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基坑工程支护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有限公司***零***年*** 月目录第一部分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及总体设计思想1.1 设计依据及原则1.1.1 设计原则1.1.2 设计依据1.2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1.3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4 本深基坑工程总体施工方案选择1.5 深基坑喷锚支护技术简介2.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2.1支护结构设计技术条件2.2基坑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内容及设计计算2.3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3.基坑防排水工程设计3.1 地表水及上层滞水治理设计3.2 基坑地下潜水治理设计4.深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监测大纲(要求)4.1基坑监测的目的、原则4.1.1基坑监测的目的4.1.2基坑监测的原则:4.2监测方案4.2.1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4.2.2目测巡视监测4.2.3周边环境的监测4.3变形监控标准4.4成果处理与信息沟通4.4.1成果处理4.4.2信息反馈与沟通4.5.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4.5.1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监测管理等级4.5.2监测与信息法施工反馈程序5.主要施工方法5.1施工顺序及施工流向安排5.2施工工艺和方法5.2.1基坑土方挖运施工工艺和方法(要求)5.2.2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和方法6.劳动力计划7.主要施工机械计划8.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8.1工程质量保证目标8.2确保基坑质量的技术措施8.2.1确保锚杆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8.2.2基坑开挖技术措施8.3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9.确保安全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0.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1.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及施工进度计划12.施工总平面部布置13.深基坑工程施工应急处理预案14.确保周边环境正常运行的措施15.雨季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第一部分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及总体设计思想1.1 设计依据及原则1.1.1 设计原则基坑支护与地下水控制设计应确能保证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保证基坑邻近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保证坑内工程桩的安全;在保证基坑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节省造价,使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和土方回填全过程总造价最低并便于主体结构施工;在达到上述要求下,施工工艺应简便可行,缩短工期。
1.1.2 设计依据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及《规程应用手册》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4.《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设计与施工》(CECS22:90)5.《土钉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条例》(CECS96:97)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10.现场踏勘及现场工程师介绍11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拟建场地位于**********。
基坑开挖尺寸为南北长约****m,东西宽约**** m,基坑开挖深度***m。
根据本基坑工程的基坑规模、深度、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和有关技术规定,本基坑工程为*****。
我公司根据本基坑工程的基坑规模、深度、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条件,从安全、经济、快速出发,优选喷锚网(土钉支护)为本基坑工程的最优支护方案。
1.3 本深基坑工程总体施工方案选择对于基坑开挖深度 5.5米左右的深基坑,一般可采用悬臂桩结构、桩锚结构、桩加内支撑结构、格构式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及喷锚支护等方案。
根据该工程地质情况、基坑深度及周边环境,下面对该基坑支护可能采用的几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用悬臂桩、桩锚(或加内支撑)支护,这种方法造价高,施工工期长,要求周边环境条件较好。
悬臂桩变形较大而加内支撑或锚杆又会增加造价,且内支撑影响基坑开挖及地下室的施工;格构式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方案是由水泥和土体进行深层搅拌以形成由搅拌桩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式挡土墙,其造价和喷锚网支护相近,但需要专门的施工和养护时间,而且由于需要挡墙具有一定的厚度以抵抗主动土压力,因此该方案受工期和施工场地周边空间限制比较明显;喷锚网支护方法是以尽可能保持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坑边壁土体的固有力学性质,变土体荷载为支护结构体系的一部分为基本原理的,它属于主动制约机制的支护体系,具有施工简便、快速、机动灵活、适用性强、安全经济等特点。
1.4 深基坑喷锚支护技术简介岩土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法,是针对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特殊不良地质体如杂填土、淤泥、流砂、强膨胀土及砂卵地层和建筑设计要求所提出的一整套喷锚网支护参数计算方法和建造方法的总称。
目前该项技术已以全国20多个省市轰轰烈烈推广应用,已完成了数千个喷锚网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并建立了资料完备的深基坑工程数据库,使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技术发展走上了一条科研、设计、施工相结合的良性循环轨道。
全喷锚网支护既不同于土钉墙技术也不同于土层锚杆技术,土钉墙技术是加固机制,土层锚杆技术是锚固机制,而全喷锚网支护是加固基础上的锚固机制。
全喷锚网支护一种将土体支护变被动为主动的全新支护概念,实际上它是利用加固的土体支护土体,依靠信息法施工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属于主动制约机制的支护体系.喷锚网支护封闭边坡土体,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滞水渗漏及边坡流砂现象,锚杆的压力浆液渗入土体,大大提高了土体的抗渗性能;喷锚网施工与基坑开挖同时进行,这样就缩短了土体变形的时间,对边坡稳定及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极为有利,而且不独立占用工期,大大缩短了基础施工周期;基坑护壁完成后美观整洁,便于地下室施工;全喷锚网支护具有快速及时、施工灵活、占有场地小、对周边邻近建筑物影响小的特点;全喷锚网支护强调信息反馈体系和动态设计思想,能根据开挖暴露出的实际地质水文情况和周边建筑物的响应及时修改优化设计,确保基坑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喷锚网支护经济效益好,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的分析和我们施工经验,全喷锚支护比排桩法、桩锚支护节约投资25 %~40%.这也是喷锚网之所以有生命力的因素之一。
2.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2.1支护结构设计技术条件基坑周边环境地面附加荷载取q =20Kpa,楼房按每层15Kpa 考虑,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取γ=1.1,二级基坑重要性系数取γ=1.0。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参照设计依据文献(3)确定。
2.2基坑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内容及设计计算支护结构虽然是临时结构,但由于其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受地质、水、环境和施工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支护结构必须进行认真的设计计算,本基坑边坡全喷锚(土钉)支护结构及设计计算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配套软件《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F-SPW-5.05》在计算机上进行,各剖面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结果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3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本工程的地质、水文、基坑深度及周边环境,采用“1:0.3放坡开挖+土钉”支护型式,详见剖面图。
喷射砼采用C20级, 配比为水泥: 砂: 石=1:2:2, 采用普硅32.5水泥。
喷射砼层厚60±10m m,钢筋网:φ6.5@250×250,为了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减少喷射时的粉尘以及减少硬化时的收缩裂纹,喷射时应使用坚硬耐久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水率宜控制在为5~7%。
为了防止喷射过程中的堵管和减少回弹量,喷射时使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其粒径要小于15mm。
采用φ10螺纹筋作为加强筋将锚杆头钢筋网焊接在一起,锚杆注浆采用32.5普硅水泥,加入适量三乙纯胺,水灰比为0.45,压力为0.10-0.45MPa左右,施工时要根据实际土层情况的注浆效果适时调控。
3.基坑防排水工程设计3.1 地表水及上层滞水治理设计场区内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中,对基坑周围环境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赋存于坑外上部土层中的上表滞水可依靠锚杆注浆形成的防渗帷幕进行有效封堵,此外喷射混凝土也可以起到封闭边坡土体渗水的作用。
为防止地表生活用水排入坑内,同时加强基坑积水及雨水的及时连续排放,保持基坑内无积水,需加强地表水有组织排放,在基坑四周尽量修建截排水沟并与主下水道连接。
3.2 基坑地下潜水治理设计根据场区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周边环境条件,结合参考临近场区的经验,本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在地下水潜水层水面以上,无须考虑降水。
如开挖中遇到潜水层,可采用管井降水。
4.深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监测大纲(要求)4.1基坑监测的目的、原则4.1.1基坑监测的目的施工监测是喷锚网支护“信息化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喷锚网支护设计施工受地质、水文环境、天气、荷载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设计方案难以完全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测,应用信息控制法实施全程跟踪动态设计便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正是喷锚网支护技术的精髓和重点所在。
现场施工中,要求通过适当的监测手段,随时掌握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支护土体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及支护效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现场工程师要通过信息反馈体系,及时修改支护方案,改善施工工艺,此时现场工程师的施工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监测资料还可以作为检验和评价支护结构稳定性的依据。
根据规范和河南省建筑边坡和基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甲方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实施监测。
4.1.2基坑监测的原则:可靠性原则;多层次原则;重点监测关键区原则;方便实用原则及经济合理原则。
※可靠性:监测系统应能真实地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以使所获得的信息可靠,故拟采用多层次监测。
※安全性:监测系统主要为施工安全服务,应能对工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可预防因施工造成的灾害。
※经济性:在保证上两项的前题下,力求经济合理,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地段重要性的不同,工作量的设置区别对待,并对其观测频率也加以区分,即重点监测关键区。
4.2监测方案4.2.1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1.支护结构的沉降等;2.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等;3.监测点位详见监测平面布置图。
4.2.2目测巡视监测目测巡视监测具有监测实施快捷方便、信息反馈及时简明、宏观判断准确等特点,并可以和监测数据想相互印证。
目测巡视监测有着其他监测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基坑施工期间应设有专人负责对基坑支护体系的位移、变形、渗漏;基坑底部地下水、涌沙;基坑周边环境的异常情况(如地面、房屋出现裂缝等)进行不间断巡视检查,并做好专门记录,拍照,提供书面报告。
4.2.3周边环境的监测基坑周围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是基坑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观测点布置应以前面查明建(构)筑物在全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