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塑造教师新时代形象
长三幼儿园虞培红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具体到一个人的教养、人格、品行、胸襟等。
把“八荣八耻”落到实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在“细微之处”明善恶、辨美丑,知荣而为之,知耻而不为,让“八荣八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大事是由小事组成的,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就道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幼儿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自己要成为文明人,而且还要努力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一名文明小公民,因此我们从日常小事着手,对幼儿实施文明礼仪的教育。
在开展合作家庭的活动中,我们的小主人会用电话的形式邀请同伴,小客人到主人家做客时,我们更注重日常礼貌用语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交往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了正确的礼貌用语和以及待人处事的良好行为。
课程正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现场中的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形成和勾画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在教学活动“吹泡泡”的活动中,环境创设的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效果,勾画出教师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不同。
如果采用一人一张桌,小学化的座位形式,孩子的认知就成了单一的个体,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而老师在座位摆放的形式上采用了半圆形或3~4人为一组的小组形式,孩子的情感就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了交流,幼儿学习的兴趣就更高了,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使幼儿学得更轻松、更主动。
教学重视细节的改造,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许多教学细节过去并不是受到了每一个教师的重视,但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开始,教师们对细节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教学细节也开始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去认识。
过去幼儿外出春秋游都是老师事先想好要带些什么,然后出通知发给每个家长,家长再为孩子准备所需要的东西,孩子只是坐享其成,而现在我们的老师抓住了春游活动这个契机,组织孩子讨论春游活动要带些什么物品(下海用的毛巾、备用衣裤、玩沙工具、纸巾、空的塑料袋和少量的零食等)。
并请孩子自己设计一张通知单,把通知单转告给家长,会写字的就写字,不会写的就用画画表示,如果碰到大人不明白的地方,就解释给他们听。
孩子们对这一活动可起劲了。
第二天,春游所需的物品孩子一样都没少带。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
延伸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则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
“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
”在给小动物喂食物的活动中,开始时老师给幼儿提供的食物太少,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对原有的材料进行了补充,在观察中老师发现由于事物太多,有的食物小班幼儿根本不认识,因而造成幼儿认知上的错误,发现问题教师又进行了再次的调整,并让孩子根据食物的菜单给小动物喂食……,就这样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活动推向深入。
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
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教学细节具有的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个严谨的教师。
在“溶解”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材料,让幼儿在学习单上记录自己的假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猜想结果没有表示出任何肯定或否定,教师给予的只是鼓励,鼓励孩子去主动探索,去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就这样从打造全新的教学细节入手,教师改变了原有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体现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重视,体现出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自觉,体现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师素质,体现出先进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人文关怀。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细节着手,不断完善自己,逐步迈向成功。