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6个文言虚词练习

中考6个文言虚词练习

*中考6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练习——[而、之、以、于、为、其]【而】二、判断“而”的用法(写选项即可)A、表顺承“然后”“就”B、表转折“然而”、“却”“可是”C、表并列“又”“并且”D、表修饰,表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E、表递进,“而且”或不译。

F、表示因果关系,“因而”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4、与臣而将四矣()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6、长跪而谢之() 7则名微而众寡()8挟天子而令诸侯()9国险而民附()10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2、可计日而待也()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4、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1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6义不杀少而杀众()17环而攻之而不胜()()18、委而去之()1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0、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2、蹴尔而与之(),乡为身死而不受()23、仰而视之()24、再而衰,三而竭()25、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26、时时而间进()27、而山不加增()2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9、执策而临之()30、或置酒而招之()31、既醉而退() 32、足肤皲裂而不知()33、久而乃和()34、潭西南而望()35后天下之乐而乐()3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3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8、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39、水落而石出者()暮而归()40、往来而不绝者()41、启窗而观()4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43、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44、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而禽鸟乐()4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47、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49泉而茗者()]50、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5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2、随波而逝()53、结友而别()54妇拍而呜之()55道渴而死()56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57、后狼止而前狼又至()58、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60、拔山倒树而来()6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62、相委而去()63、暮而果大亡其财()64、马无故亡而入胡()65、堕而折其髀()引弦而战()6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67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6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9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0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二、链接中考:1、“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任重而道远B. 濯清涟而不妖C. 吾恂恂而起D.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2、“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 云归而岩穴暝B. 佳木秀而繁阴,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默而识之B.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C.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D.长跪而谢之【之】一、判断“之”的用法(写选项即可)&A、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她”“它(们)”“这件事”B、复制代词“这”C 动词“往”,“到了”“到......去”D结构助词"的",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F凑足音节,无实义。

G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H定语后置的标志。

I、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足下卜之鬼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复立楚国之社稷()2、天子之怒()庸夫之怒()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布衣之士()3、时人莫之许也()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5、请说之()吾既已言之王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荆之地方五千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犀兕麋鹿满之()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公输子之意()6、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7、畎亩之中()人之所欲()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妻妾之奉()此之谓失其本心()8、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知之濠上也()9、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将鼓之()忠之属也()公将驰之()故逐之()10、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四境之内()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数月之后()11、操蛇之神闻之()()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心之固()虽我之死()12、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无怀氏之民欤()13、弗之怠()圣贤之道()乡之先达()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戴朱缨宝饰之帽()口体之奉()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4、心乐之()乃记之而去()15、古仁人之心()览物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名之者谁()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宴酣之乐()太守之乐其乐也()16、若脱笼之鹄()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凡曝沙之鸟()城居者未之知()余之游将自此始()17、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菊之爱()18、山川之美()欲界之仙都() 19、春冬之时(),天下之伟观也()五阵之势()20、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处处志之()。

21、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受之天也()。

2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厅事之东北角()复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3、藐小之物()物外之趣()心之所向()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4、为之怡然称快()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松柏之后凋()。

二、链接中考:1、“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两狼之并驱如故B. 夫晋,何厌之有C. 布衣之怒D. 王之蔽甚矣2、“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四时之景不同C. 多助之至D.呼尔而与之3、“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悍吏之来吾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 吾妻之美我者B. 公将鼓之C. 仲永之通悟D. 久之,蛇竟死呼尔而与之【以】一、判断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写选项即可)A、“因为”“由于” B“拿”“用” C“凭借”“依靠” D “把” E “按照”'F “来”“用来”G “以致”“以至于”H “以为,认为”。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2、以大易小()以头抢地尔()徒以有先生也()以弱为强者()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悉以咨之()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将以攻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能以径寸之木()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必以分人()必以信()可以一战()6、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7、醒能述以文者()夫不能以游堕事()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此夸能()9、或以钱币乞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蒙辞以军中多务()%10、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独以跛之故()以亿万计()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咨臣以当世之事() 13、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链接中考:1、“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 以告先帝之灵C. 以光先帝遗德D. 以咨诹善道2、“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钱覆其口”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 必以情B. 以残年余力C. 徐喷以烟D. 以彰其咎$【于】一、判断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写选项即可)A、对,对于。

B在。

C连词:与,跟,同。

D从,自。

E到F比 G向。

H给1、舜发于畎亩之中()困于心()衡于虑()2、所恶有甚于死者()3、游于濠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4、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5、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于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负者歌于途()$7、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于时冰皮始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相与步于中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出没于鲸波万仞中()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于厅事之东北角()饮于河、渭()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请广于君()休祲降于天()仓鹰击于殿上()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1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试用于昔日()苟全性命于乱世()1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奉命于危难之间()还于旧都()行三日三夜而至于郢()二、链接中考:《1、“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 不求闻达于诸侯B.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C. 燕王欲结于君。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A. 青,取之于蓝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受任于败军之际D. 又留蚊于素帐中【为】一、判断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及意义(写选项即可)A、成为。

B做、担任、当。

C作为,当作。

D是E以为,认为。

F被 G为了。

H给,替 I、对,向。

#1、陈胜自立为将军()若为佣耕()2、功宜为王()谓为信然()3、为宫室、器皿、人物(解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解释:)中轩敞者为舱()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解释:)5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以牒为械()6、故不为苟得也(解释:)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解释:)其名为鹓刍鸟,()7、为坻,为屿()8、山峦为晴雪所洗()9天下为公()不必为己()10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海涌银为郭()11、捕鱼为业()并自为其名(解释:)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3、卒之为众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化为邓林()始悟为山市()二、链接中考:~1、下列“为”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