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尼诗选
希尼詩選
李魁賢 *
希尼
希尼
希尼 (Seamus Heaney) , 1939 年生於北愛爾蘭德里郡,畢業於貝爾法斯特的
聖科倫巴大學,1966 年至 1972年留校執教,其間在美國貝克萊加州大學客座一
年。
1972 年遷到威克洛郡後,過著自由作家的生涯,為電台、電視、各種雜誌寫稿。
1975年起執教於都柏林的卡理斯福特學院,並擔任英文系主任,1980 年還到哈佛大學講學。
希尼得獎無數,包括毛姆獎:1968 年:、德甫林獎:1973年:、庫柏獎: 1975 年:、史密斯文學獎:1976 年:、班內特獎:1982 年:,最高峰是諾貝爾文學獎: 1995 年:。
希尼出版詩集有《自然主義者之死》:1966 年:、《進入黑暗之門》: 1969 年:、《避冬》:1972 年:、《北方》:1975 年:、《種田》:1979 年:、《史泰遜
島》:1984 年:、《山楂燈》:1987 年:、《觀察事物》: 1991 年:、《夜半裁決》:1993 年:等。
挖掘
粗短的筆靠在我的手指
和拇指之間;安適如槍。
在我窗下,清脆震耳的聲響
是鐵鍬鏟入礫石的地面:
父親,在挖掘。
我俯視
看到他奮力的臀部在花圃間
下彎、上升,歷經二十載
穿過他挖掘的馬鈴薯壟溝
有抑揚起伏的節奏。
粗靴踩著圓鍬凸緣,長柄
貼緊膝蓋內側使勁撬。
他連根挖出厚土,深鏟亮刃,
把新薯四散一地,我們撿起
喜愛那在手中涼涼的實在。
真的,老爸真會運用圓鍬。
就和他的老爸一樣。
我祖父在屠納地方的沼澤
一天挖到的泥炭比別人多。
有一次我帶給他一瓶牛奶
紙塞濺濕。
他挺起身來
喝了,立刻彎腰
俐落地又鑿又削,把草土
過肩拋出,愈挖愈深
尋找好泥炭。
挖掘。
馬鈴薯田土的冷峻,濕漉的
泥炭唏哩嘩啦,在我腦中喚起
切斷活根邊緣的短促聲響。
可是我沒有圓鍬追隨他們。
粗短的筆靠在我的手指
和拇指之間。
我要用筆挖掘。
自然主義者之死
亞麻水壩全年在鄉鎮的
中心潰爛;垂首的綠色亞麻
已在此腐朽,被大塊草土重壓。
天天在施刑的太陽下焦烤。
水泡微妙地咕嚕咕嚕響,青蠅
在臭味四周編織喧囂的濃霧。
有蜻蜓,也有班紋蝴蝶,
但最精彩的是溫溫稠稠的流涎似的蛙卵,在岸邊陰影下生長,像
濃縮的水。
此地,每年春天
我在家裡窗台上,學校書架上, 擺著裝滿果醬罐的肥肉凍,
等著觀察那些發胖起來的圓點
蹦出敏捷游動的蝌蚪。
渥爾斯小姐會告訴我們
為什麼蛙爸爸被稱呼做牛蛙,
牠如何呱呱叫,蛙媽媽如何
生下數百個小卵,而這就是
蛙卵。
你也可以利用蛙知道氣象
因為出太陽時牠們是黃色,下雨天
就變成褐色。
有一天很熱,田裡草叢中瀰漫
牛糞味道,憤怒的群蛙
侵入亞麻水壩;我鑽進樹籬
去追蹤從來沒聽過如此惡厲的
蛙鳴。
空氣中是渾厚的低音合唱。
就在水壩下方,挺著肥肚的群蛙昂首
草土上;垂著下巴像帆抖動。
有的在跳躍: 啪噠、噗通,聲聲是猥褻的威脅。
有的蹲著姿勢像泥土手榴彈,粗糙的頭部在放屁。
我噁心,轉身,跑開。
黏滑的大王們
聚在一起圖謀報復,而我知道
如果我把手浸入,蛙卵會抓住不放。
採黑莓
八月底,下大雨又出太陽
整整一星期,黑莓成熟了。
起初,只有一顆,亮晶晶的紫團
在紅紅綠綠當中,像硬結。
你先吃那一顆,肉甜得
像濃酒:裡面有夏天的血液
在舌頭留下色澤,急於要採摘。
然後,是紅的,出墨汁,餓鬼
推出我們帶著奶粉罐、豆罐、果醬罐, 野玫瑰刮傷而濕草清洗我們的長靴。
繞著草田、玉米田、馬鈴薯壟溝
我們跋涉採莓,直到罐子裝滿,
直到叮噹響的罐底已舖蓋著
綠色,而頂部的大黑斑曬成
一盤眼睛。
我們的手被荊棘刺得
火辣辣,我們的掌心黏黏像藍鬍子。
我們把新鮮草莓收藏到牛舍裡。
當浴水裝滿我們才發現一張毛皮,
一株鼠灰色的蘑菇,在我們貯藏處飽食。
流汁也正發出惡臭。
一旦離開草叢
果實就發酵,甜蜜的果肉就變酸。
我老是覺得像要哭了。
真不公平
全部可愛的滿罐發出腐爛氣味。
每年我希望能夠保藏,明知不能如願。
* 台灣著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