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的若干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实行网络化管理若干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全力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目标,确保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新形势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功能作用,根据国家、自治区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实际和特点,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
当前,根据劳动保障监察面临的繁重任务及市政府关于“事权下放”的有关要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重心向城区、街道和乡镇下移,建立和完善“两级执法,三级监管,四级网络”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确保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市和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两级执法主体,根据管辖规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

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指导下,配合做好辖区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网格是劳动保障监察监管用人单位的基本单位,其职能是采集基本信息、掌握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情况,建立基础台帐,做到对辖区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社会保险费缴交申报、缴纳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做到“一户一卡,一格一册,动态监控”。

各街道、乡(镇)根据管辖区域内的企业分布、职工人数等情况,将街道、乡(镇)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50户。

各网格依托社区开展工作,由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协助、配合做好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工作。

网格的具体划分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提出,报区、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人员配置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管辖调整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重心下移、“事权下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尤其是基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力量。

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定期向城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报告工作情况,协助处理有关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市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内部力量,相对集中具有行政管理经验和行政执法资格的骨干人员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协查员,充实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一线。

劳动保障监察协查员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管理。

三、落实各项经费保障措施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格化”管理的资金保障工作,并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对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

市区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网格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协查员,可采用聘请方式安排,对聘请人员,可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经费由各级财政安排。

具体招聘人数和名额分配,可根据各城区承担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和社区网格现有人员配备情况,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核定。

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严格执法程序,
加强日常管理,健全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素质,保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全面落实。

各县、开发区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