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4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4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4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4三、汤头改错篇①补益之剂四君子汤世以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四物汤)为补血之方,四君子汤为补气之方。

以气、血对待而论,则血属肝经,气属肺经,血属荣分,气属卫分。

而四君子汤,却非补肺经、补卫分之药,乃补中、补土之药。

理中丸之补中土,有干姜之大燥大热,乃中土虚而又寒之方。

四君子汤之补中土,乃中土虚而不寒之方,参草补中,苓术补土也。

此方一切内伤中土虚而不寒者,皆宜用之。

并可于此方加四维之药,以治四维之病,知原理,有经验之医家,皆优为之。

中医原理,出于河图,河图的整个圆运动,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故四维之病,皆以中气为主。

仲圣经方,有炙甘草者居多。

世以为甘草能和百药,其实即中气能运化各经之气之故。

如阴虚之人,中土虚者,当以山药、扁豆代苓术,苏条参、糯米、豆豉代参草,或去参草之甘,单用白术之苦。

如宜用甘味者,则冰糖、白糖皆较甘草性柔,颇为相宜,红砂糖则性热不能用矣。

阴虚脉象枯涩,阳虚脉象柔润,判别甚易。

中土虚而不寒之病,内伤病中十居七八,加陈皮、半夏,加木香、砂仁,未能尽四君子汤之妙。

升阳益胃汤黄连,降心经;陈皮,降肺金;芍药,降胆经;半夏,降胃经;防①此篇源自《系统的古中医学》时方改错篇,其内容针对汪昂著《汤头歌诀》而作,读此篇需参看《汤头歌诀》原解。

74Page 88风,羌活,独活,升肝经;柴胡,升三焦经;黄芪,升气中之阳;白术,茯苓,泽泻,人参,炙草,生姜,大枣,补土,朴中,以振升降之枢,而助升降之力。

此方意义与四君子汤加四维之药以治四维之病意义相合,惟以“升阳益胃”四字名方,原解又曰益胃,又以升阳为先,后人学之,必致成升阳损胃的结果。

缘人身脾经主升,不喜下陷,胃经主降,不喜上逆,升降互根,圆而又圆。

胃经本降,而使之升,是为大逆。

即以下焦阳气,应当上升而论,只要上焦相火,降入下焦水中,水中有阳,自然上升,此天然之事,不可再用药以助之。

而上焦相火下降水中,全系肺、胆、胃三经下降之力。

倘将胃经升之使逆,胃经既逆,肺、胆二经亦逆,相火且不能降入水中,下焦亦将无阳可升矣。

升阳不能益胃,只能损胃,惟降阳乃能益胃。

胃为阳腑,胃阳下降,则能纳谷,胃阳被升,即不纳谷,故曰:升阳损胃也。

黄芪、防风、柴胡、羌活、独活升而兼散,合并用之,升散之猛,实非寻常,仅止芍药一味,降而兼收。

此方升多降少,如下焦阴分、阳分不足之家服之,必将阳根拔走,可畏也。

肺气不足之家服之,肺气遂散而不能收,可畏也。

造化之气,有降然后有升,春生夏长,由于秋收冬藏。

小建中汤之治虚劳,全身有病,而方法只在补中气,降胆经相火,升降平匀,运动乃圆。

本不可偏,而偏于降者,尚可成升之功,偏于升者,必致坏降之事,可以思矣。

黄芪鳖甲散此方看其补水养阴,固卫助阳,泻肺热,理痰咳,退热,升阳云云,甚觉得宜。

吾人多喜用之,却能见效者少。

盖此病,即小建中汤,胆经不降,相火散逆,因而津枯肺逆,土败之事。

相火散逆,柴胡最忌;生姜极伤肺液,不宜虚咳;黄芪升提,盗汗、咳嗽均有过无功。

升阳二字,骨蒸晡热,皆所畏者也。

此病补阴,不可犯寒凉;固阳,不可犯燥热。

肺气虚逆,不可通泻,中虚络滞,尤避横满。

此方除柴胡、生姜、黄芪升散最忌外,他药亦嫌未尽恰合机宜。

此病本来难治,不如用鳖甲、龟板以养阴,甜苁蓉、刺蒺藜以养阳,山药、扁豆以养脾胃,首乌、艾叶以活血去瘀,作丸多服,尝有效者。

盖寒凉燥热,通泻横满诸弊,皆可避去。

肝胆二经既得温润,升降自易调和,相火与肺、肾、脾、胃均蒙其益,自然络通热退,各病自愈。

仍小建中汤之原理所变通而来之法,小建中汤甘味甚厚,如应当用小建中,服后不甚相宜者,用四君子汤加芍药,必效。

避去甘75Page 89味,亦建中之理也。

虚家用药治病,不如用药补助本身之气的运动以去病,为有效也。

秦艽鳖甲散治风之药,大忌升散,柴胡切不可用,因风乃木气疏泄之病也,虚劳之热,须从热之来源处治之,不可用地黄,青蒿,寒凉之品,败火败脾,脾土一败,咳必更加,食必更减,病必更重矣。

虚劳病,皆本气不足之病,不治本气,徒用升散寒凉以去病,本气更伤,病气更难解除。

经方小建中汤与薯蓣丸,实为治虚劳之大法。

本书经方用法篇,玩味有得,自知升散、寒凉、通泻等药之误。

乌梅补木气最佳,当归养血,须防湿脾滑肠,肠滑脾湿,食即大减,虚劳大忌肠滑食减。

秦艽扶羸汤凡咳嗽,骨蒸,自汗,皆胆经相火上逆,刑克肺金之故。

所以仲景小建中汤,重用芍药,降胆经,敛相火,而以养中之甘药和之。

虚劳必咳嗽,芍药降胆经,敛相火,肺金安宁下降,咳嗽自愈,并不用治喷清火之药。

此方柴胡升胆经,拔相火,切不可用。

地骨皮极败阳气,虚劳之病不宜。

生姜燥肺,虚咳大忌。

余药均佳。

秦艽补益肝胆,达木息风,虚劳妙药。

凡咳嗽之病,肺家自病者,只有感冒风寒,肺络阻滞,不能下降之咳嗽。

此外之咳,皆他经不降使之咳也。

不治他经,徒治肺经,治咳之药,不是降气,就是降痰,伤气伤液,肺必受伤,既伤之后,咳必更加,此不可不分别者。

有痰为咳,无痰为嗽。

嗽为热气上冲,世以无痰为咳不合。

周礼疾医,冬有嗽,上气急,此病嗽而上气,用白菜心一个.黄豆一把,煎服神效,养液降热也。

金匮麦门冬汤治咳嗽上气,麦冬清降无痰上气之嗽也。

紫菀汤此病无肝胆相火之事,仅只肺家受热,伤及肺阴,故诸药皆极相宜。

金、土二气相生,养阴之中,加以养中之品,平和可法之方。

凡虚劳病,一经发热,便有肝、胆、相火的关系,牵连即多,不如土、金之病,一定不移者,易为处治也。

君臣佐使,于理不通,古人于此拘执,未免附会。

方药所以治病,必病中有君臣佐使的事,而后药方有君臣佐使的法治。

病76Page 90须于“认定着落”四字上用力。

如小建中汤的病,系胆经相火不降,故重用芍药,饴糖能和芍药的苦味,养中气,养津液,能去瘀生新,故多用之,非饴糖为君之谓也。

认定胆经相火不降,则重用芍药,便有着落,以此类推,便可扫除凭空猜想之弊。

圆运动的河图了然于心,“认定着落”四字,自有办法。

百合固金汤肺秉造化大气之金气而生,其性收敛下降,乃自然之事。

除感受风寒,肺络阻滞,降不下去,因而咳逆外,内伤咳嗽,非肺之过,乃胆经之过。

缘人身十二经,惟胆经最易逆升。

胆属阳木,而化相火,火性阳性,皆易上升,胆经逆升,化火上腾,木性上动,阳木之性尤善冲动,木火冲动,肺金被克,肺气因之不降,而咳嗽生焉。

圆运动的气化,无一息之停留,不往下降,必往上冲,此肺经咳嗽之由来也。

肺逆,则津液之源枯,木气疏泄,火气烧灼,皆伤津液,此方二地、麦冬、元参、百合大补津液,润肺下降。

肺逆则滞,贝母、桔梗以疏肺滞。

归、芍以养木气,使胆经随肺经下行。

甘草以补中气。

原解不欲苦寒以伤生发之气,则甘草当以制过为宜。

此方不用苦寒,只用甘凉而疏通之品,不用半夏、枳壳,只用贝母、桔梗一派和养之品,可为滋阴养液之善法。

惟桔梗善于排脓,降性甚缓。

人谓其载药上浮,不可为训,肺家药须下降故也。

此方用之,利用其排脓之能,以活动二地、麦冬、玄参、百合之凝性耳。

此方所治之病,其人必于咳痰少,且能吃饭。

如咳而痰多,饭食已减,便不可用二地、麦冬、百合以败脾胃也。

百合性凉,食少者忌用。

补肺阿胶汤此方治肺虚火盛,清热降气,与增液补气之药配合适宜,真妙方也。

李时珍云:马兜铃,非取其补气,乃取其清热降气,肺自能安。

其中阿胶、糯米乃补肺圣药云云。

所谓“认定着落”,甚为明显。

吾人对于古今有效药方,只需根据所用药性,便能寻出见效之理。

李时珍立言之法,可以思矣。

马兜铃性劣慎用,凡咳嗽可用滋润药者,饭食必多,润药败脾胃也。

,小建中汤此方解释,详注经方用法篇。

汪解不及降胆经相火一层,便失根据77Page 91既无认定,自无着落矣。

益气聪明汤此方原解治耳聋目障,人身下部之气宜升,上部之气宜降。

耳聋目障者,上部之气不降,浊气逆塞也。

乃用蔓荆、升麻、葛根、黄芪一派升药,使上逆之气益加不降,不敢信其能见效也。

如耳聋目障,由于清阳不升,乃下焦阳气虚少,升不上来。

圆运动的原则,上下升降,互为其根,下焦清阳虚少,升不上来,所以上焦浊阴填实,降不下去。

今既下焦清阳虚少,法当温润肝肾,以增下焦阳气,有阳则升,自然之事。

乃不事温润肝肾,以增下焦阳气,反用一派升散之药,使下焦微阳拔根而去,此李东垣偏升之误也。

发表之剂麻黄汤桂枝汤麻黄桂枝各半汤大小青龙汤葛根汤了然本书古方用法篇与伤寒方解篇之解释,自能辨别原解之何处为非,何处为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