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
Theory of Crop Principle
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z(z)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
理论课程总学时数:40学时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学时(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3个;综合实验1个;设计实验0个;创新实验0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五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作物栽培学实验主要是以作物形态观察、产量构成、作物演化为主,实验操作与感官观察相结合,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分析以及种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目标
1、实验部分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生产实践技能。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作物的分类和识别的方法。

3、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分析以及种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

(二)基本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及有关教材,了解实验原理、内容和方法。

2、做实验时必须细心、严肃认真。

3、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具,如有损坏必须及时登记。

4、按时完成实验操作,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对实验得到的结果要认真分析。

5、实验完毕后,应将用具洗净并放回原处。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赵宏伟主编,东北农业大学,2004
五、考核办法
实验报告、平时操作与口试相结合。

大纲主撰人:赵宏伟
(一)实验项目1 禾谷类作物形态观察及类型识别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禾谷类作物的形态特点,正确识别常见各类作物。

4、实验内容提要
了解禾谷类作物的一般形态特征,麦类作物(第一禾谷类)和玉米等第二禾谷类作物的特点,常见禾谷类作物的识别。

5、实验操作要点
(1)观察禾谷类作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特点;
(2)观察禾谷类作物幼苗的特征;
(3)观察禾谷类作物成株的特征;
(4)观察禾谷类作物种子和果实的特征;
(5)正确区分各类作物。

6、注意事项
观察种子时注意胚、胚乳和种皮位置;种子根的条数认真分清。

(二)实验项目2 豆类作物形态观察和大豆性状演化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观察了解豆类作物根、茎、叶的形态特征;花器的构造及种子内外部的形态结构。

通过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了解作物进化过程中性状的演化规律,认识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在作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3
4、实验内容提要
本实验主要是对豆类作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了解豆类作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正确区别主要豆类作物;测定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并对其进行比较。

5、实验操作要点
(1)观察比较豆类作物种粒大小、形状和种脐的特征,解剖种子观察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的特点。

(2)观察比较豆类作物幼苗根、茎、叶的异同和子叶出土情况。

(3)观察豆类作物花的构造,荚果形状和着生部位。

(4)取样:每种大豆选取5~10株成熟植株,进行观察测定。

(5)测定株高、节数、茎粗、直立程度、荚数。

(6)观察每荚粒数、种皮颜色,用天平测出百粒重。

6、注意事项
观察种子和花器时要仔细、认真。

测百粒重时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子粒,测定两次取平均值。

(三)实验项目3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分析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方法,为农业技术措施的正确实施奠定基础。

测定各种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并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明确各产量构成因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5、实验操作要点
(1)分别计算出不同栽培条件下每平方米的穗数(小麦)或株数(大豆)。

(2)随机抽取小麦成熟植株20株(大豆取10株)。

(3)将抽取的样株脱粒,求出平均每穗粒数(小麦)或每荚粒数(大豆)。

(4)用电子自动数粒仪准确数出1000粒(小麦)或100粒(大豆)。

(5)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千粒重(小麦)或百粒重(大豆)。

(6)计算产量。

6、注意事项
注意取样时一定要选取生长一致的成熟植株。

(四)实验项目4种子检验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会种子室内检验的一般方法,掌握种子净度、发芽势、发芽率、含水量、容重、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正确确定播种量。

学会种子室内检验的一般方法,掌握种子净度、发芽势、发芽率、含水量、容重、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正确确定播种量。

明确种子质量在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

5、实验操作要点
(1)取得原始样本
(2)分取平均样本
(3)分取足够数量的小样本
(4)种子净度检验。

(5)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测定。

(6)种子千粒重的测定。

(7)种子含水量测定。

(8)种子容重的测定。

(9)计算播种量。

6、注意事项
注意取样的随机性;测定每一项目时要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