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质量案例分析四

工程质量案例分析四

工程质量案例分析目录前言…………………………………………………………(第1页)一、规划设计(一)总图规划设计……………………………………………(第2页)(二)土建施工图设计…………………………………………(第5页)(三)水电安装施工设计……………………………………(第35页)二、土建施工(一)基地与基础工程………………………………………(第59页)(二)模板工程………………………………………………(第76页)(三)钢筋工程………………………………………………(第92页)(四)混凝土工程……………………………………………(第126页)(五)砌体工程………………………………………………(第151页)(六)门窗工程………………………………………………(第183页)(七)抹灰工程………………………………………………(第211页)(八)楼地面工程……………………………………………(第229页)(九)屋面瓦工程……………………………………………(第243页)(十)饰面工程………………………………………………(第256页)三、水电安装及市政配套工程(一)电气工程………………………………………………(第278页)(二)给排水工程……………………………………………(第327页)(三)通风与空调工程………………………………………(第360页)(四)采暖工程………………………………………………(第367页)(五)室外综合管线…………………………………………(第371页)(合计380页)(五)砌体工程1.存在问题:①加气块(或其它砖块)砌筑面应提前两天适量浇水湿润。

②加气块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①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人员偷工。

②工程部、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墙体砌筑过程前,未就对砌筑面浇水湿润要求进行跟踪检查,默认施工人员的错误做法。

③加气块未采用专用机械切割,随意切割加气块。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

②从考虑墙体砂浆饱满度及粘结强度(砂浆失水过早)的要求,应要求施工人员对砖材砌筑面提前两天适量浇水湿润,项目工程部、监理应跟踪检查验收。

③加气块加工应采用专用机械切割,不得人工随意切割砌块。

④对未提前浇水湿润块材而已砌筑的墙体,应做返工处理。

2.存在问题:砖混结构承重墙体过梁下砌体干砖搁置(灰缝内没有砂浆)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砖混结构承重墙体砌筑过程中未设皮数杆,标高控制不到位。

②泥工砌筑墙体至设计标高时收头不到位。

③支设模板时,木工草率处理。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砌体应采用“三一”砌筑法砌筑。

承重墙顶皮砖应用丁砖砌筑。

②确保灰缝内砂浆饱满度,不得出现干砖直接堆置现象。

若有此现象,则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干砌位置做补强处理(且有补救措施,并经设计认可)或做返工处理。

③工程部、监理应加强对墙体砌筑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和事后的专项验收力度。

3.存在问题:①构造柱钢筋搭接长度不足甚至无搭接长度,且绑扎区域箍筋未加密设置。

②构造柱钢筋植筋过少(不足4根)。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钢筋工质量意识淡薄。

②构造柱钢筋下料长度过短、少设或者说偷工减料,造成构造柱钢筋搭接长度不足,绑扎接头箍筋未加密。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专项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提高作业人员质量意识,杜绝偷工减料现象。

②构造柱钢筋接头应按照“不小于35d且500”的规范规定设置,钢筋下料应考虑搭接长度,若采取搭接焊,则单面焊应不小于10d(双面焊应不小于5d),若采用绑扎连接,则应按50%接头错开率的1.4L a绑扎长度(有抗震要求的,绑扎长度则应不小于1.4L ae)。

③对已出现绑扎长度不足的构造柱钢筋则应做返工处理。

④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跟踪检查、专项验收,应认真落实。

4.存在问题:①相邻墙体砌筑交接部位留凹槎(阴槎)。

②未设拉结筋。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砌筑施工人员不熟悉操作规范要求,操作技能差,施工较为随意。

②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留槎处拉接筋未设)。

③施工过程中,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专项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特别要重点强调相邻墙体不能同时砌筑时留槎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②按照规范要求,相邻墙体交接处、外墙转角处是不允许留直槎,应留斜槎,且斜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得小于砌筑高度的2/3。

③对相邻墙体交接位置不能同时砌筑留“凹槎”的且拉接筋未设严重违规现象,必须作返工处理。

④施工单位自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应认真落实。

5.存在问题:①墙顶砖搁置角度不规范(未在45度~60度范围内)。

②顶砖砌筑灰缝内砂浆不饱满。

原因分析:①施工单位对砌筑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对墙顶砖砌筑要求不了解,随意砌筑。

②施工人员在墙体砌筑时未设皮数杆,水平灰缝厚度控制不均匀,造成墙顶与梁底间距过大(或过小)。

③工程部、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墙体砌筑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工作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施工单位应加强技术交底力度,并应在大面积墙体砌筑前先做样板墙。

②每一墙体砌筑前,应按墙顶砖搁置45度~60度计算皮数并设置皮数杆。

③墙体砌筑过程中,应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墙体灰缝(特别是水平灰缝)厚度要均匀。

④施工单位自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应认真落实。

⑤对墙顶砖搁置角度有误,且灰缝内砂浆不饱满的墙体,应要求作返工处理。

6.存在问题:①施工洞口砌体拉结筋未设。

②洞顶未设砼过梁(用模板野蛮处理)。

④在墙角转角处留槎,且拉接筋少设。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砌筑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和经验差,现场施工较为随意,质量意识不够。

②操作工人对墙体砌筑临时间断处(施工洞口砌体)的要求不了解或者说偷工减料。

③项目工程部、监理也未对施工洞口留设情况进行必要的跟踪检查,督促整改力度不够。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墙体砌筑临时间断处的技术交底力度。

②按照规范要求,在墙体砌筑临时间断处,必须按间距不大于50Cm要求设置拉接筋,且拉接筋两端应做900弯钩,埋入墙体内长度不得小于50Cm(对有抗震要求的单体,埋置长度不应小于1m)。

③大于30Cm的洞口顶部应设过梁。

④大转角严禁留槎,必须同时砌筑。

⑤工程部、监理应在墙体砌筑留设洞口时按上述要求做专项检查,对未设钢筋砼过梁的,应返工处理。

7.存在问题:①构造柱位置砌体未留马牙槎。

②构造柱位置设置不当。

③洞口边不应用加气块砌筑(应采用砼柱)。

原因分析:①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墙体砌筑前,未就构造柱位置留槎的具体要求作技术交底。

②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差,不知道墙体在构造柱位置应留马牙槎的要求。

③未认真审图或未及时向设计提出构造柱合适位置(盲目按图施工)。

④工程部、监理在墙体砌筑过程中的跟踪检查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特别是构造柱位置的砌体砌筑要求。

②所有砖块墙体在构造柱位置均留按照规范要求留设马牙槎,且凸槎最底下一皮砖应砍45度斜角,避免构造柱砼浇筑时出现死角而造成空洞。

③对已出现构造柱位置未留马牙槎的砌体位置,应要求施工人员凿出马牙槎或做返工处理。

④窗边部位砌体,应改为砼柱与相邻的构造柱一起浇筑。

⑤工程部、监理应加强墙体砌筑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并责令整改到位。

8.存在问题:①植在剪力墙或柱上的墙体拉接筋端部未做90度弯钩。

②墙体拉接筋少设(仅有1根)。

③接接筋植入柱(或剪力墙)内深度不足。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现场操作较为随意,偷工减料。

②拉接筋下料制作不规范,操作人员不了解端部应做900弯钩的规范要求。

③施工单位未组织“三检”,工程部、监理对拉接筋隐蔽验收不到位或未组织验收。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墙体砌筑拉接筋设置要求的技术交底力度,杜绝偷工减料现象。

②根据规范要求,墙体所有拉接筋端部均应做900弯钩,墙厚12Cm和24Cm墙均应设置拉接筋2根,超过24Cm厚的墙体每12Cm应再加设一道拉接筋。

③对已出现拉接筋端部未做弯钩的、拉接筋少设的墙体,则须作加固、加设或返工处理。

④工程部、监理应加强对墙体拉接筋设置专项隐蔽验收的工作力度。

9.存在问题:洞口顶部钢筋砖过梁设置方法错误(仅搁置钢筋)。

原因分析:①施工单位对钢筋砖过梁的设置方法和要求的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施工作业人员根本不知道如何设置钢筋砖过梁,或者说偷工减料。

③施工单位自检不到位,工程部、监理对一些小洞口的过梁设置的检查验收流于形式,监控不力。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对墙体砌筑洞口顶部设置钢筋砖过梁方法和要求的技术交底力度。

②根据砌体规范要求,对一些洞口宽度小于900的小洞口可设置钢筋砖过梁,具体做法为:支设支承模板,先在模板上铺2~3Cm的1:2水泥砂浆,再将钢筋压入砂浆中,且钢筋砖过梁上30~50Cm范围内的砌体也应用与钢筋砖过梁同标号的1:2水泥砂浆砌筑,在其上砌体砂浆强度达到50%时方可拆除钢筋砖过梁的支承模板。

③对已出现直接搁置钢筋的洞口,则可考虑现浇砼过梁或作返工处理。

④施工单位自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专项验收,应认真落实。

10.存在问题:①相邻墙体交接处无接槎(留直缝)②墙体与砼柱间竖向灰缝内砂浆不饱满,甚至有透明缝。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人员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差,现场作业较为随意。

②相邻砌体交接处墙体未能同时砌筑,且先砌墙体未留设出接槎。

③墙体与砼柱交接处缝隙过宽且处理方式不当,砂浆填嵌不饱满。

④工程部、监理对墙体砌筑的过程跟踪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指出并制止违规操作。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相邻墙体砌筑留槎、墙体与砼柱间隙处理的技术交底力度。

②根据规范要求,相邻必须同时砌筑,若实在不能同时砌筑时必须按照要求留有接槎,且墙体转角处和相邻墙体交接处墙体临时间断处还必须留斜槎,斜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得小于所砌墙体高度的1/2。

③严格控制墙体与砼柱、剪力墙的间隙宽度(一般为1~2cm),应采用高标号砂浆堵塞密实。

④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和专项验收,要认真落实。

⑤对出现相邻墙体无接槎的墙体,则必须要求作返工处理。

11.存在问题:①砖块材质差(不规则)。

②墙体砌筑竖缝内砂浆不饱满,有瞎缝、假缝。

③洞口砌体封堵不规范:水平灰缝不平直、搭砌长度小于砖长的1/3(甚至局部通缝)。

原因分析:①对墙体砌筑灰缝内砂浆饱满度、洞口封堵的技术要求交底不到位。

②进场砖块质量把关不严或者说未进行检查验收。

③施工操作工人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差,不了解砌体规范的技术要求,现场施工没有责任心,偷工减料。

④工程部、监理以及施工管理人员的过程跟踪检查不到位或未进行跟踪检查。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对操作技能差的作业人员应经岗前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