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 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产品和技术逐渐标准化,企业开
始考虑在国外进行生产。因为:①产品逐渐标准化,价格因 素在竞争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产品的需求弹性增加;同时新 产品的种类和式样日益增多,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增加。基
于此,企业开始考虑扩大生产,以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
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占有率。②新产品和新技 术趋于稳定,市场上的仿制品开始增多,产品成为大众产品 ,创新企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垄断地位下降,垄断利润减 少,市场的价格弹性趋于下降,生产经营成本成为企业在竞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掌握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相
关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垄断优势理论
一、理论形成 二、理论发展 三、理论评价
一、理论形成
1.理论的出现。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
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在批判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垄 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并得到其 导师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gdleberger)的支持。之后金
入和零部件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此时与成本相比,企业
更希望能够及时获得适宜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给。
③企业开发新产品之后,总是希望利用差别产品作为竞争
手段,以能够获得垄断利润。此时需要关注的是竞争对手
的反应,以及市场上是否会出现竞争对手的仿制品等。④ 一般情况下,处于创新阶段的产品往往满足的是愿意尝试 新产品、新工艺的追求时尚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对于新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生产成本自然对于企业的生 产区位影响不大。
垄断优势理论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在于垄断优势理论的
研究对象是美国寡头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它无法解释始于 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
不能解释发达经济体非寡头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正是因为
该局限性,使得垄断优势理论随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各 种新现象的不断涌现而逐渐失去其普遍意义。
相同。基于此原因,身处货币相对坚挺国家的跨国公司就能
够依赖其“ 通货升水” 低而获得贷款优势,以较低的市场利率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融资。
阿利伯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的新角度。但是阿利伯理论也存在缺陷,它不能
解释不同货币区域之间的交叉投资,也不能解释跨国公司 对两个使用同样货币的国家同时进行直接投资,更不能解 释疲软货币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坚挺货币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的理由。
销售网络、地区总部等从组织结构层面上构成了跨国公司的
信息网络,而通信设备则为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 它们共同创造了跨国公司在信息服务上的垄断优势。
五是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可以从两方面获得规模经济优
势,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以及纵向一体化,可以
使其生产达到最佳规模并获得最低成本,当一体化达到一定 程度时,跨国公司就可以控制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从而 获得更多利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与同行业其他跨国公司同 时集聚于某一地区,彼此之间可以共享高技术劳动力市场和
一地点进行的投资。跨国公司采用不同类型投资的动机不同
,前者可以用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后 者则需要由寡占反应行为来解释。后者是尼克博克的研究重 点。
寡占是指由少数国家的几家大公司组成的,或者由几家大公
司占统治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身居其中的各家寡头企业 实施寡占反应行为。寡占反应行为意指每一家寡头企业都对 其他竞争对手的行为都非常敏感,紧盯竞争对手的行动,一 旦竞争对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紧随其后实施追随战略,
的区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经济体成为跨国公司进行
海外生产的最优区位选择。在发展中经济体生产出来的产品 ,要么在国内销售,要么返销母国,要么销往其他国家。② 企业在母国的生产规模已经逼近规模经济临界点,如果再进 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会下降。
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企业选择海外生产。③受当地化战略
德伯格系统阐述了垄断优势理论,有力推动了直接投资理论
从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独立出来。正因为如此,学者们 通常将海默和金德伯格一同视为垄断优势理论的创始人,将 其理论分析称为 “ 海默 — 金德伯格传统 ” ,将其理论视为零公 里界碑。
2.与传统理论的不同。①投资目的不同。FPI只涉及资金流动,
以期保持与竞争对手一样的增长速度,维持本身的相对市场
份额。寡占反应行为的主要目标在于抵消竞争对手率先行动 所取得的“ 先行者优势 ”,规避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寡占反应 行为的必然结果是引发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批性,这种成批性 与企业集中度正相关程度高,与盈利率以及东道国市场容量
的正相关程度较高。美国 1948 - 1967 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情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关键术语
小岛清比较优势投资论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案例
复习思考题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
仅限于控制资本;FDI涉及技术、知识、管理以及不同程度的
控制权,FDI企业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国际经营,从而控制国际
市场。②运动形式不同。 FPI 发生实际资本的国际流动; FDI 不一定发生实际资本的国际流动,如FDI企业可以在当地市场 融资进行投资,可以工业产权、专利技术或者机器设备等实
物形态作为出资方式,还可以利润再投资。③理论基础不同。
以以低成本获得母公司的知识资产,有望在竞争中获得更高
利润,也充分显示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此相反,东道 国企业则要付出高额成本才能获得此类知识资产,其竞争力 则大减。
2.凯夫斯的产品差异论。凯夫斯于1971年2月在《经济学》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的
文章,文章强调了跨国公司拥有的使产品产生差异的能力。 产品差异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实物形态的显性差异,如产 品质量、外形及包装等的不同从直观上给消费者形成产品存 在差异的印象;其二,营销技巧等引起的隐性差异,如商标 、品牌等的不同从心理上给消费者形成产品存在差异的感觉 。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营销技巧等优势可以不断地创造出
差异性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需求,同时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相关产品价格及市场占 有率。
3.阿利伯的“货币差异论”。阿利伯于1970年发表了题为《直
接 投 资 理论 》 的 文章 , 文 章引 入 了 “ 通货 升 水 ( currency premium)”的概念,认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以各种 货币定价的债券。不同债券持有人需要承担对应货币相对贬 值的汇率风险。为弥补该汇率风险,必须包括一项“通货升水 ”。不同货币中,坚挺货币的“通货升水”低,疲软货币的“通货 升水”高,因此决定各种债券预期收入流量的货币贴现率各不
满足跨国公司世界范围内一体化生产的需要。三是资金优势。
跨国公司资金来源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来源于
公司内部未分配利润和折旧提成中抽取资金,各国政府对此 都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跨国公司本身就有雄厚的资 金实力;外部融资来源于向银行借款以及在国内外金融市场 的融资,跨国公司凭借其良好资信能够顺利地得到公司外融 资,较大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降低公司总成本,利于 跨国公司增加对外投资。四是信息优势。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知识外溢所带来的利益。六是全球网络优势。跨国公司在全
球范围内都布有采购、生产和销售网络,加快了企业价值链 的运转效率,增加了跨国公司的垄断。
③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逻辑。跨国公司进行 FDI 的先决条件
是市场不完全性,市场不完全性又促使形成跨国公司垄断优 势,当垄断优势能够使得跨国公司进行 FDI的额外收益(或
争中获胜的关键。
③国内市场饱和,国外需求增加;同时成本已经成为企
业竞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企业开始核算对外出口、许可
证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等三种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 与收益,开始考虑对外直接投资。
3. 标准化阶段。进入标准化阶段,产品和技术都已经完全标
准化,企业选择对东道国直接投资是必然结果。因为:①创 新企业的垄断优势已经完全消失,价格和成本成为企业之间 的竞争基础,因此企业期望能够将生产地点设立在成本较低
构成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知识资产与其他类型的资产相
比,具有不同特点:其一,知识资产的形成成本很高,但是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知识资产的边际成本却很低,或者说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此失效;其二,知识资产的供给弹性非 常大,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同时使用。
基于上述特点,当知识资产对外转让成本很高或者其他条件 不具备时或者出于保护本企业的知识资产,跨国公司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直接把知识资产转让给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就可
②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于:
一是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拥有的最重要的垄断优
势,主要表现于保持核心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前者是
跨国公司维持其垄断地位的保障,后者是跨国公司维持其垄 断地位的手段。二是管理优势。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竞争的洗 礼,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能够保证跨 国公司高效运作;另一方面则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技术,足以
况是最好的例证。
三、理论评价
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对后来的理
论研究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①第一次将直接投资从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 研究领域;②强调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决条件是 因为存在市场不完全性,并详细解释了不完全性的具体类型 ;③强调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 具有垄断优势,并详细阐述了垄断优势的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