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技术讲义(ppt 98)

安全生产技术讲义(ppt 98)


(三)人机系统的类型
人机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 系统;一类为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 ,系统的动力源由机器提供,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 的操作者与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来操作。在控制系统 中设置监控装置,如果人操作失误,机器会拒绝执行或提出 警告。
,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 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研 究内容
安全人机工程在所研究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是研究 人与机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如下4个方面:
⑴ 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 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 装置设计、安全启动和安全操作设计及安全维修设计等
2005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应试辅导讲座
科目3:
安全生产技术
主讲人:张兴容 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2005. 7
第四章 安全人机工程
第一节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安全人机工程的定义,研究内
容,人机系统的类型,机械设计本质安全 。
一、安全人机工程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类
(一)安全人机工程的定义 安全人机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本质
第二节 人的特性
主要内容:
人的生理因素包括:感觉器官(视觉、听觉)、机能特性(反应时 间)、形态特性(人体特征参数)、生理节奏、疲劳等;
人的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过程(认识与情感意志)、个性心理(能 力、性格、气质与需要、动机)
一、人的生理因素与安全的关系 (一)人的感觉与感觉器人从机器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 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反 应时间是从包括感觉反应时间(从信息开始刺激到感觉 器官有感觉所用时间)到开始动作所用时间(信息加工 、决策、发令开始执行所用时间)的总和。
由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限制,人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是 有限的。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问约为0.1~0.5 s。对于复 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达1~3 s,要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 的反应时间平均达3~5 s,具体的带有判别的反应时间t 可用下式求得:
⑵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各自 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以构成不同类型的 最佳人机系统。
⑶ 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的人机界面中信 息传递的安全问题。
⑷ 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可靠 性设计原则,据此设计出经济、合理以及可靠 性高的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 器起着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解决安全问题的 根本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工 业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危险操作,从根本上将 人从危险作业环境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安全 生产。
⑴ 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 ⑵ 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 ⑶ 视觉的运动规律
2.听觉
听觉的功能有分辨声音的高低和强弱,还可以 判断环境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
⑴ 听觉特性 ⑵ 听觉的掩蔽 3.人的感觉反应
人们在操纵机械或观察识别事物时,从开始操 纵、观察、识别到采取动作,存在一个感知时 间过程,即存在一段反应时间。
t = k log2 (n+1)
式中,k为常数;n为等概率出现的选择对 象数;(n+1)是考虑判明是否出现刺激。
为了保证安全作业,一方面在机器设计中 ,应使操纵速度低于人的反应速度。另一 方面应设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⑵ 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
一般来说,机器设备的情况、信息的强弱 和信息状况等外界条件是影响反映时间的 重要因素;而机器的外观造型和操纵机构 是否适宜于人的操作要求,以及操作者的 生物力学特性等,则是直接影响动作时间 的重要因素。
(四)机器的安全布置
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 事故明显减少,布局时要考虑如下因素:
⑴ 空间:便于操作、管理、维护、调试和清洁 。
⑵ 照明:包括工作场所的通用照明(自然光及 人工照明,但要防止眩目)和为操作机器而需 的照明。
⑶ 管、线布置:不要妨碍在机器附近的安全出 入、避免磕绊,有足够的上部空间。保证维修 时人员的出入安全。
(二)人体的特性参数
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很 多,归纳起来有如下4类:
⑴ 静态参数 静态参数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参数,也称
人体的基本尺度,如人体高度及各部分长度尺寸。我国 6大区域人体尺寸及体重见表4—1。 ⑵ 动态参数 动态参数是指在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主 要包括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等两方面 的参数。如手臂、腿脚活动时测得的参数。
在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以机为主体,机器的正常运 转完全依赖于闭环系统的机器自身的控制,人只是一个监视 者和管理者,监视自动化机器的工作。只有在自动控制系统 出现差错时,人才进行干预,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机器设计本质安全
(一)机械设计本质安全的定义 机械设计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
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安全隐患的一种 机械安全方法。包括在设计中排除危险部 件,减少或避免在危险区处理工作需求, 提供自动反馈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 封状态之中等。
① 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比较各类感觉的反应 时间,发现听觉和知觉反应时间最短,约0.1~ 0.2s,其次是触觉和视觉。所以在设计各类机器 时,应根据操纵控制情况,合理选择感觉通道 ,尽量选用反应时间短的通道去控制和调节机 器。
② 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按人机工程学原则 设计机器。
③ 操作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反应速 度,应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二)机械失效安全
机械设计者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当发生故 障时不出危险。
这一类装置包括操作限制开关,限制不应 该发生的冲击及运动的预设制动装置,设 置把手和预防下落的装置,失效安全的限 电开关等。
(三)机械部件的定位安全
把机械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 通过定位达到安全的目的。设计者必须考 虑到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触及到部件,而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接触到,例如登着梯 子对机械进行维修等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