并发症。
(一)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本病有关知识并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担忧的心理。
(二)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若病人出现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抗生素、解热药。
(三)一般护理(1)保持口腔清洁,指导病人治疗,如做喷雾疗法。
(2)左上颌窦穿刺和冲洗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心率。
(四)出院指导(1)增强体质、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2)谨防上感和其他急性传染病。
(3)及时合理治疗急性鼻炎、鼻窦、咽部和牙的各种慢性疾病,保持鼻窦通气、引流和防止感染扩散。
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发生自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
(一)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一般护理(1)保持室内外清洁,室内定时通风,病人的被褥要常洗常晒。
(2)花粉播散季节,病人外出时应戴口罩。
(3)鼻塞严重时可用1%盐酸麻黄碱滴鼻。
(三)用药指导(1)采用脱敏疗法时治疗必须是连续性的,才能有好的效果。
少数病人可出现休克症状。
因此,脱敏治疗后必须观察一段时间,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2)用抗过敏药时可使病人困倦,故骑车、开车及从事其他劳动时应注意安全。
(3)门诊病人如有病情变化,应立即来医院检查。
鼻中隔偏曲(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详细说明手术情况,减轻病人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备皮,术前30min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3)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更换清洁患服。
(4)禁烟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上感。
(二)术后护理(1)术后由于两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的病人只能张口呼吸。
为了预防口干、咽干和呼吸道感染,嘱病人多饮水,并增加室内湿度,用盐水或朵贝氏液含漱。
(2)其他参见鼻息肉护理常规。
(三)出院指导切忌乱用滴鼻剂,以免引起鼻粘膜不可逆肥厚;用药前必须详细问明用药方法。
鼻出血鼻出血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鼻窦临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但以前者多见。
多为单侧出血,亦可双侧。
可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
出血量多少不一,轻度仅鼻涕带血或倒吸血涕,重者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反复出血亦可导致贫血。
(一)紧急处理(1)出血严重,失血过多,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休克前期症状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行输血、输液抗休克抢救,止血等紧急措施。
(2)体位:给予半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
(3)嘱病人将口中血液吐出,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同时便于观察出血量,以便及时处理。
(4)准备抢救用品以便随用随取。
(5)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解除其恐惧心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二)前后鼻孔填塞的护理(1)体位:半卧位,床旁备好止血包,氧气,吸引器等急救物品。
(2)病情观察①按医嘱测血压、补液、经常注意观察有无继续出血。
②注意观察后鼻孔纱条丝线的固定情况,避免丝线松动或断裂,造成纱球脱落而窒息。
③对年老体弱者定时给予低流量给氧,以改善缺氧情况。
(3)饮食护理:鼓励进食、宜进温热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并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呋喃西林液漱口,口唇干燥可涂润滑油,多饮水。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止发生中耳炎。
(6)出院指导:尽量避免打喷嚏,可做深呼吸等方法制止打喷嚏,以免引起出血。
鼻咽肿瘤(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咽癌)血管瘤为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常发生于10~25岁青年男性,故又名鼻咽纤维血管瘤“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
(一)术前准备(1)作好术前准备。
(2)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作颈外动脉结扎或动脉造影栓塞的意义,使之能主动配合。
(3)术前3d用漱口剂漱口,注意口腔卫生,以减切口感染的发生。
(4)加强营养,贫血者首先予以纠正,必要时输血。
(5)术前做颈外动脉造影和栓塞者,注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如局部疼痛,为栓子误栓入颈内动脉或反流至颈内动脉。
(6)术前备皮:剪鼻毛,刮胡须。
(7)全麻术前禁食禁水。
(二)术后护理1.术后护理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特别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情况。
2.卧位平卧位,全麻清醒后6h取半卧位。
全麻清醒后6h进流质饮食。
3.护理指导(1)嘱病人若有出血应吐出,切勿咽入胃内。
鼻咽部填塞去除后的1~3d内更有大出血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作好再次鼻咽部填塞的准备。
(2)肿瘤侵犯颅内者,观察颅内感染、垂体功能障碍、颅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
(3)耳鸣、听力障碍常为鼻咽部手术或填塞引起卡他性中耳炎的表现,应及时发现,并向病人说明,除去填塞物。
伤口痊愈后可自行恢复。
(4)观察软腭肿胀反应及发展趋势。
若有呼吸困难,应及时给氧,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5)按医嘱及时准确的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其不良反应。
(6)做好口腔护理至伤口拆线。
(三)出院指导(1)避免剧烈运动。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定期门诊随访。
如发现鼻腔出血,尽早就医。
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
(一)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必要是给氧,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出现喉梗阻者应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二)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和激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三)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液漱口,1d数次。
(四)体温过高者,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
(五)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
雾化液为0.9%氯化钠20ml,加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
(六)脓肿形成,可行切开引流。
(七)开展卫生宣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一旦复发,应及时就诊。
声带小结声带小结为歌者小结,典型的声带小结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一)饮食禁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注意声带休息。
(二)指导发声指导病人正确的发声方法。
(三)药物治疗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药物雾化吸入。
(四)手术切除适用于较大的声带小结。
术前4h禁食,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和阿托品。
术后声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周左右为宜。
早期发声训练需在声学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喉阻塞喉阻塞又称喉梗阻,系因喉部或其临近组织病变,喉部通道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
若不及时救治可窒息死亡。
由于幼儿喉腔较小,粘膜下组织疏松,喉部气流途径弯曲,喉部神经易受刺激而痉挛,故更易发生喉阻塞。
(一)观察处理(1)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咳嗽及全身情况,发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三凹征、口唇发绀、出冷汗等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2)取半卧位、专人护理,减少病人一切活动,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3)床边备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
必要时吸氧。
(4)及时正确执行医嘱,特别是由急性会厌炎、小儿急性喉炎、气管插管及气管镜引起的喉阻塞要及时加用激素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
(5)准备行气管切开者,术前禁食,并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
(二)心理护理(1)体贴关心病人,减少紧张、恐惧心理。
(2)患儿留父母陪伴,以减少哭闹。
(三)饮食营养饮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富有营养易消化之食物。
婴幼儿喂母乳。
喉异物喉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
生门裂是呼吸道最狭窄之处,一旦异物嵌顿,引起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抢救可很快窒息死亡。
(一)观察处理较大异物嵌顿于声门,可致病人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
估计难以在直接喉镜下取出时,应先作气管切开术,待呼吸缓解后再于喉镜下取出。
护士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如呼吸困难明显,应先作气管切开术,待呼吸缓解后再于喉镜下取出。
护士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如呼吸困难明显,应即给予氧气吸入,通知医生以处理,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等。
(二)卫生宣教(1)进食时不要大声哭笑。
(2)儿童不要将针、钉、小玩具等含在口内嬉戏;食物中应避免混有鱼刺、碎骨等物,以防误吸入呼吸道。
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疾病。
(一)对症护理用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轻型病人。
(1)坚持用1%的麻黄碱(小儿用0.5%的麻黄碱)滴鼻,每日3~4次,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引流通畅。
(2)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
波氏球或导管法做咽鼓管吹张。
成人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泼尼松,隔日一次,每次每侧1ml,共3~4次。
(二)手术护理(1)中耳积液较多难以吸收的,可行鼓膜切开置管术。
成人在局麻下进行,小儿应在全麻下进行,按全麻手术前后常规护理。
(2)腺样体肥大引起鼻塞者,在置管术后1d即可行腺样体刮除术,术前4~6h禁食禁水。
术后4h可进食温流质。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出院指导(1)积极预防感染,保持咽鼓管功能良好。
(2)禁止游泳,防止污水进入耳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